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丽丽

作品数:5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主部署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红壤
  • 2篇稻田
  • 2篇水稻土
  • 2篇秸秆
  • 2篇秸秆还田
  • 2篇还田
  • 2篇肥料
  • 2篇肥料种类
  • 1篇养分
  • 1篇养分状况
  • 1篇营养生长
  • 1篇营养生长期
  • 1篇荧光
  • 1篇有机碳
  • 1篇生长期
  • 1篇生殖生长
  • 1篇生殖生长期
  • 1篇施肥
  • 1篇施肥处理
  • 1篇水稻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徐丽丽
  • 5篇张心昱
  • 5篇孙晓敏
  • 4篇杨风亭
  • 3篇戴晓琴
  • 2篇王秋兵
  • 2篇王辉民
  • 2篇王忠强
  • 2篇刘希玉
  • 2篇部金凤
  • 1篇董雯怡
  • 1篇施瑶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荧光校正方法对土壤水解酶活性测定结果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生态站稻田红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荧光校正方法对β-1,4-葡萄糖苷酶(βG)、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P)三种土壤酶活性结果影响。结果表明:(1)酸性土壤的βG、NAG、AP酶活性的测定结果为:曲线校正(CurQ)>单点校正(SinQ)>无土壤荧光淬灭校正(NQ)。(2)不同施肥种类的土壤,由三种校正方法所测得βG、NAG、AP的酶活性结果,其变化趋势一致,即βG、NAG酶活性均为施用猪粪(OM)土壤最高,施用氮磷钾化肥(NPK)土壤其次,不施任何肥料(CK)、秸秆还田(ST)土壤最低;AP活性则为NPK土壤明显低于CK、ST与OM土壤。(3)单点校正SinQ测得土壤荧光淬灭校正系数q值,与曲线校正CurQ所得值差异不显著,与曲线校正CurQ相比,单点校正SinQ法是一种准确、简便、低成本的酶活性测定方法,可以适用于大部分土壤,在具体应用时需要进一步试验验证。
部金凤邹敬东张心昱徐丽丽杨风亭孙晓敏
关键词:酸性磷酸酶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丘陵区水稻土养分状况的影响被引量:16
2012年
研究依托千烟洲生态站,利用1998年建立的红壤稻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土壤碳及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碳、氮、磷含量,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达到16.8 g·kg-1,全氮(TN)含量达到1.5 g·kg-1,速效氮(AN)含量达到153.8 mg·kg-1,速效磷(AP)含量达到43.3 mg·kg-1,而土壤速效钾(AK)含量仅达到23.0 mg·kg-1,低于施用化肥的各个处理;②施用氮、磷、钾肥减缓了红壤水稻土酸化趋势,显著增加土壤AP(12.3~47.1 mg·kg-1)、AK(22.3~54.5 mg·kg-1)含量;③秸秆还田可以提高稻田红壤SOC(10.8 g·kg-1)、TN(1.1 g·kg-1)含量。因此,建议在红壤稻田施入适量有机肥,提倡秸秆还田,提高土壤碳含量,同时配合施用钾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化肥、有机肥施用量需要考虑其对水体氮、磷污染的潜在风险。
徐丽丽王秋兵张心昱邹敬东戴晓琴王辉民孙晓敏董雯怡
关键词:红壤性水稻土秸秆还田
施肥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1
2013年
依托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生态试验站,利用1998年建立的红壤水稻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秸秆还田(ST)、化肥(NPK)、有机肥(OM)等施肥方式对红壤水稻土各粒级团聚体分布及其碳氮含量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施肥处理条件下红壤水稻土团聚体分布以<63μm的粉砂和粘粒为主,占41%—54%,长期施肥特别是施用OM有利于促进红壤水稻土大粒级团聚体形成;分别施用ST、NPK和OM均能提高红壤水稻土全土及各粒级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施用OM提高幅度最大。因此,在我国南方红壤稻作区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应施用有机肥,从而改善土壤结构、碳贮量和养分状况。
刘希玉王忠强张心昱徐丽丽施瑶孙晓敏杨风亭
关键词:团聚体秸秆还田化肥有机碳全氮
不同肥料种类对稻田红壤碳氮淋失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土壤中碳、氮淋失降低土壤肥力,污染水体环境.为探究不同施肥种类对稻田红壤碳氮淋失影响,本试验依托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生态站(114°53'E,26°48'N)1998年建立的红壤稻田长期定位控制试验,选用负压法采集土壤溶液,研究秸秆还田(ST)、有机肥(OM)、化肥(NPK)对土壤碳、氮淋失状况及时间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田土壤中氮素淋失以铵态氮(NH+4-N)为主,施用NPK使土壤中NH+4-N(1.2 mg·L-1±0.1 mg·L-1)淋失最严重,施用OM使土壤中可溶解性有机碳(DOC)(27.3 mg·L-1±1.6 mg·L-1)淋失最严重,且土壤中DOC和NH+4-N均在水稻营养生长期淋失最严重(P<0.05);2施用OM与NPK可以增加稻田红壤中NH+4-N、DOC、总有机碳(SOC)和总氮(TN)含量,且施用NPK增加TN效果最显著,施用OM增加SOC最显著;3土壤渗漏液中DOC含量与稻田红壤中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渗漏液中NH+4-N含量与稻田红壤中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
刘希玉邹敬东徐丽丽张心昱杨风亭戴晓琴王忠强孙晓敏
关键词: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
不同肥料对稻田红壤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1
2013年
采用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生态站1998年开始的定位试验数据,研究不同肥料(猪粪、秸秆、化肥)对稻田红壤碳、氮、磷养分及相关酶活性[β-1,4-葡萄糖苷酶(βG)、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L-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P)]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猪粪(OM)土壤中的βG、NAG和LA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对照(不施任何肥料)分别高1.4、2.6和1.9倍;土壤C/N提高、βG/(NAG+LAP)降低,说明施用猪粪有利于土壤中纤维素的降解和有机碳的积累.施用化肥提高了土壤中βG、NAG和LAP活性,而AP活性比对照低34%;土壤βG/AP和(NAG+LAP)/AP较高,而C/P和N/P较低,说明施用化肥导致稻田红壤无机磷的积累,抑制了土壤中分解磷酸多糖和磷脂的微生物功能.
徐丽丽王秋兵王秋兵张心昱孙晓敏戴晓琴杨风亭部金凤
关键词:肥料种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