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张继盛

张继盛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内支架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动脉内
  • 4篇冠状动脉内
  • 4篇冠状动脉内支...
  • 3篇心绞痛
  • 3篇支架术
  • 3篇内支架术
  • 3篇绞痛
  • 2篇心肌
  • 2篇血管
  • 2篇支架植入
  • 2篇植入
  • 2篇内支架植入
  • 2篇抗凝
  • 2篇抗凝剂
  • 2篇梗死
  • 2篇冠脉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8篇张继盛
  • 8篇沈卫峰
  • 7篇张大东
  • 6篇吕安康
  • 6篇张宪
  • 5篇郑爱芳
  • 2篇龚兰生
  • 2篇沈迎
  • 1篇何汝敏
  • 1篇黄淑玲
  • 1篇丁怀翌
  • 1篇过鑫昌
  • 1篇蔡秋艳
  • 1篇陈竺
  • 1篇于金德
  • 1篇况少青
  • 1篇林淑英
  • 1篇陆林

传媒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延迟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15 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平均年龄 (6 1± 12 )岁于发病后平均 13天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所有患者常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观察住院期和随访期的临床事件。结果  15 4例患者共植入 173个支架 (平均 1 1个 /例 )。支架植入的指征 :选择性初发病变 (denovo)占 2 4 3 % ,急性或濒危闭塞占13 9% ,有发生闭塞高危因素的病变占 6 1 8%。所用支架主要为Nir支架 (2 6 % )、Multi Link支架(19% )、XT支架 (13% )、Crossflex支架 (10 % ) ,等等。支架植入时最大球囊充盈压力为 (12± 2 )大气压。平均残余狭窄 (7± 8) %。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心肌梗死和需重复再通治疗 ,但术后“微坏死(micronecrosis)”率为 1 3%。术后 6个月病死率为 3 9% ,Q波型或非Q波型心肌梗死率为 1 9% ,支架内再狭窄而行再次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率 6 1%。总的无心脏事件存活率为 89 6 %。结论 心肌梗死后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安全的 ,并能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但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吕安康沈卫峰沈迎张继盛张大东张宪郑爱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非高压扩张和无抗凝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2000年
目的 :评估 Wiktor- Gx Hepamed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支架的压力为 (982 .9± 182 .4) k Pa。术后即刻残余狭窄 (10 .3± 9.8) % ,支架术的急性获得 (1.96± 0 .5 1) m m,后期丢失 (0 .5 8± 0 .91) mm。术后未给肝素和华法令 ,仅服抗血小板药物。结果 :术后住院 (3± 1) d。随访 (378± 6 6 ) d,其中 2例再狭窄。在住院期和随访期 ,无一例发生严重心脏事件及出血、血栓形成、再阻塞。结论 :非高压扩张和无抗凝的 Wiktor- GX Hepamed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吕安康沈卫峰张继盛张大东张宪郑爱芳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抗凝剂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成功与否对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成功与否对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63 2例冠心病患者 75 6处病变以标准方法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手术成功的标准为残余狭窄≤ 3 0 %且心肌梗死溶栓研究 (TIMI)血流 3级。观察术后 1个月内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全组病例的手术成功率为 97 0 %。支架成功植入患者的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为 1 3 %。 19例患者 2 1处病变支架植入失败 ,其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为 3 1 6%。年老、糖尿病、左心室功能减退、残留内膜撕裂、长支架和噻氯匹定的应用为发生严重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 成功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有助于减少介入性治疗时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吕安康沈卫峰张继盛张大东张宪郑爱芳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病
冠脉造影中冠脉病变与脂蛋白亚型等易患因素的关系被引量:2
1990年
作者为103例冠脉造影病人作了血清脂蛋白测定以分析冠脉狭窄病变(冠脉病变)与血清脂蛋白亚型及其他易患因素的关系。造影提示冠脉正常者47例,男32,女15。平均年龄55±7岁。造影提示冠脉有不同程度病变者56例,男50,女6。平均年龄58±9岁。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不论是病变支数或病变严重度均与血清HDL_2-C呈负相关,与血清LDL-C呈正相关,如结合其他易患因素进行分析,则增加与年龄、吸烟呈正相关。上述结果提示随着年龄增长,吸烟及血清中HDL_2-C降低和LDL-C增高将促使和增加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丁怀翌林淑英过鑫昌沈卫峰张继盛龚兰生蔡秋艳黄淑玲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脂蛋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心肌梗塞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8
1997年
本研究运用PCR技术对我国人116例心肌梗塞(MI)和103例健康作对照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与血清ACE水平、MI发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MI组缺失等位基因D频率0.46和DD基因型频率0.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3和0.12(分别为P<0.01,P<0.05)。同时发现缺失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MI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相关性。表明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可能是我国人群MI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陆林于金德况少青沈卫峰张继盛张大东何汝敏陈竺龚兰生
关键词:心肌梗塞多态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肝素包裹冠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冠心病
2000年
目的 评估Wiktor Gxhepamed冠脉内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和结果  1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植入该冠脉内支架。植入支架的压力为 9.7± 1.8个大气压。术后即刻残余狭窄 10 .3 %±9.8% ,支架术后的急性获得 1.96± 0 .5 1mm ,后期丢失 0 .5 8± 0 .91mm。术后未给肝素和华法令 ,仅服抗血小板药物。术后住院 3± 1d。随访 378± 6 6d ,其中 2例再狭窄。在住院期和随访期 ,无 1例发生严重心脏事件、出血、血栓形成和再阻塞。结论 非高压扩张和无肝素和华法令抗凝的Wiktor GXHep
吕安康沈卫峰张继盛张大东张宪郑爱芳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冠脉内支架术抗凝剂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评估延期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的无症状患者对左心室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首次Q波前壁心肌梗死后无心绞痛症状、左前降支闭塞和梗死区心室壁无收缩的患者 6 4例 ,其中于梗死后 2~ 3周内行支架术 34例 (I组 ) ,另 30例于梗死后 3~ 6个月行支架术 (II组 )。各例于术前、术后 4~ 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手术成功率I组明显高于II组 (10 0 %比 86 .7% ,P =0 .0 4)。在II组中 ,失败 4例。两组支架置入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 ,且术后残余狭窄≤ 30 %。随访期中 ,Ⅰ组左心室射血分数由5 5 %± 14%增加到 6 2 %± 13 % (P <0 .0 0 1) ;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显著缩小 ,但舒张末期容量无明显改变。Ⅱ组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容量、射血分数及梗死区室壁运动均无显著改变。结论 心肌梗死后 ,梗死区残余心肌 (“冬眠心肌”)可存活 2~ 3周 ,但一般不能持续 3个月。在这一再通治疗的时间窗内 ,即使患者无症状 。
吕安康沈卫峰沈迎张继盛张大东张宪郑爱芳
关键词:血管闭塞左心室功能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支架治疗三例
1998年
本文报道无辅助循环装置支持下,成功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3例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具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68岁。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100%阻塞,左回...
吕安康沈卫峰张继盛张大东张宪
关键词:心绞痛冠状动脉内支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