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啸 作品数:7 被引量:4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安徽省某三甲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特点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安徽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相关特点。方法收集安徽省某三甲医院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临床分离的1 857株无重复PA的时间、科室以及菌株标本来源分布特点,并进行药敏分析,对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PA进行耐药相关基因的扩增。结果 ICU和呼吸内科为PA分离最多的科室,标本来源最多为痰液1 261株(67. 91%)。药敏结果提示,PA对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分别达到了66. 72%和78. 08%。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菌株数为607株(耐药率32. 69%),对这607株耐药菌株检出携带blaTEM34株、blaPER41株、blaVEB7株、blaOXA63株。检出携带VIM基因121株,IMP基因125株,SPM基因65株。其中有98株携带2种耐药基因。测出孔蛋白基因缺失417株。结论 PA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多见,破损皮肤、血液和泌尿系感染亦较多。PA耐药机制比较复杂多样,外膜蛋白缺失为耐碳青霉烯类PA的主要耐药机制。 殷俊 常啸 程君 周仲松 苏菲 叶英 李家斌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药敏实验 耐药机制 患者基线和治疗24周时参数对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疗效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52周的疗效,分析患者基线参数和治疗24周时应答情况对治疗52周时疗效的影响。为慢性乙肝优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安徽省7家医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1例初治的病例,拉米夫定100 mg/d,连续服用,统计患者基线参数、治疗24周时指标,并分析两者与治疗52周时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52周时,完全应答为47.3%、部分应答47.3%、无应答5.5%;基线HBeAg阴性和基线HBV-DNA<5 lg copies/mL的患者完全应答率较高,初治HBeAg阳性且ALT<2×ULN患者完全应答率较低;不论是HBeAg阳性或阴性,基线ALT≥2×ULN及HBV-DNA<7 lg copies/mL的患者,治疗24周时HBV-DNA浓度≤1 000 copies/mL,完全应答比例较高。结论患者基线参数及治疗24周时应答情况与长期疗效密切相关。基线HBeAg阴性、HBV-DNA<5 lg copies/mL具有较高的疗效,治疗24周时HBV-DNA≤1 000 copies/mL,疗效显著提高。 常啸 叶英 李家斌关键词:拉米夫定 疗效 疗效预测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的联合与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周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的联合与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周的临床疗效。 方法:155例患者随机分为LAM治疗组,ADV治疗组和LAM+ADV联合治疗组,每24周检测患者肝肾功能,HBV标志... 叶英 常啸 李家斌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单药治疗 川芎嗪联合干扰素γ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对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干扰素γ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对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干扰素γ、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干扰素γ、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采集血清并测定肝纤维化标志物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整合素信号通路分子的含量。结果: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血清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TGF-β1、Smad2、Smad3、Smad4、PDGF-BB、Ras、ERK、整合素、黏着斑(FAK)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Smad7的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清PCIII、IV-C、LN、HA、TGF-β1、Smad2、Smad3、Smad4、PDGF-BB、Ras、ERK、整合素、FAK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mad7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干扰素γ治疗能够抑制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进程,抑制TGFβ1、PDGF、整合素信号通路使川芎嗪发挥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 常啸 李家斌关键词:肝纤维化 川芎嗪 转化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与单药优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6周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与单药优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2009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AM治疗组(53例)、ADV治疗组(50例)和LAM+ADV联合治疗组(52例),每24周检测患者肝肾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和血清HBVDNA载量。单用LAM或ADV组中应答不佳或病毒学突破患者分别在24、48和72周加用ADV或LAM进行优化治疗。多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产生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因素。结果治疗24周时,LAM组、ADV组以及LAM+ADV组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66.0%(35/53)、34.0%(17/50)和90.4%(4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282,P〈0.01);治疗96周时,三组患者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96.2%(51/53)、86.0%(43/50)和100.0%(52/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115,P〉0.05)。治疗96周时,LAM组、ADV组以及LAM+ADV组的ALT累计复常率分别为86.8%(46/53)、82.0%(41/50)和94.2%(49/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13,P〉0.05),但ALT水平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95,P〈0.01)。治疗96周时,LAM组、ADV组以及联合治疗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达到31.3%(10/32)、20.7%(6/29)和38.7%(12/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13,P〉0.05)。LAM组无早期应答1例,发生病毒学突破11例;ADV组无早期应答19例,发生病毒学突破1例;联合组无1例发生早期无应答和病毒学突破。Logistic回归显示,24周完全病毒学应答与基线HBeAg、初始治疗方案和基线HBVDNA载量相关。分层评价发现,对于HBeAg� 叶英 常啸 李家斌关键词:肝炎 乙型 慢性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和恙虫病患者临床特征和器官损害的差异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和恙虫病患者临床表现和器官损害的差异,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SFTS患者49例,恙虫病患者16例。评估患者的一般资料(地区、年龄、性别和各种临床表现)。病程中连续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脂肪酶、淀粉酶、电解质、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FTS患者年龄(62.1±15.5)岁,范围17~87岁;恙虫病患者年龄(56.1±9.2)岁,范围47~73岁;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147)。SFTS患者中男性25例(51%),恙虫病患者中男性8例(50%),两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3)。SFTS和恙虫病患者头痛呕吐、体表淋巴结肿大、意识障碍、蛋白尿、血尿、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损伤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82、4.38、8.71、11.17、7.88、5.56、4.35、9.43和8.13,P<0.05或0.01)。SFTS患者白细胞计数(Z=2.73)、中性粒细胞计数(Z=2.46)、淋巴细胞计数(Z=3.15)、血小板计数(Z=4.25)、白蛋白(Z=2.65)和血钠水平(t=2.10)低于恙虫病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ST(Z=2.94)、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Z=3.42)]、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Z=2.88)]、淀粉酶(Z=2.77)、脂肪酶(Z=2.82)、肌酐(Z=2.07)和尿素氮(Z=2.50)较恙虫病患者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FTS死亡16例,生存33例。死亡组与生存组年龄(t=3.33)、血小板计数(Z=2.55)、ALT(Z=2.10)、AST (Z=2.22)、LDH(Z=2.26)、CK(Z=3.50)、CK-MB (Z=3.10)、肌酐(Z=2.17)、尿素氮(Z=2.36)、血钠(t=2.65)比较差异均有� 胡立芬 徐方明 夏玲玲 马雪娇 常啸 伍婷 李家斌关键词:丛林斑疹伤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型布尼亚病毒 器官损害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与阿德福韦酯(ADV)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HBeAg阳性CHB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ETV(ETV组,50例)和ADV(ADV组,32例)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24、48周和第2、3、4、5、6、7、8、9、10年HBV DNA定量,以及治疗第10年HBsAg、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TV组治疗后第48周及第2、3、4、5、6、7、8、9年HBV DNA转阴率高于ADV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10年HBs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相仿(P>0.05),ETV组HBeAg转阴率高于ADV组(84.0%vs.56.3%)(P<0.05)。ADV组中,有3例(9.4%)出现轻度肾损伤,其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无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结论 ETV和ADV能延缓CHB的发展,且ETV抗病毒作用优于ADV,不良反应少。 俞婷婷 常啸 叶英 尹华发 李家斌 许夕海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