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屈永平

作品数:15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0篇石流
  • 10篇泥石
  • 10篇泥石流
  • 4篇震区
  • 3篇强震
  • 3篇强震区
  • 2篇地震
  • 2篇堆积扇
  • 2篇汶川地震
  • 1篇地表径流
  • 1篇动储量
  • 1篇动力特性
  • 1篇动力特性研究
  • 1篇堆积物
  • 1篇沿岸
  • 1篇遥感解译
  • 1篇应力
  • 1篇应力分析
  • 1篇雨型
  • 1篇预警

机构

  • 13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四川省蜀通岩...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3篇屈永平
  • 10篇唐川
  • 4篇常鸣
  • 3篇刘洋
  • 2篇王金亮
  • 2篇卜祥航
  • 2篇唐宏旭
  • 2篇方群生
  • 1篇崔晓飞
  • 1篇蒋志林
  • 1篇贾涛
  • 1篇陈海龙
  • 1篇杨永红
  • 1篇杨特波
  • 1篇王毅
  • 1篇周志远
  • 1篇张丹丹
  • 1篇黄伟
  • 1篇刘文锐
  • 1篇张卫旭

传媒

  • 3篇工程地质学报
  • 3篇水电能源科学
  • 2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震区岷江沿岸泥石流物源体积估算模型与演变特征被引量:5
2016年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泥石流灾害表现活跃,至今经历了多个暴雨过程,那么如何才能较为准确地分析泥石流源区演变特征。首要是确定泥石流源区崩滑体体积。本文选择映秀镇附近,岷江沿岸的5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针对泥石流源区崩滑体体积难以确定的问题,野外调查研究区内167个崩滑体点,建立崩滑体体积与面积间的关系模型,并通过野外调查研究区内48个崩滑点进行验证。定量解译研究区3期航空影像的物源面积,利用崩滑体体积估算模型,进一步分析研究区泥石流物源的演变特征。
卜祥航唐川蒋志林方群生屈永平
关键词:泥石流崩滑体遥感解译
龙池地区“8.13”特大群发性泥石流堆积扇几何形态量化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解都江堰市龙池地区泥石流堆积扇的危害程度,实地测量了龙池地区36条已暴发的泥石流沟的堆积扇几何数据,分析了泥石流成因及堆积扇的特征,研究了泥石流堆积扇在堆积过程中的应力特征,得出了龙池地区泥石流堆积扇堆积长度、厚度和宽度等预测模型,并计算出龙池地区泥石流的屈服应力τ约为241Pa,沟口泥石流停淤深度hx0和hy0约为2.4m,与研究区野外观测数据相符,为强震区暴雨型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屈永平唐川杨永红唐宏旭刘洋常鸣
关键词:泥石流堆积扇应力分析
水力类泥石流冲出规模模拟实验被引量:3
2012年
在物源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实验模拟,研究水力类泥石流在不同流速、流量和纵比降组合条件下的沟道启动、揭底机理和运动特征。用Herschel-ulkley模型分析泥石流运动时的受力情况,整理实验数据获得侵蚀高度与纵比降的关系和流量与揭底距离的关系。
屈永平唐川崔晓飞杨特波
不同暴雨条件下形成的草坡磨子沟泥石流堵塞岷江可能性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2013年7月10日,草坡磨子沟暴发特大规模泥石流,造成岷江堵塞并淤埋都汶高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研究此次泥石流堵河特点并预测未来暴发泥石流堵河的可能性,通过分析该沟基本特征,探讨了汶川震后沟内地形地貌、降雨条件及物源变化对泥石流暴发的影响;分析了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及不同堵河判别公式计算结果,得出在不同暴雨频率下暴发泥石流可能引起的堵河情况,进而预测了该沟的堵河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震后沟内形成超过7×106 m3的固体物源储量,沟道内形成了大量堵塞体,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暴发泥石流;草坡磨子沟在暴雨频率小于5%时暴发泥石流便可造成堵河事件。
刘文锐唐川屈永平周志远
关键词:汶川地震泥石流判别公式
四川省石棉县“7·4”特大泥石流堆积物粒度分布及结构分维被引量:3
2017年
运用图算粒度参数法和分形理论对石棉县"2013·7·4"特大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参数(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峰态)和结构维数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通过粒度参数法分析,后沟、熊家沟和马颈子沟特大泥石流堆积物分选性分别为差、很差、很差,沉积均已以粗组分为主;通过分形理论分析,后沟、熊家沟和马颈子沟特大泥石流均属于粘性泥石流,且粒度分布不均匀。粒度参数分析和结构维数计算相结合可以很好地了解"2013·7·4"特大泥石流堆积物的分选性、粒度分布情况、泥石流的类型等,为研究区泥石流的形成、运动、堆积特征和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数据。
卜祥航唐川屈永平向国萍贾涛
关键词:泥石流堆积物粒度分布
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地区“8·13”泥石流堆积扇调查和分析被引量:20
2015年
汶川"5·12"地震后,震区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活动频繁,与此同时,其危害性呈几何级数增长,而泥石流的堆积特征直接反应其危害程度。2010年8月13日,都江堰市龙池地区暴发了大规模的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共有50多条沟发生了泥石流过程,冲毁了龙池地区的地震重建区的房屋和道路。笔者通过对研究区泥石流堆积扇的野外调查,统计了36条沟的泥石流堆积扇的堆积厚度、堆积宽度、堆积长度以及堆积坡度等参数,得到了研究区泥石流堆积扇冲出距离、堆积宽度、堆积厚度以及扩散宽度与流域泥石流物源动储量、流域高差、沟口宽度等因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泥石流堆积扇几何堆积特征统计模型,且通过震区典型泥石流的验证,统计模型具有一定实用性,可为研究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屈永平唐川刘洋王金亮常鸣
关键词:泥石流堆积扇统计模型
水力类泥石流起动模型初步研究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现象,主要是由于暴雨、雪等条件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是介于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固液两相混合流体。冰碛湖泥石流主要是由于高原地区冰碛湖上游的冰滑坡或者强...
屈永平
关键词:物理模拟模型分析自然灾害
文献传递
暴雨型泥石流预警模型初步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2010年8月13日四川都江堰市龙池地区暴发了特大规模的群发性暴雨型泥石流过程,给龙池地区的震后恢复重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研究该区泥石流发生机理和预警十分必要。本文在总结前人关于泥石流暴发与降雨条件研究成果基础上,发现泥石流物源含水量及地表径流流深等是导致流域内松散物源启动的主要原因。根据其前期降雨量和有效降雨强度等特征,建立了泥石流流域物源土体颗粒个别启动、局部启动和大量启动的判别式,建立了适合该区域暴雨泥石流预警模型,将可能诱发泥石流暴发的不同降雨条件划分为蓝、黄和红色3个危险等级,为该区泥石流监测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屈永平唐川
关键词:泥石流降雨条件预警模型
汶川极震区泥石流动储量与总物源量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18
2016年
汶川地震后,震区泥石流物源类型在规模、数量与分布方式上与传统泥石流物源类型存在极大差别,传统统计泥石流动储量与总物源量的方法已不能满足目前震区泥石流工程设计的需要。因此,以研究区的48条泥石流流域内的崩滑体、沟道物源、坡面物源的体积(静储量)、面积、动储量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利用Matlab软件对泥石流流域内崩滑体、沟道物源、坡面物源的体积与面积、静储量与动储量分别进行单因子回归分析,发现静储量与面积之间具有明显的幂函数关系,静储量与动储量之间分别具有明显的二次项、幂函数、三次项关系,从而建立泥石流动储量与总物源量的计算模型。
方群生唐川王毅王帅永屈永平张卫旭
关键词:动储量计算方法
强震区急陡沟道泥石流动力特性研究
“5.12”地震以后,强震区内诱发了大量的地震次生灾害,其中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特别在降雨季节,强震区内每年都有不同规模的泥石流事件暴发,其中在 2008 年的“9.26”、2010 年的“8.13”、2011...
屈永平
关键词:泥石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