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克信
- 作品数:27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宁夏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类核沉降法对三个着色性干皮病家系成员DNA修复能力的测定及杂合子的检出
- 1991年
- 本研究应用类核沉降技术,对宁夏和山东两地区的三个着色性干皮病家系中35名成员(包括6名XP患者、19名血缘亲属成员和10名非血缘亲属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紫外线(2.5μJ/mm^2)照射和MNNG(2μg/ml)损伤后DNA修复能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 墙克信霍正浩徐方徐方焦海燕赵巍彭亮焦海燕俞昭赵伯敬彭亮傅明陈银涛吴旻
- 关键词:着色性干皮病DNA修复能力家系成员杂合子基因型分布烷化剂
- 1344例不良孕产史夫妇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不良孕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宁夏地区 134 4例因不良孕产史而行咨询者 ,取其外周血 ,常规培养、制片、G显带 ,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染色体核型正常 130 3人 ,占 96 95% ;核型异常 4 1人 ,占 3 0 5%。结论 :不良孕产与染色体异常有关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孕产史的重要细胞遗传因素。在不良孕产史夫妇中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对于明确病因。
- 陈银涛钟慧军党洁焦海燕赵巍徐方霍正浩彭亮墙克信
- 关键词:不良孕产史夫妇细胞遗传学分析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病因
- 196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研究染色体异常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 :用常规方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标本 ,并对 196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 ,个别辅作C带分析。结果 :检出异常核型 73例 ,占全部被检者 37 2 %。其中性染色体异常 6 9例 ,占全部被检者 35 2 % ,占异常核型 94 5 % ,嵌合体 3例 ,占异常核型 4 1% ;常染色体异常 4例 ,占全部被检者 2 0 4 % ,占异常核型 5 5 %。结论
- 钟慧军陈银涛霍正浩赵巍焦海燕彭亮徐方墙克信
- 关键词:男性不育症细胞遗传学染色体异常核型
- 遗传性小脑-橄榄萎缩(Holmes型)一家系4例
- 1995年
- 遗传性小脑-橄榄萎缩(Holmes型)一家系4例宁夏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750004)徐方,陈银涛,彭亮,墙克信病例与家系先证者(Ⅱ7),男,26岁。已婚,生有一男孩,已往体健,但近一年来自感双下肢无力,步履不稳,双手微颤,讲话较以前不清,症状日渐加...
- 徐方陈银涛彭亮墙克信
- 关键词:小脑家系遗传性自感步态
- 着色性干皮病临床遗传学研究及患者DNA损伤修复能力的测定和杂合子检出
- 1998年
- 着色性干皮病(XP)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皮肤对日光过度敏感,皮肤干燥脱屑,雀斑样色素沉着和光化癌等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目前认为,患者DNA损伤修复功能缺陷或降低是引起本病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皮肤癌变的主要原因。
- 墙克信喻昭吴德丰霍正浩徐方赵巍徐平焦海燕吴旻
- 关键词:着色性干皮病皮肤癌家系遗传性疾病
- 宁夏汉族指纹白线正常值分析被引量:1
- 1998年
- 本文对宁夏汉族464人的指纹白线正常值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宁夏汉族指纹白线出现率为35.15%,女性(48.53%)高于男性(25.44%)。差异非常显著(P<0.01)。
- 霍正浩彭亮陈银涛徐方焦海燕赵巍墙克信
- 关键词:指纹汉族
- 人类染色体非整倍体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3年
- 杜婧墙克信焦海燕
- 关键词:染色体生殖细胞
- 1298例遗传咨询者淋巴细胞染色体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染色体异常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为遗传咨询者提供优生知识。方法 :应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G显带、C显带标本。结果 :12 98例遗传咨询者中检出异常核型 16 2例 ,占 12 4 8% ,其中数目异常 12 7例 ,占9 78% ,结构异常 30例 ,占 2 31% ,(其中 1例经鉴定为世界首报 ) ,嵌合体 5例 ,占 0 39%。结论 :对相关疾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是临床诊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对于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死胎、畸胎史的患者及智力低下、不育、不孕症和原发闭经患者都应进行染色体检查 ,从而为遗传咨询以及指导优生优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陈银涛彭亮赵巍焦海燕霍正浩钟慧军徐方墙克信
- 关键词:淋巴细胞染色体细胞遗传学分析G显带异常核型
- 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3年
- 李芳墙克信王玉炯
- 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分子生物学基因克隆
- 非整倍体患者及其双亲染色体动粒结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研究染色体动粒结构变异与非整倍体形成的关系 ,探索非整倍体形成的细胞遗传学机制。方法 :应用改良的染色体动粒 -核仁组织区 (Cd -NOR)同步银染技术 ,对 31例非整倍体患者及其 35例双亲动粒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 :非整倍体患者C、G染色体组的小Cd、Cd消失、Cd迟滞、Cd -NOR融合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 <0 0 5 )。患者双亲组的G组小Cd、Cd消失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患者组的G组小Cd频率与其双亲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非整倍体患者染色体动粒结构变异频率增高与遗传有关 ,动粒结构改变可能是引起染色体不分离 ,导致非整倍体形成的遗传因素之一。
- 焦海燕杜婧彭亮墙克信陈银涛
- 关键词:非整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