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伽玛刀
  • 15篇伽玛刀治疗
  • 5篇磁共振
  • 4篇手术
  • 4篇外科
  • 4篇疗效
  • 4篇颅内
  • 4篇颅内病变
  • 4篇胶质
  • 4篇胶质瘤
  • 4篇病变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血管
  • 3篇震颤
  • 3篇外科手术
  • 3篇腺瘤
  • 3篇脑胶质瘤
  • 3篇MRI
  • 3篇垂体

机构

  • 23篇广州医学院第...
  • 5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华山医院
  • 1篇湛江医学院

作者

  • 28篇吴锡标
  • 12篇邓印辉
  • 8篇侯仲军
  • 7篇陈耀棠
  • 5篇何咏
  • 5篇梁舜尧
  • 4篇朱建堃
  • 4篇姚家楫
  • 4篇郭轶虹
  • 4篇利晞
  • 4篇黄敏仪
  • 3篇朱建坤
  • 2篇朱建坤
  • 2篇黄世章
  • 2篇黄勇
  • 2篇侯仲军
  • 1篇陈延年
  • 1篇岑宇翔
  • 1篇文超白
  • 1篇林岳兴

传媒

  • 3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功能性和立体...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1
  • 2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8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三维刚体变换方程的PET与MRI坐标转换方法初步探讨
2005年
目的 在PC机上实现量化的PET图像坐标数据 ,并以此为基础引导伽玛刀治疗定位。方法 对数字化的PET图像和MRI图像进行人工识别 ,通过确定变换比例 ,测量旋转角度和推算质心位移 ,得到坐标变换参数。结果 基于三维刚体变换公式 ,得到一套PET与MR相应点位置坐标转换方法。结论 PET图像在伽玛刀治疗定位方面是局限的 ;本方法基本达到伽玛刀定位精度要求 ,可为伽玛刀治疗功能性疾病提供一种可行的、量化的PET引导伽玛刀治疗定位的方法。
何咏吴锡标邓印辉
关键词:伽玛刀图像配准PETMRI
6例海洛因中毒的脑部MR改变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海洛因中毒患者在出现神经和精神症状后的脑部MR改变。方法 :6例长期海洛因吸入患者 ,在出现共济失调、构音障碍或昏迷状态后行头部MR检查 ,对照神经解剖断面 ,明确海洛因中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破坏的部位、范围。结果 :双侧大脑半球病变以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内囊后肢机率高 ,受累的机率分别为10 0 % ,但双侧半卵圆中心受累的范围不一。双侧小脑半球病变以小脑齿状核为中心 ,受累的机率为 83%。脑干病变以散在、多发和对称性为特点 ,其中黑质、红核、皮质脊髓束、内侧丘系、舌下神经核受累定位较明确。其周围的相邻结构受累 ,依据较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对照神经解剖图来推测。结论 :海洛因中毒引起的脑部改变 ,除已知的影响双侧小脑半球、双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及部分上下行传导束外 ,对丘脑和脑干多组神经核团的影响 ,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侯仲军陈耀棠吴锡标王秀英
关键词:海洛因中毒临床症状
MRI在低恶度脑胶质瘤伽玛刀术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2008年
目的探讨低恶度脑胶质瘤(Ⅰ-Ⅱ级)伽玛刀术后疗效的评价以及MRI在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名低恶度脑胶质瘤患者行伽玛刀治疗,术后应用MRI进行随访复查,对获得的140份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后病灶大小变化评价术后各个阶段的疗效,并研究病灶术后强化反应的特征,及长期随访后的转归。同时,与相应的46份CT资料相对比,研究MRI在病灶情况显示中的优势。结果术后分时间段计算的显效率分别为30%,36.4%,50%,68%,69.2%和73.1%。病灶增大与MRI强化及坏死囊变存在关联。32.7%患者伽玛刀治疗后出现放射性水肿。57.7%患者出现术后MRI强化,以花边状强化为特征,也可呈斑片状。80%患者在术后1年内首次出现MRI强化,随后部分病例的MRI强化可缩小或消失。强化出现与病灶增大及灶周水肿加重呈正相关。强化范围增大与病灶的坏死囊变呈正相关。MRI对病灶边界及病灶内强化及灶周水肿的显示较CT优越。结论伽玛刀治疗低级别脑胶质瘤具有一定的疗效。MRI反映的放射治疗后变化有大小变化、MRI强化、坏死囊变、放射性水肿。MRI强化大多为放射反应性强化,与其它各因素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其花边状强化具特异性。在病灶情况显示及疗效评价上MR明显优于CT。
郭轶虹吴锡标邓印辉侯仲军陈耀棠利晞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胶质瘤伽玛刀
儿童与成人病毒性脑炎MRI影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儿童与成人病毒性脑炎的MRI影像表现及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 对MRI影像学上呈阳性的 45例儿童与 45例成人病毒性脑炎的MRI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儿童与成人病毒性脑炎病灶常为多发 ,常呈对称性。儿童累及丘脑几率 (15 / 45 ,3 3 .3 % )远大于成人 (1/ 45 ,2 .2 % ) ,而累及大脑几率 (2 8/ 45 ,62 .2 % )小于成人(3 4/ 45 ,75 .5 6% )。儿童临床表现较重 ,其发热、抽搐、意识障碍及肌张力增高的发生率较成人高 ,儿童组依次为 68.9% (3 1/45 )、5 3 .3 % (2 4/ 45 )、42 .2 % (19/ 45 )、40 % (18/ 45 ) ,成人组依次为 17.8% (8/ 45 )、2 4.4% (11/ 45 )、2 0 % (9/ 45 )、0 (0 / 45 )。结论 儿童与成人病毒性脑炎在好发部位及临床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
郭轶虹陈耀棠侯仲军吴锡标利晞于晓君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磁共振成像
伽玛刀治疗震颤麻痹
1996年
报告了伽玛刀治疗震颤麻痹60例,靶点分别为丘脑腹外侧核之腹中间核(Vim),共54例,苍白球内侧部(pm)6例,总有效率为73.3%,无死亡。认为震颤麻痹手术治疗的疗效以震颤、肌张力增高及运动困难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价。伽玛刀治疗震颤麻痹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姚家楫朱建堃吴锡标邓印辉于晓君
关键词:震颤麻痹苍白球内侧部
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疗效观察
1996年
脑胶质瘤由于其呈浸润性生长.病灶与周围脑组织无明显边界,使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对我中心行伽玛刀治疗并随访42例的脑胶质瘤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伽玛刀治疗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和方法学意义.
邓印辉吴锡标朱建堃
关键词: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疗效观察复发率脑组织随访
伽玛刀治疗帕金森氏病定位方法探讨被引量:1
1998年
本中心自1993年12月至1997年8月期间,利用伽玛刀治疗帕金森氏病90例。总结了一套伽玛刀治疗功能性疾病的MR定位方法,包括头架的固定,靶点的选择及其坐标的计算修正公式和由公式推导的修正表。分析了头架固定对靶点坐标确定的影响因素,比较了修正前后的坐标差值,为伽玛刀治疗功能性疾病的定位提出一种新的思想。
何咏姚家楫吴锡标邓印辉
关键词:伽玛刀震颤性麻痹
磁共振对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伽玛刀疗效的评价
2008年
[目的]评价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Ⅰ~Ⅱ级)伽玛刀术后疗效并探讨磁共振(MRI)评价疗效的方法及优越性。[方法]分析140份(52例)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伽玛刀术后磁共振复查资料的影像学表现(病灶大小变化、术后MRI强化、灶周水肿、坏死囊变)以评价疗效,并统计肿瘤局控率和患者生存率。[结果]总有效率为84.3%,总显效率为54.3%,术后分时间段计算的显效率分别为30.0%、36.4%、50.0%、68.0%、69.2%和73.1%。病灶增大与术后MRI强化及坏死囊变存在关联。1年生存率达100%,而近期局控率低。[结论]磁共振对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伽玛刀术后的疗效评价具优越性,显示其疗效显著,显效率随时间而持续递增。在评价方法显效率明显优于有效率,远期追踪更科学。放射反应对疗效评价有一定影响。近期局控率不适合于此评价。
郭轶虹吴锡标邓印辉侯仲军陈耀棠利晞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星形细胞瘤伽玛刀
伽玛刀治疗34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被引量:13
2004年
朱建堃梁舜尧黄勇吴锡标
关键词:伽玛刀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观察
深入开展医学影像学专业英语教学被引量:2
2004年
医学影像学专业英语教学起步较晚,但要求较高,重点体现在说和写上,是基础英语和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对目前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学生状况、师资队伍和教材改革几方面加以阐述和讨论。
侯仲军吴锡标文超白林岳兴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