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扶兴

作品数:19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急性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3篇贫血
  • 3篇气道
  • 3篇气道高反应
  • 3篇气道高反应性
  • 3篇哮喘
  • 3篇反应性
  • 3篇高反应性
  • 2篇蛋白
  • 2篇阳离子蛋白
  • 2篇药物疗法
  • 2篇再生障碍性贫...
  • 2篇障碍性贫血
  • 2篇嗜酸
  • 2篇嗜酸细胞
  • 2篇嗜酸细胞阳离...
  • 2篇司坦唑醇

机构

  • 19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9篇刘扶兴
  • 14篇赖应昌
  • 13篇陈小林
  • 7篇祁妙华
  • 6篇邓念强
  • 6篇姜义荣
  • 5篇陈万宁
  • 4篇王琦筠
  • 4篇冯秀娟
  • 3篇唐鸣秋
  • 3篇杨伟华
  • 2篇叶键锋
  • 1篇万德胜
  • 1篇刘春生
  • 1篇陈学良
  • 1篇马道新
  • 1篇万得胜

传媒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新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第一届全国变...

年份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8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人再生障碍性贫血6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总结65例成人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65例成人再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成人再障患者中,46%有CD4/CD8倒置。慢性再障的治疗有效率为70%,重型再障为51%。慢性再障中司坦唑醇和环孢素联合应用的有效率为77%,单用司坦唑醇有效率为67%;重型再障中司坦唑醇和环孢素联合应用的有效率58%,单用司坦唑醇有效率为2/6。慢性再障和重型再障1年生存率分别为93%和42%;院内死亡15例中,67%死于脑出血。结论:司坦唑醇是治疗慢性再障的主要药物,治疗重型再障效果不佳,司坦唑醇和环孢素联合应用可提高其疗效。
陈小林赖应昌刘扶兴
关键词:成人再生障碍性贫血环孢素司坦唑醇药物疗法
56例以骨关节痛为首发表现的血液病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56例以骨关节痛为首发表现的血液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以骨关节痛为首发表现的血液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以骨关节痛为首发表现的血液病中,以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率最高,为31例(55%),其次为急性白血病10例(18%),和恶性淋巴瘤6例(11%),其他还有血友病,过敏性紫癜,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组织细胞增生症 X 等。【结论】以骨关节痛为首发表现的血液病临床并非少见,而且易误诊为非血液病而延误诊治。
赖应昌陈小林姜义荣祁妙华刘扶兴
关键词:骨关节痛恶性淋巴瘤血友病
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间的院内感染107例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诱导化疗期间的院内感染情况。方法:调查107例AL诱导化疗期间236个疗程的院内感染情况。结果:63例(58.9%)112例次出现院内感染,感染率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无明显差异(P>0.05)。感染部位以败血症、肺部、咽部和口腔最常见,致病菌以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和克雷伯菌最常见。
赖应昌刘扶兴邓念强
关键词:诱导化疗
成人急性白血病156例临床分析
2002年
陈小林赖应昌刘扶兴
关键词:成人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
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伴心律紊乱
1989年
患者胡×,男,40岁。心悸,多汗,双上肢震颤,消瘦15个月,全身不能活动半小时,于1986年8月6日4时入院。1985年患者已出现上述症状,9月到省级医院检查,血清T_3 3.6ng/ml,T_4 286ng/ml,FT_4I 27.3,甲状腺吸^(131)I功能检查,3小时89%,24小时64%,提示吸碘率增高,峰位前移。同位素扫描,甲状腺清晰,形如飞蝶。
刘扶兴
关键词:甲状腺病心律失常氯化钾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Dex)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慢性ITP患者51例随机分为A、B2组,A组26例采用大剂量Dex治疗,B组25例采用泼尼松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案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反应率84.6%,B组72.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病例22例,长期反应率59.1%;B组随访病例23例,长期反应率3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无一例并发感染;B组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类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并发感染。结论大剂量Dex治疗方案疗效高,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小,可以成为慢性ITP治疗一线方案。
陈小林赖应昌冯秀娟陈万宁祁妙华姜义荣刘扶兴
关键词:地塞米松
X线导向经皮肺活检16例被引量:2
1998年
通过X线导向经皮肺活检周围型肺部块状阴影,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而获得明确诊断。1994年1月至1997年10月我科采用此项技术检查16例不明原因肺部块状阴影,均获得满意的诊断,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组16例为周围型肺部阴影诊断不明的住院患者,男...
邓念强刘扶兴王琦筠
关键词:肺活检X线导向肺疾病
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陈小林赖应昌刘扶兴
关键词:去甲氧柔红霉素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分析
无症状气道高反应性与哮喘关系——气道反应性普查3年随访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无症状气道高反应性发展为症状性哮喘的一些有关因素。方法 随访了1997年气道反应性普查的 4 1例无症状气道高反应性学生和对照组 31例正常气道反应性学生。结果可随访的无症状气道高反应性学生有 18% (7 38)出现哮喘 ,与对照组 (0 % ,0 30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在可随访的 38例无症状气道高反应性学生中 ,有哮喘家族史发病率 (5 4 .5 % ,6 11)与无哮喘家族史发病率 (3% ,1 2 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发病者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降低 2 0 %所需组胺累积量 =(1.4± 0 .72 ) μmol (HisPD2 0 FEV1=1.4± 0 .72 μmol) ,sIgEQ值 (2 8.1± 13.2 5 ) ,与无发病者HisPD2 0 FEV1(5 .6 3± 2 .5 8) μmol,sIgEQ值 (12 .1± 11.5 3)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5 )。发病者ECP值 (6 4 .5 2± 75 .11) μg L与无发病者ECP值 (40 .32± 5 9.93) μg 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部分无症状气道高反应性者在一定时间内可发展为症状性哮喘 ,特别是有哮喘家族史 ,sIgEQ值较高 ,ECP阳性 ,HisPD2 0 FEV1≤ 1.96 μmol的无症状气道高反应性者 ,是发展为症状性哮喘的“高危人群” 。
邓念强王琦筠杨伟华唐鸣秋刘扶兴叶键锋
关键词:气道高反应性哮喘特异性IGE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双自杀基因CD和TK对K562细胞体内外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双自杀基因CD和TK对K562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及前体药物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方法:将目的基因转染入K562细胞,MTT法观察细胞在体内外的增殖状况及5-FC/GCV对转染细胞的杀伤作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将K562/CDgly TK和K562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各种肿瘤细胞在体内的成瘤情况及对前体药物治疗的敏感性。结果:单独使用GCV或5-FC对K562及K562/CDgly TK细胞产生明显的杀伤作用,联合应用该2种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更强。将K562细胞和K562/CDgly TK细胞接种于小鼠皮下后小鼠成瘤率为100%,GCV或5-FC可明显抑制裸鼠体内的肿瘤形成,联合应用GCV和5-FC治疗K562/CDglyTK细胞在小鼠体内形成的肿瘤,较单独应用GCV和5-FC及对照组小鼠形成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生存期也明显延长。结论:双自杀基因在体内外对K562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增加前体药物GCV和5-FC对瘤细胞的杀伤率。
姜义荣万得胜陈万宁刘扶兴赖应昌陈小林祁妙华刘春生陈学良马道新
关键词:K562细胞慢病毒属双自杀基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