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彤

作品数:45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会议论文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13篇基因
  • 12篇病毒
  • 11篇肝癌
  • 10篇乙型
  • 10篇肝细胞
  • 10篇肝炎
  • 8篇乙型肝炎
  • 7篇细胞癌
  • 7篇肝细胞癌
  • 6篇多态
  • 6篇乙型肝炎病毒
  • 6篇核苷
  • 6篇肝炎病毒
  • 5篇单核
  • 5篇单核苷酸
  • 5篇单核苷酸多态
  • 5篇单核苷酸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核苷酸

机构

  • 41篇天津市第三中...
  • 9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市人工细...
  • 1篇武警医学院附...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天津市紫波高...

作者

  • 45篇刘彤
  • 43篇高英堂
  • 33篇景丽
  • 30篇杜智
  • 19篇郭华
  • 14篇杨斌
  • 13篇石文霞
  • 12篇王毅军
  • 11篇韩涛
  • 9篇朱争艳
  • 9篇王鹏
  • 7篇李莹
  • 7篇焦晓磊
  • 5篇骆莹
  • 4篇裴彦祯
  • 4篇马晓艳
  • 3篇刘磊
  • 3篇沈浩
  • 3篇李成龙
  • 3篇吴珍萍

传媒

  • 6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天津市生物医...
  • 2篇天津市生物医...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天津医药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第二届全国病...
  • 1篇第二十四次全...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天津市生物医...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因芯片对尖锐湿疣患者HPV亚型的检测
2009年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天津地区外阴尖锐湿疣(CA)患者中的基因亚型,探讨高危型HPV感染引发的CA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118例CA患者中HPV基因亚型(包括5种低危型和10种高危型)。结果118例CA标本中检出HPV阳性117例,阳性率为99.15%。共检测出7种亚型,其中低危型(HPV6,11,6+11)感染108例,占92.31%;高危型(HPV16,33)感染3例,占2.56%;高/低危型(18+6,31+6,31+11,33+11,35+11)混合感染6例,占5.13%。6例女性高危型及高/低危混合型感染患者中,5例合并一种或二种妇科炎性疾患。高危型HPV感染者组织病理像可有细胞异型性改变,细胞核大而深染,形态不规则,可见核分裂像。结论基因芯片技术适用于CA患者的HPV亚型检测,6型是本地区的主要致病亚型;发现高危型及高低危混合HPV感染的一些临床、病理特征,但尚需大样本观察。
边鹊桥高英堂刘彤王军张淑环杨斌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基因芯片
重度抑郁症诊断用标志物
本发明公开了重度抑郁症诊断用标志物,所述标志物为MRPS18C和ZER1。本发明首次公开了MRPS18C和ZER1在重度抑郁症患者中呈现高表达,通过检测MRPS18C和ZER1的表达水平可以实现重度抑郁症的诊断。
李成龙李南南朱争艳吴迎梅王志爽景丽刘彤王鹏骆莹石文霞
文献传递
肝细胞癌组织Let-7b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正>目的探讨let-7b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至2010年4月期间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11份正常、6份肝炎、20份肝硬化、89对HCC组织及其癌...
石文霞高英堂景丽刘彤郭华杨斌杜智
文献传递
BV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变、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复制特点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乙肝肝硬变(HBV-related livercirrhosis,LC)、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HBV-related hepatocel...
李莹韩涛高英堂杜智王毅军景丽刘彤郭华马晓艳裴彦祯
文献传递
IL-10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疾病转归的关系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IL-10基因-1082、-819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BV感染后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SNP基因分型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187例健康人群、94例感染HBV后自愈者、1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及170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IL-10-1082、-819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及其差异.结果:全部700例研究对象-1082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为AA基因型占82.29%、AG占16.00%、GG占1.71%;等位基因频率:A为90.29%,G为9.71%.-819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为TT占41.43%、TC占48.14%、CC占10.43%;等位基因频率:T为65.64%,C为34.36%.两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在各组无统计学差异.以自愈组为对照,-1082A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对慢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组的风险度降低,-819TC对肝癌组风险度降低,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对三个肝病组的风险度均有降低的趋势.分析-1082/-819单倍型在各组中的分布,以健康组和自愈组为对照,AC单倍型对肝硬化和肝癌组的风险度均降低,且与自愈组对照时降低程度更大;以自愈组为对照,GC单倍型对慢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组的风险度降低.在不同临床特征的组别之间比较发现,对于-819位点,DNA<103拷贝/mL的患者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DNA≥103拷贝/mL患者(P=0.025).而在肝癌和肝硬化组的211例不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277例不同AFP水平以及所有患者组的389例不同HBsAg表达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L-10-1082A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819TC、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1082/-819AC、GC单倍型对HBV感染后疾病进展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819位点C等位基因更有利于HBV感染患者病毒的清除.
刘娟娟高英堂杜智杨斌经翔王毅军王凤梅刘彤
关键词:白介素-10单核苷酸多态性疾病转归
拉米夫定耐药后阿德福韦酯治疗应答欠佳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变异模式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耐药后单用或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应答欠佳患者HBV耐药变异模式. 方法收集15例LAM耐药后采用ADV治疗病毒学应答欠佳患者的血清,对HBV聚合酶逆转录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克隆、测序,分析与耐药相关的变异模式.组间HBV DNA水平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单用ADV组检测出A181T+N236T、A181V和A181T 等模式的ADV耐药变异,而联合治疗组中主要检测出M204V+L180M、M204V+L180M+L229V、M204I+L80I和M204V+L180M+V207I等LAM耐药变异模式.另外,在联合治疗组的3份血清中,20%的克隆上同时出现对LAM和恩替卡韦耐药的变异,分别为M204I+L80I+T184I(2/10)、M204V+L180M+T184S(2/10)和M204V+L180M+G173L+S202G(2/10).两组中各有1份未检测出已知耐药变异的血清,在它们的测序结果中发现所有克隆均出现1269L变异,且其中单用组中所有克隆均出现P109S变异.联合治疗组和单用ADV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3.86±0.85)log10拷贝/ml和(5.71±0.94)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7,P〈0.01).结论 LAM耐药后ADV治疗病毒学应答欠佳的患者中,单用ADV治疗容易筛选出A181T+N236T和A181V/T等ADV耐药变异模式,而联合ADV治疗组仍以M204V+L180M、M204V+L180M+L229V、M204I+L80I和M204V+L180M+V207I等LAM耐药变异模式为主.联合治疗时由于LAM的持续使用可选择出恩替卡韦耐药变异模式T184I/S和S202G;对于部分患者,1269L和P109S变异可能影响ADV治疗应答.
吴珍萍韩涛高英堂李莹刘彤景丽刘磊杜智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
细胞培养过程中支原体污染的防治与检测方法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为高效便捷地去除细胞培养过程中支原体污染,采用多种抗生素和检测方法对污染细胞进行处理和检测.方法:分别采用Plasmocin、BM-Cyclin、MRA3种药物对污染细胞进行处理,以CLARK的一步法试剂、Biotool的快速检测试剂和自行研制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3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一步法试剂检测显示Plasmocin处理14d后支原体消除,快速检测试剂检测显示BM-Cyclin处理21d彻底消灭支原体,而MRA经PCR检测发现彻底消除支原体需要14d;另外,3种药物交替使用清除支原体的效果更加显著.结论:通过使用3种抗生素和3种支原体检测方法,使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支原体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为更好地开展细胞研究奠定基础.
邢龙彬刘长政焦晓磊刘彤杜智高英堂
关键词:支原体细胞培养
乙型肝炎病毒总DNA、共价闭合环状DNA和HBsAg在各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定量检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肝炎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患者HBV总DNA(tDNA)、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和HBsAg,并探讨其特点。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21例CHB、23例LC和25例HCC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标本HBVtDNA、HBVcccDNA,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外周血HBsAg。正态数据采用ANOVA分析和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非正态数据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在CHB、LC和HCC患者中,外周血HBVtDNA分别为(5.38±2.08)、(4.96±1.65)和(4.18±0.91)lg拷贝/mL,肝组织HBVtDNA分别为(7.18±1.91)、(6.51±1.87)和(5.87±1.47)lg拷贝/μg,肝组织HBVcccDNA分别为(3.53±2.03)、(2.63±2.13)和(0.58±1.40)lg拷贝/μg,外周血HBsAg分别为(3.30±0.65)、(3.12±0.52)和(2.60±1.03)1g IU/mL,CHB与HCC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6,P=0.013;t=2.562,P=0.014;t=5.799,P〈0.01;t=2.709,P=0.003),LC与HCC患者肝组织HBVcccDNA及HBsAg定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4,P〈0.01;t=2.237,P=0.023)。外周血均未检出HBVcccDNA。HBsAg定量与外周血HBVtDNA(r=0.290,P=0.016)、肝组织HBVtDNA(r=0.372,P=0.002)及肝组织HBVceeDNA(r=0.378,P=0.001)均有关。结论HBVtDNA、HBVcccDNA、HBsAg在CHB、LC、HCC患者呈逐渐降低趋势,HBsAg定量与外周血HBVtDNA、肝组织HBVtDNA及肝组织HBVCCCDNA有关。
李莹韩涛高英堂杜智王毅军景丽刘彤郭华马晓艳裴彦祯
关键词:病毒复制
病毒感染、肝纤维化和肝癌相关基因芯片的研究
肝脏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其中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即肝硬化及肝癌是三种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肝病,流行病学资料已证明三者关系密切。首先,初步建立肝病患者各类标本的采集和数据库,获得手术肿瘤组织(主要是肝细胞癌)214...
高英堂杜智朱争艳王毅军韩涛郑雨田杨斌郭华景丽沈浩王鹏刘彤
文献传递
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长期培养及肝向分化研究
2011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外长期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试图建立此种细胞的长期培养体系,探讨其向肝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从人胎上臂取皮肤组织,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CD34、CD90、CD105等细胞表型;染色体分析及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鉴定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抑瘤素(OSM)等细胞因子对笫3~30代细胞进行肝细胞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诱导和未诱导的细胞进行白蛋白ALB、细胞角蛋白CK18、CK19等免疫学检测,PAS法糖原染色,RT—PCR法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ALB)mRNA表达。结果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CD29、CD49f、HLA—I、CD105等间充质细胞标志,几乎不表达CD90。在肝细胞诱导条件培养基中培养,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类肝细胞的比例约为5%。此种细胞可任体外长期稳定培养,传50余代,保持正常核型,无致瘤性。结论皮肤成纤维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体外能够诱导分化为类肝细胞。
朱争艳杜智骆莹黎娇孙琳琳王鹏刘彤高英堂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类肝细胞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