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宗教文学研究笔谈被引量:3
- 2013年
- [主持人语]近五年来,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内蒙古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共同编撰12卷25册《中国宗教文学史》。
- 吴光正
- 关键词:中国宗教文学研究
- 《清人别集总目》僧侣资料补正被引量:1
- 2013年
- 近五年来,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内蒙古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共同编撰12卷25册《中国宗教文学史》。这是国内第一部叙述中国佛教徒、道教徒、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创作的文学的通史性著作,也是国内第一部兼顾汉语、蒙语、藏语、维吾尔语、傣语等多个语种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性著作。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达成了如下共识:宗教文学史就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的历史,就是宗教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文学的历史。《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在文学史观上倡导三种理念:一是提倡文笔并举,二是倡导信行兼顾,三是倡导辨体研究。《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应该包含四个观照维度:一是教派史的体认,一是创作史的梳理,一是精神史的把握,一是诗学史的建构。围绕着《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课题组先后发表了系列笔谈,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总体构思和具体构想展开探讨。
- 鲁小俊
- 关键词:《清人别集总目》僧侣目录学著作著录
- 修道与鸣道:丘处机《磻溪集》诗作的内在风神
- 2025年
- 《磻溪集》中的诗歌是丘处机长达34年修道、鸣道生活的形象再现。其叙事咏怀诗主要创作于磻溪、龙门苦修时期,表达了斗闲苦修以断除世情的理念,描述了苦修过程中克服的种种磨难,抒发了悠闲自在的宗教体验。其交游题赠之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是向外界介绍、宣传自己的日常生活、修道决心、修道体悟,后期则以宗教智者自居,向俗众劝道弘法。其写景状物诗是其体道思维的体现和山居情结的反映,他从景物中感悟自然的真与假、大道的永恒与世俗的虚幻,并塑造了一系列洞天意象——仙游境、清幽景、清闲士以及体现心性修炼的“心月”意象!其示众宣教诗是为了教导自己的徒众创作的,一类是纯粹的说理诗,另一类则从自身的修炼语境、修炼经历入手,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颇具艺术感染力。这四类诗歌不仅揭示了丘处机宗教实践的具体内涵和精神面貌,而且彰显了山居斗闲这一特殊修炼方式对丘处机宗教思维、审美思维的深刻影响,从而使得其诗歌的生命体悟、文学意象拥有了独特的个性。因此,无论是从宗教史还是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其诗歌均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 吴光正
- 关键词:丘处机宗教史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