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天津市中药化学与分析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0 被引量:99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家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学成
  • 5篇化学成分
  • 3篇黄酮
  • 3篇HPLC
  • 3篇补骨脂
  • 2篇指纹
  • 2篇指纹图
  • 2篇指纹图谱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法
  • 2篇相色谱
  • 2篇蔓荆子
  • 2篇化学成分研究
  • 2篇挥发性
  • 2篇挥发性成分
  • 2篇活性
  • 2篇酚酸
  • 2篇艾绒
  • 1篇大枣
  • 1篇淡竹叶

机构

  • 20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浙江大学
  • 1篇翔宇药业股份...

作者

  • 4篇刘二伟
  • 3篇王家龙
  • 2篇张鹏
  • 2篇张晗
  • 1篇窦志英
  • 1篇彭四威
  • 1篇庞树朝
  • 1篇刘海涛
  • 1篇韩立峰
  • 1篇常艳旭
  • 1篇房士明
  • 1篇王毅
  • 1篇戚爱棣
  • 1篇姜苗苗
  • 1篇王晖
  • 1篇王跃飞
  • 1篇郭颖
  • 1篇樊官伟
  • 1篇吴红华
  • 1篇王磊

传媒

  • 5篇中药材
  • 4篇天津中医药大...
  • 3篇沈阳药科大学...
  • 2篇中成药
  • 2篇中草药
  • 2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南药学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革阿里叶中酚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马来西亚产东革阿里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与鉴定,丰富东革阿里的化学成分研究,为该植物的研究与开发奠定物质基础。方法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法和波谱法对东革阿里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从东革阿里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5个酚类成分,分别为槲皮苷(1)、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2)、杨梅苷(3)、(-)-表没食子儿茶素(4)、它乔糖甙(5)、3,4,5-trimethoxyphenyl-1-O-β-D-glucopyranoside(6)、glycerol-1-O-α-D-glucuronide 3-O-benzoyl ester(7)、1,6-二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2-hydroxy-5-(2-hydroxyethyl)phenyl-β-D-glucopyranoside(9)、icariside D1(10)、对羟基桂皮酸(11)、3-O-(β-D-glucopyranosyl)-1-(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1-propanone(12)、鬼针草酚葡萄糖苷(13)、3-O-咖啡酰基-奎宁酸(14)和5-O-咖啡酰基奎宁酸(15)。结论化合物1-13和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李正王剑丽阮静雅黄培建王涛张祎
关键词:化学成分
血府逐瘀汤提取过程中成分的量变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提取过程中多种成分的量变规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血府逐瘀汤在不同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下水提液中各成分量变规律。[结果]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和提取次数的增加血府逐瘀汤的吸收光谱(200~500 nm)的吸光度值逐步增加并趋于稳定,主要成分苦杏仁苷、芍药苷、柚皮苷、新橙皮苷、甘草酸的提取率也呈现逐步增加并趋于稳定的趋势。[结论]血府逐瘀汤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率与提取时间和次数呈正相关并随着提取时间和次数的增加逐步趋于稳定。
薛梦洁于卉娟王璐瑶柴欣杨静王跃飞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紫外分光光度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基于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的巫山淫羊藿油炙炮制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巫山淫羊藿油炙炮制工艺。方法选取炮制温度、炮制时间、占锅体积作为主要考察因素,以朝藿定A、朝藿定B、淫羊藿苷、朝藿定C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巫山淫羊藿的炮制工艺。结果炮制温度115℃,炮制时间10 min,占锅体积25%(约12.5 g)时的工艺最佳。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所得的巫山淫羊藿油炙炮制工艺合理。
苏菲菲杨珍窦志英常艳旭何俊王晖庞树朝
关键词:巫山淫羊藿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D101大孔吸附树脂法富集补骨脂中补骨脂酚的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开发可工业化生产的补骨脂中补骨脂酚的富集方法。[方法]实验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有针对性地富集补骨脂提取液中的补骨脂酚,并尽可能去除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等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果]经过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可以有效去除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补骨脂酚含量达到45.6%。[结论]大孔吸附树脂方法用于补骨脂中补骨脂酚的富集,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使用大量有机溶剂的缺点,该方法有效成分转移率高,成本低。
刘二伟王家龙韩立峰
关键词:补骨脂大孔吸附树脂补骨脂酚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
清开灵口服液生产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优化清开灵口服液提取醇沉工艺条件。[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监测指标成分栀子苷,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考察水提取和醇沉工艺。[结果]清开灵口服液优化工艺条件为:取处方量栀子、板蓝根和金银花,用9倍量水浸泡药材1 h后提取2次,每次2 h,合并2次提取液浓缩至生药量与浓缩液体积比1∶1,加入95%乙醇调节乙醇浓度为70%,调pH值为6进行醇沉;栀子苷的转移率为64.8%。[结论]该优选工艺重现性好,栀子苷转移率高,固形物收率适宜,达到了生产工艺优化的目的。
王磊高辉谌爱富刘二伟王家龙
关键词:清开灵口服液栀子苷HPLC正交实验提取纯化
双黄连注射液指纹峰归属及制剂-中间体-药材相关性研究
2022年
目的 探究双黄连注射液指纹图谱指纹峰的归属及注射液-中间体-药材的相关性。方法 该药物提取液的分析采用YMC-Pack ODS-A色谱柱(4.6 mm×150 mm, 5μm);流动相甲醇-0.25%冰乙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50 nm。结果 在双黄连注射液指纹图谱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照品比对鉴定得到12个化合物;针对指纹图谱中未鉴定的指纹峰,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制备化合物,并采用核磁共振法鉴定为连翘酯苷H;确定13个色谱峰的归属,其中4个化合物源自金银花,2个化合物为金银花和连翘共有,3个化合物源自连翘,4个化合物源自黄芩。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指纹图谱中指纹峰在不同批次注射液中具有较好的批间一致性,注射液、中间体、药材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穆琦瑄高胜美朱美娟王毅王跃飞杨静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指纹图谱中间体HPLC
小米草中化学成分研究
2022年
目的:研究列当科小米草属植物小米草Euphrasia pectinata Tenore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小米草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8-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6S,9R)-9-O-β-D-吡喃葡萄糖苷基-6-羟基-3-氧代-α-紫罗兰醇(2)、淫羊藿次苷F2(3)、α-细辛醚(4)、β-细辛醚(5)、二氢阿魏酸(6)、(+)-丁香脂素(7)、原儿茶酸(8)、对羟基苯甲酸(9)、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0)、对羟基苯甲醛(11)、对羟基苯乙酮(12)。结论:其中,化合物1~7、10~12为首次从小米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9为首次从小米草中分离得到。
李花花董鹏志赵曼米卓鑫胡存玉吴红华张鹏
关键词:小米草化学成分黄酮苯丙素酚酸
植物石胡荽中愈创木内酯型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2020年
石胡荽,又名鹅不食草,是我国传统药用植物。研究表明,石胡荽中含有大量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其中,有多种愈创木内酯型倍半萜已被证明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活性及抗病毒活性等方面的生物活性。文章总结了植物石胡荽中已分离鉴定得到的33种倍半萜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特征及其药理活性作用,为更加合理地利用石胡荽的植物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石睿贺明帅吕佳霖王荣荣姜苗苗
淡竹叶黄酮类成分的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研究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黄酮类成分。方法淡竹叶提取物采用ODS、MCI、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丁(1)、槲皮素(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7-O-α-L-鼠李糖-3-O-β-D-芸香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1-6)-O-α-L-鼠李糖-(1-2)-O-β-D-木糖糖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1-2)-O-α-L-鼠李糖-(1-6)-O-β-D-葡萄糖-(1-2)-O-α-L-鼠李糖糖苷(6)、山柰酚(7)、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8)、异鼠李素(9)、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10)、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2-1)-O-β-D-葡萄糖苷(11)、异鼠李素-7-O-α-L-吡喃鼠李糖-3-O-β-D-芸香糖苷(12)、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3)、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烯-4-羰基-十二烷基(14)、5,7,4′-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15)、5,7,4′-三羟基异黄酮(16)、5,7,3′-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17)、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18)、5,4′-二羟基异黄酮-1″-烯-5″-酮-十二烷基(19)、5,3′,4′-三羟基异黄酮-7-O-β-D-芸香糖苷(20)。结论化合物5、6、15~20为首次从淡竹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周易杨丽党逸云胡存玉王晓明姜苗苗常艳旭常艳旭
关键词:淡竹叶黄酮
美洲大蠊粪便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美洲大蠊粪便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化学成分。[方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美洲大蠊粪便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综合利用溶剂提取法、大孔吸附树脂、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对美洲大蠊粪便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DPPH法测试结果表明美洲大蠊粪便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半抑制浓度(IC_(50))为44.53μg/mL。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依据物理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分别为:邻苯二酚(1)、苯甲酸(2)、羟吲哚(3)、5-羟基吲哚啉-2-酮(4)、8-羟基喹啉-2-羧酸(5)、6-羟基-2-喹啉酮(6)、8-羟基-2-喹啉酮(7)、2-喹啉酮(8)、6-羟基-3,4-二氢-2-喹啉酮(9)、5-羟基-3,4-二氢-2-喹啉酮(10)、8-羟基-3,4二氢-2-喹啉酮(11)、3,4-二氢-2-喹啉酮(12)。[结论]美洲大蠊粪便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主要为喹啉酮类化合物。
王子延吴丹牛璐王跃飞柴欣
关键词:美洲大蠊肠道菌群抗氧化活性化学成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