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放射科
- 作品数:15 被引量:53H指数:5
- 相关作者:张华更多>>
- 发文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癌动脉化疗栓塞致截瘫病例分析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化疗栓塞术后发生截瘫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预防。方法2003年3月-2005年2月共有2758例肝肿瘤患者施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发生截瘫4例。本研究详细回顾手术过程和术后病程。结果4例患者TACE术后4 h内出现截瘫症状,截瘫发生率为0.145%,并在24~48 h症状进行性加重,5~7 d后病情逐渐平稳,2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肝肿瘤患者多次栓塞化疗后及远处转移瘤行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时需慎重,尽量预防脊髓动脉栓塞。
- 周波颜志平吴安乐
- 关键词:肝肿瘤治疗性栓塞截瘫
- 肝移植术后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评估介入治疗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3年3月至2015年10月出现的34例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介入处理方式和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均行经肝动脉置管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21例溶栓过程中联合支架植入,3例合并脾动脉盗血行脾动脉栓塞。技术和临床成功率均为91%(31/34)。2例出现与介入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肝动脉1年、2年、3年及5年通畅率分别为82%、73%、57%和57%。患者的无阻塞中位生存期达94个月。结论介入治疗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获得了良好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可作为肝移植术后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方式。
- 张华王建华颜志平程洁敏刘嵘钱晟周俭
- 关键词:肝移植介入治疗
- 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脑血管痉挛期颅内动脉瘤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可脱性弹簧圈在脑血管痉挛期 (4~ 14d)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 0 0 4年 3~ 8月共栓塞颅内动脉瘤 14例 ,其中颈内动脉瘤 1例 ,后交通动脉瘤 8例 ,前交通动脉瘤5例 ,所有患者均在 4~ 14d内采用DCS MATRIX材料进行栓塞。结果 11例栓塞 10 0 % ,2例栓塞 70 %~ 90 % ,1例栓塞 5 0 % ;其中有 6例发现有脑血管痉挛。结论 在脑血管痉挛期 ,血管内栓塞动脉瘤也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 李秋平江澄川程洁敏崔尧元张煜
- 关键词:动脉瘤栓塞弹簧圈脑血管痉挛
-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存活超5年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门脉主干癌栓介入治疗的理想方案。方法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门脉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胆道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三阶段治疗方法,治疗1例原发性肝癌伴门脉主干癌栓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比较目前各种介入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三阶段治疗方案均成功实施,目前患者随访超5年,仍存活良好。结论 TACE联合门脉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为目前原发性肝癌伴门脉主干癌栓介入治疗的最佳方案。
- 涂文辉罗剑钧刘清欣颜志平
- 关键词:门静脉癌栓碘125粒子
- 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脑血管痉挛期颅内动脉瘤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可脱性弹簧圈在脑血管痉挛期 (4~ 14d)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 0 0 4年 3月~ 8月栓塞治疗本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 14例 ,其中男性 6例 ,女性 8例 ,年龄 4 5~ 78岁。颈内动脉瘤 1例 ,后交通动脉瘤 8例 ,前交通动脉瘤 5例 ,所有病人均在 4~ 14d内采用DCS/MATRIX材料进行栓塞。结果 :10 0 %栓塞 11例 ,70 %~ 90 %栓塞 2例 ,5 0 %栓塞 1例 ;其中有 6例病人发现有脑血管痉挛。结论 :在脑血管痉挛期 ,血管内栓塞动脉瘤也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 李秋平江瀛川程洁敏崔尧元张煜
- 关键词: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可脱性弹簧圈病人发现后交通动脉瘤颈内动脉瘤
- 经肝动脉内导管持续性溶栓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 目的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HAT)是原位肝移植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国外以急诊肝动脉取栓,肝动脉重建术为首选治疗,而我院均采用经肝动脉内导管持续性尿激酶溶栓治疗早期HAT。本文初步分析了经肝动脉内导管持续性溶栓治疗肝移植...
- 沈英皓周俭樊嘉王建华邱双健颜志平程洁敏黄晓武
- 肝癌介入治疗后发生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分析肝癌介入治疗后发生脓肿的可能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介入术后肝脓肿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9月—2008年3月肝癌介入治疗后发生肝脓肿15例,非肿瘤肝脓肿4例,再随机抽取同期17例肝癌介入治疗后无肝脓肿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肿瘤标记物和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等资料,分析介入后发生肝脓肿的高危因素。结果:肝癌肝脓肿患者在性别构成(P=0.005)、胆道损伤(P=0.034)、营养状况(血红蛋白水平P=0.001;血清白蛋白水平P=0.029)、原发性肿瘤构成比(P=0.013)方面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女性患者和转移性肿瘤患者发生介入后肝脓肿的机会更高,减少胆道损伤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助于减少介入后肝脓肿发生。
- 周波王建华颜志平
- 关键词:肝脓肿介入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 主动脉夹层分离的介入开窗治疗一例被引量:1
- 2001年
- 陈福真颜志平史振宇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 《2016年意大利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技术、适应证及禁忌证管理共识》推荐意见被引量:10
- 2017年
-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已广泛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如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顽固性腹水、肝性胸水、2型肝肾综合征、布加综合征和肝窦阻塞综合征。然而,仍有诸多临床问题尚待解决。为此,意大利肝病学会、意大利介入放射学院、意大利医学放射学会及意大利麻醉、镇痛、重症监护学会联合对TIPS技术、适应证及禁忌证制订声明意见。
- 张鑫彤祁兴顺罗剑钧郭晓钟
- 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肾动脉假性动脉瘤(RAP)的危险因素。方法2003年7月至2010年5月,肾细胞癌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464例,术后发生RAP5例(1.1%)。均为男性,左侧2例,右侧3例。对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方法、RAP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肿瘤的解剖学特征按照肾脏测量评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5例RAP肾脏测量评分总分8~10分,属中、重度复杂性肿瘤。肿瘤直径3.6cm,平均2.5~5.0cm(直径评分1—2分)。4例呈外生性生长,其中3例≥50%肿瘤体积位于肾实质内(外生部分所占比例评分2分),1例为完全内生性肿瘤(外生部分所占比例评分3分)。肿瘤与肾集合系统的距离均≤4mm(距离集合系统或肾窦评分3分)。4例肿瘤跨越肾极线和(或)肾中轴线(位置与极线关系评分3分),1例位于下极线下方(位置与极线关系评分1分),但肿瘤靠近肾门。5例术后3—23d,平均12d,发生肉眼血尿和不同程度贫血,4例伴有背部疼痛,2例有明显低血容量表现,分别输血1000ml和1800ml。增强CT和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显示RAP主要来源于肾段动脉分支。4例经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愈(3例栓塞1次,1例2次),1例栓塞治疗失败行患肾切除。随访12~30个月,平均21个月,5例肾功能正常,RAP无复发。结论肾部分切除术后迟发血尿的患者均应警惕RAP的可能性。肿瘤位置及其与肾段动脉分支的关系可能是发生RAP的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病例、仔细缝合血管断面和肾实质可减少RAP的发生。早期选择性动脉栓塞是RAP首选治疗方法。
- 刘宇军瞿旭东张建平张立林宗明孙立安郭剑明朱同玉张永康王国民
- 关键词:肾癌肾部分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