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 作品数:19 被引量:23H指数:2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采用微乳法制备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OMT-PC-NLC)。方法:通过伪三元相图考察OMT-PC-NLC初乳处方,再将初乳分散于冰水中固化,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固化时间、外水相体积、搅拌速度对OMT-PC-NLC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以硬脂酸为固态脂质,油酸为液态脂质,吐温/泊洛沙姆组成的复合乳化剂比例为2∶1,乙醇为助乳化剂,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比例(Km)为1∶1,油相Km为1∶9,固化时间为10 min,外水相体积为175 m L,将初乳在1 750 r/min搅拌状态下分散于冰水中、固化,制备得到OMT-PC-NLC平均粒径为315 nm,粒径范围为161~650 nm。结论:采用微乳法成功制备OMT-PC-NLC,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 张科严俊丽李婉蓉贺智勇姜丰周雪吴林菁甘诗泉明先彦沈祥春陶玲
-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包封率高效液相色谱法
- 弓形虫SAG1-GRA1复合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与表达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构建弓形虫SAG1-GRA1复合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观察其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系NIH3T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别扩增弓形虫SAG1和GRA1基因片段,导入质粒载体pc DNA3.1(+),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 DNA3.1(+)-SAG1和pc DNA3.1(+)-GRA1,继而构建重组质粒pc DNA3.1(+)-SAG1-GRA1;设pc DNA3.1(+)-SAG1-GRA1为实验组、pc DNA3.1(+)为对照组分别转染NIH3T3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及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插入pc DNA3.1(+)的片段分别为1008 bp、570 bp和1578 bp,与预期的SAG1、GRA1和SAG1-GRA1复合基因分子大小相当、序列一致;免疫荧光染色法结果显示,转染重组质粒pc DNA3.1(+)-SAG1-GRA1的NIH3T3细胞内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而转染pc DNA3.1(+)的NIH3T3细胞内未见绿色荧光。结论:成功构建了弓形虫SAG1-GRA1复合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 DNA3.1(+)-SAG1-GRA1,且该重组质粒携带的SAG1-GRA1复合基因在NIH3T3细胞中获得表达。
- 綦廷娜石畅汪政勇宗永丽李金福
- 关键词:弓形虫属SAG1基因重组质粒体外表达
- 埃及伊蚊丝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基因家族的筛选和表达谱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筛选并鉴定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全基因组中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erpin)基因,分析其基因结构以及在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埃及伊蚊全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并鉴定埃及伊蚊serpin基因家族,利用Vector NTI11.0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保守性分析,采用MEGA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埃及伊蚊不同发育时期(卵、Ⅰ~Ⅳ龄幼虫、蛹、雄蚊和未吸血雌蚊),以及未吸血雌蚊不同组织(唾液腺、中肠、脂肪体和卵巢)的serpin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从埃及伊蚊全基因组中筛选出26条serpin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19条具有信号肽,16条推测具有抑制酶活性。进化分析表明,埃及伊蚊serpin基因家族被分为A、B和C分支,B分支分为4组,每分支均具有同源性,且不同成员间在进化上相对保守。qRT-PCR结果显示,Aa SRPN25在雌蚊中特异性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074±0.015(P<0.01);Aa SRPN19~22在雄蚊中丰富表达;Aa SRPN23在Ⅰ龄幼虫时期特异性高表达,而且在唾液腺中也特异性高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9±5.28和4.24±1.39(P<0.01);Aa SRPN25在唾液腺中特异性高表达,相对表达量为74.44±25.76(P<0.01),Aa SRPN6、Aa SRPN14在中肠中的表达量最高,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80±0.33、0.703±0.501;Aa SRPN17、Aa SRPN20在脂肪体中的表达量最高,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4±0.09、0.15±0.03。结论从埃及伊蚊全基因组中筛选出26条serpin基因序列,其中19条具有信号肽,16条推测具有抑制酶活性的作用。
- 程金芝刘鉴翟慧吕清巧颜凤商正玲吴家红
- 关键词:埃及伊蚊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 高毒性人呼吸道合胞病毒鼠适应株的筛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以BALB/c小鼠作为动物模型筛选高毒性人呼吸道合胞病毒鼠适应株。方法以连续传代法经小鼠下呼吸道接种临床株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A-GZ08-0,确认8月龄BALB/c雄鼠作为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动物模型较3周龄BALB/c小鼠和8月龄BALB/c雌鼠更佳后,以8月龄BALB/c雄鼠为动物模型,将hRSV-A-GZ08-0连续传代50代,分离获得1株鼠适应株hRSV-A-GZ08-P50-4,该株病毒与临床株hRSV-A-GZ08-0分别接种8月龄BALB/c雄鼠后第3d以TCID50方法测定鼠肺灌洗液中的病毒滴度,并作鼠肺病理切片比较两株病毒感染的不同。结果8月龄BALB/c雄鼠作为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动物模型较3周龄BALB/c小鼠和8月龄BALB/c雌鼠更佳。与临床株hRSV-AGZ08-0比较,hRSV-A-GZ08-P50-4为高毒性hRSV鼠适应株。结论 8月龄BALB/c小鼠,特别是8月龄BALB/c雄鼠,可作为动物模型筛选高滴度hRSV鼠适应株。筛选到的高毒性hRSV鼠适应株hRSV-A-GZ08-P50-4致病力较强。
- 罗语思刘兴德牟荣董敏俊罗靓孙泽华张科
- 关键词: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 白纹伊蚊rAlb-34k2蛋白对C6/36细胞内的DENV2早期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白纹伊蚊唾液rAlb-34k2蛋白在DENV2感染C6/36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qPCR检测不同浓度rAlb-34k2蛋白作用6 h、60 h后C6/36细胞内DENV2 NS1核酸的变化;采用Dot-ELISA检测rAlb-34k2蛋白与DENV2颗粒结合情况;采用ELISA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Alb-34k2蛋白与C6/36细胞膜蛋白结合的差异。结果rAlb-34k2蛋白作用6 h后,C6/36细胞内DENV2 NS1 RNA的相对表达被抑制,其中10、25、100μg/ml浓度组NS1 RNA的相对表达(2^(-ΔΔCT))值分别为(0.6778±0.04827)、(0.5972±0.06369)和(0.4704±0.05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lb-34k2蛋白作用60 h后,各蛋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ot-ELISA检测rAlb-34k2蛋白(71、118.3、177.5μg/ml)可与DENV2病毒颗粒结合。间接ELISA检测rAlb-34k2蛋白与C6/36细胞疏水性膜蛋白和亲水性膜蛋白结合的A值分别为(1.1±0.26)和(3.1±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Western blot检测亲水性膜蛋白的阳性结合条带数显著多于疏水性膜蛋白。结论白纹伊蚊雌蚊唾液特异性rAlb-34k2蛋白体外能与DENV2病毒颗粒及C6/36细胞膜蛋白结合,并抑制DENV2病毒早期在C6/36细胞中增殖。
- 朱亚妮金芮代薇露李莹陈玲玲赵久刚吴家红吴家红
- 关键词:白纹伊蚊
- 家蝇抗菌肽Sarcotoxin Ⅱ家族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条件优化
- [目的]克隆家蝇抗菌肽sarcotoxin Ⅱ 家族基因S50、S52、S88、S90,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并优化表达条件.[方法]1.从家蝇转录组库中克隆差异表达基因sarcotoxin Ⅱ 家族基因S50、S52、S88...
- 王兵田川张雪婷黄伟康石玉玲杨丽萍覃海姚杨修江帆彭建朱贵明尚小丽王涛吴建伟
- 关键词:家蝇抗菌肽原核表达
- 常用调料、酒精饮品和饮料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体外作用的实验研究
- 2018年
- 为了观察常用调料、酒精饮品和饮料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体外作用,研究组自亚洲带绦虫孕节收集虫卵,体外孵化至六钩蚴阶段,同时以地塞米松皮下注射昆明鼠30 d后,按5 000个六钩蚴/只对昆明鼠进行感染,于感染后60 d剖杀小鼠获取活囊尾蚴,将常用调料(食醋、10%食盐水、30%食盐水、酱油、100%生姜汁、100%大蒜汁、10%辣椒水和100%柠檬汁)、酒精饮品(白酒、啤酒和红酒)和饮料(鲜橙多、营养快线和可乐)于常温下按不同作用时间分别体外作用活囊尾蚴,将囊尾蚴与猪胆汁于37℃培养48 h观察头节翻出情况,测定并比较调料、酒精饮品和饮料在各时间点作用后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死亡率。结果显示,食醋和30%食盐水,酒精饮品中的白酒均可在作用5 min内杀灭全部囊尾蚴(P<0.05),酱油处理需15 min杀死全部囊尾蚴(P<0.05),10%辣椒水需30 min导致囊尾蚴全部死亡(P<0.05),100%蒜汁、100%姜汁和100%柠檬汁分别处理10、30和40 min后囊尾蚴死亡率达100%(P<0.05),而常用饮料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影响不显著。因此得出结论,食醋、食盐水、食用酱油、生姜汁、大蒜汁、辣椒水和柠檬汁等常用调料于体外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均有杀灭作用,其中以食醋和食盐水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杀灭作用最佳;酒精饮品中的白酒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具有最佳杀灭效果;而常用饮料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作用不显著。该研究为防治亚洲带绦虫感染导致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提供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基础资料。
- 张科张科牟荣杜娟
- 关键词:调料饮料
- 白纹伊蚊rAlb-34k2蛋白诱导小鼠皮肤补体固有成分及CRIg的变化
- 2020年
- 目的探讨白纹伊蚊唾液特异性34k2重组蛋白(rAlb-34k2)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及C57BL/6小鼠后补体相关成分mRNA的变化。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rAlb-34k2蛋白刺激RAW264.7细胞和C57BL/6小鼠足垫,采集样本,Trizol提取RNA,逆转录为cDNA后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刺激后不同时间各组标本中补体C3、C1q、CfB、CRIg的mRNA变化。结果rAlb-34k2诱导CfB、C3、C1q的mRNA表达上调,且皮肤组织上调幅度高于RAW264.7细胞,其中以CfB mRNA的上调幅度及持续更为显著,在诱导24h时各组(5μg、20μg)2-△△CT值分别是23.90±8.38、8.50±1.64(P<0.05);但刺激12-24h时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上调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RAW264.7细胞,以刺激6h各种补体固有分成CfB、C3、C1q表达上调,但随时间延长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各剂量组间差异不明显。在局部皮肤组织,rAlb-34k2刺激24h后CRIg表达上调,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趋势;48h时,各组rAlb-34k2(5μg、20μg)2-△△CT值达到高峰,分别为8.67±2.44和32.98±9.74,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Raw264.7细胞,刺激6h时CRIg有上调表达趋势,但随时间延长而下调,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纹伊蚊唾液rAlb-34k2蛋白参与调控巨噬细胞及皮肤补体重要成分的表达变化,在组织中尤为显著,且显著上调定居组织的巨噬细胞特异性膜受体CRIg。
- 金芮田炎珅朱亚妮代薇露卢涛徐昊朱俐兰朱家洪吴家红吴家红
- 关键词:白纹伊蚊补体巨噬细胞
- 贵州省蜱种调查及遗传进化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为了调查贵州省蜱虫的物种多样性及分布特征,阐明不同地理株蜱虫间的遗传进化关系,试验采用动物体表采集法与布旗法采集寄生蜱及游离蜱;使用超景深显微镜对蜱虫进行形态学鉴定。选取不同地域、种类及不能准确识别的蜱虫提取组织DNA,采用PCR法扩增蜱虫16S rDNA和COI基因片段并测序,通过BioEdit 7.0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确认蜱虫物种;使用MEGA 11.0软件对序列信息进行分析,构建基于16S rDNA和COI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对不同地理株蜱虫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贵州省8个市州23个区县共采集到蜱虫2 420只,其中牛寄生蜱2 193只,羊寄生蜱92只,犬寄生蜱36只,游离蜱99只。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共鉴定出2种蜱虫,其中微小扇头蜱1 560只,长角血蜱860只。在系统发育进化中,微小扇头蜱、长角血蜱的16S rDNA和COI基因都分别与对应的参考基因序列聚集成一簇,贵州省大部分微小扇头蜱序列总体上聚于一个分支,只有黔东南州QDNZ1株在两个进化树中都形成了独立分支;多数长角血蜱序列也聚于同一分支,仅基于COI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毕节市BJS1株与其他省地理株聚在另一分支。说明贵州省家畜常见蜱种为微小扇头蜱和长角血蜱;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存在一株微小扇头蜱特有株系,且在毕节市的长角血蜱存在省外输入的情况,这可能会增加蜱媒疾病在贵州省传播的风险。
- 李容庭李威仪刘志豪唐小敏吴家红
- 关键词:分子鉴定系统发育分析
- 贵州白纹伊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以及WO噬菌体的初步调查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了解贵州白纹伊蚊种群中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以及WO噬菌体的感染情况。方法于2017年在贵州省贵阳市、都匀市、铜仁市、凯里市、遵义市、兴义市、贵安新区、毕节市采用勺舀法采集白纹伊蚊幼虫标本,实验室饲养至成蚊。提取雌蚊基因组DNA,PCR扩增沃尔巴克氏体表面蛋白基因(Wolbachia surface protein,wsp)和WO噬菌体衣壳蛋白的核糖体S7基因(Ribosomal S7 gene,orf7)。分别从8个地区的阳性检测标本中随机选取10个样品进行测序,使用DNAStar 7.0软件分析基因的基本特征;采用MEGA 4.0软件对所获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SPSS 20.0软件对WO噬菌体侵染wAlbA、wAlbB株沃尔巴克氏体的检测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贵州省8个地区的白纹伊蚊wAlbA和wAlbB株沃尔巴克氏体超感染率为84.30%(322/382),wAlbA株、wAlbB株沃尔巴克氏体单感染率分别为4.97%(19/382)和3.66%(14/382),WO噬菌体的感染率为76.44%(292/382)。通过测序获得沃尔巴克氏体的wsp序列,其中wAlbA株(379 bp)80条,wAlbB株(501 bp)78条;获得WO噬菌体的orf7序列(263 bp)73条。比对分析显示贵州省8个地区获得所有wAlbA株、wAlbB株的wsp序列、orf7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确切概率法分析WO噬菌体侵染与wAlbA和wAlbB株沃尔巴克氏体超感染有关联性(P<0.05)。结论贵州白纹伊蚊种群普遍感染WO噬菌体和沃尔巴克氏体,且以超感染wAlbA和wAlbB株沃尔巴克氏体为主。WO噬菌体主要侵染的对象是超感染wAlbA和wAlbB株的沃尔巴克氏体。
- 王政艳梁秋果杨茜陈玲玲张霞胡容程金芝吴家红
- 关键词:白纹伊蚊沃尔巴克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