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 作品数:19 被引量:74H指数:3
- 相关作者:杜瑶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传统艺术类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评述被引量:2
- 2017年
-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行为的产物.是人类海洋实践的重要产出物。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我国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将传统艺术类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和曲艺。就我国国家级和省级的传统艺术类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其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覆盖了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海峡西岸、珠三角地区及北部湾地区。我国传统艺术类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主要有渔歌号子、灯舞、龙舞、船模艺术、贝雕、渔鼓等,其具有的特征是地方多元性、群体互动性、涉海性、无形性、娱乐性和变迁性。但随着社会变迁.传统艺术类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并不是很乐观,官方保护工作欠缺、传承群体的萎缩、参与群体有限等问题显著存在,需妥善处理相关问题以缓解各类遗产濒危的现状,激发活力,凸显价值,丰富海洋实践的内涵。
- 王宇萌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艺术
- 传统海洋“百工技艺”的保护问题探析——以传统技艺类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例被引量:3
- 2017年
- 传统技艺类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海洋文化。传统海洋“百工技艺”既是海洋群体从事海洋实践的前提条件,又是海洋实践的社会产物.它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发展。与此同时,在大工业机械化的时代背景下,靠传统技艺谋生的海洋群体和海洋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为此,本研究通过立足于国家级、省级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状况,用社会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学科知识初步探索传统技艺类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类别、特征以及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社会以来传统技艺类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转型和消失等一系列的问题。保护和充分利用好传统技艺类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增强文化软实力、保护海洋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徐霄健
- 关键词:海洋文化
- 混合型抗争——当前农民环境抗争的一个解释框架被引量:49
- 2016年
- 农民环境抗争研究一直秉持"侵权—抗争"的逻辑框架,但这一逻辑框架忽视了农民目标取向的多面性和抗争事件的情境性。通过对大连"7·16"海洋溢油事件的研究我们发现,农民环境抗争事件中存在维权、谋利和正名三种目标指向,分别旨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骗取赔偿款以及为草根动员者自身恢复名誉。学界需要对"侵权—抗争"的逻辑框架、弱者身份与弱者标签以及媒体建构与科学精神展开反思。当前,环境抗争出现了新态势,我们称之为混合型抗争,包括维权、谋利、正名、泄愤和凑热闹等目标指向。社会的原子化和逐利心理、社会转型加速期的社会矛盾和怨恨心理以及地方政府的"维稳恐惧症"是其产生的社会机制。混合型抗争是对当前抗争实践的理论归纳,有利于识别真正的受影响人群和区域,推动社会治理。
- 陈涛谢家彪
- 关键词:正名
- 海洋与环境:走向生态文明的绿色思潮——兼论“蓝黄”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 2017年
- 绿色思潮的兴起与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生存主义思潮”阶段.乐观派和悲观派都认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是不相容的;第二,“可持续发展思潮”阶段,在致力于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更加关注环境保护目标与经济效应结合的经济机制:第三,“生态现代化思潮”阶段,预防原则和市场控制是其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第四,“生态文明思潮”阶段.“生态文明思潮”是我国提出的一种绿色发展观,是将生态文明全面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过程。“蓝黄”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具有全球化的视野,扎根本土,为人类文明的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 朱莹王书明
- 关键词:海洋环境保护生态现代化生态文明
- 海洋意识是何种意识?被引量:2
- 2017年
- 海洋意识是公众对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海关系观念的综合表现。从心理意识的角度对海洋意识进行有效理解和界定,通常可以区分出三个层面的内容:海洋认知、海洋情感、涉海行为意向。海洋意识与公民意识的概念也存在密切的关系。从公共政策角度提出的海洋意识观念多和公民意识紧密相连,通常人们把海洋意识看成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海洋意识也是学科意识的一种,虽然目前尚未形成论述海洋意识的系统理论学说,海洋意识问题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是,从理论建设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推进海洋意识研究,必然是一种科学发展的路径。
- 赵宗金
- 关键词:海洋意识心理意识公民意识学科意识
- 对信息、技术与小型渔业未来的反思
- 2017年
- 现代渔业发展最大的悖论就是正在逐步创造一个不需要“渔民”的渔业,让这个悖论得以成立的关键条件就是技术。技术使得小型渔业正在被边缘化,小型渔业的渔民也日趋减少,但是发展高技术的海洋渔业又是必然要走的道路。本文以渔业信息技术为例.探讨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如何影响和改变小型渔业社会的:它将带给小型渔业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对小型渔业来说,这场技术危机究竟是灾难还是机遇。继而得出以下结论:渔业向高技术水平的转变给小型渔业带来了两个影响:一是渔业由原来的人口红利型转变成技术红利型产业,小型渔业在这样的技术转型中充当了牺牲品;二是普通渔民数量减少,低技术剩余劳动力增加.但高技术劳动力仍然不足。即便如此,能够拯救小型渔业的仍然是技术.如果说小型渔业有未来的话,那么就应该是技术型的未来。但对于渔民来说,在机器和人类劳动力有可能成为替代关系的技术社会里.大多数人始终面临着成为剩余劳动力的危险。
- 王书明苏伊南
- 关键词:人口红利
- 小型渔业管理的社区化趋势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社会变迁这一概念为我们观察、理解渔业管理社区化趋势提供了动态的视角。渔业管理与社会变迁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社会变迁推动渔业管理方式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渔业管理的变化不断促进社会变迁。从社会变迁的视角看:(1)社区化是渔业管理变化的重要趋势,其模式和实现路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2)渔业管理社区化可通过社区治理减少“公地悲剧”:(3)与生态系统管理相融合的渔业社区管理是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有效路径:(4)良好的渔业社区管理要充分考虑居民的利益、重视生活者的智慧、融入生活者的感受。
- 黄敏王书明
- 关键词:社会变迁
- 城市化背景下海洋渔村变迁——基于国内研究文献的思考被引量:3
- 2016年
-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海洋渔村产生了巨大的变迁。渔村出现了产业结构转型,渔业由单一捕捞渔业转向以养殖渔业为主,以海产品加工为代表的工业以及餐饮、休闲等服务业在渔村兴起;渔业的转型使传统渔民成为剩余劳动力,面临着转产转业,一部分渔民涌入城市,另一部分投入当地的第二、 三产业中;由于传统渔业和渔民的变迁,传统渔村文化面临传承危机,一部分逐渐消失,另一部分逐步地被商业化,随着渔村产业结构的转型,渔民的地位也发生了分化;本地渔民之间的人际关系变得功利,本地渔民和外来渔民之间矛盾凸显。 海洋渔村的发展路径是多元化的, 海洋渔村发展的方向应当是多种多样的,而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城市社区,发展现代渔村、实现渔村现代化将会是实现传统海洋渔村转型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对于传统渔村的保护也同样重要。
- 高超勇王书明王振海
- 关键词:城市化社会变迁转产转业
- 基于生态系统的渤海渔业管理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是现今世界范围内的新方向,其要求我们从生态系统的特性出发出台-系列政策法规, 以科学管理和技术知识为基础, 深化相关部门的分工与合作,缓解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渤海三面陆域环绕, 流通性较差, 海水自净能力不高, 再加上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 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渔业管理面临巨大压力.因而,生态系统具有的整体性特征正好为渤海渔业管理提供了-种新思路和新视角, 实现基于生态系统的渤海渔业管理, 首先要在实践探索中建立合作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各省市政府横向间的合作; 其次要运用科学技术进行综合管理, 建立海洋资源开发综合评价制度,完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建立海洋生态监控区等;最后要建立渤海渔业共同管理模式, 加强渔民参与、监督决策和管理, 发挥社会力量在渤海渔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切实推进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在渤海区域的实施.
- 王书明章立玲
- 关键词:生态系统渔业管理
- 海洋实践视角下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海洋实践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类利用、开发和保护海洋的实践活动的总称,它具有全面性、高风险性、高科技性、发展性、海陆一体性和嵌入性特点。海洋实践对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影响: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促进了经济增长、城市化、全球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洋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是指由海洋实践产生的或为海洋实践服务的、纳入各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开展研究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崔凤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