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作品数:15 被引量:84H指数:6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5篇榄香烯
  • 4篇蛋白
  • 4篇凋亡
  • 4篇端粒
  • 4篇端粒酶
  • 4篇端粒酶活性
  • 4篇胃癌
  • 4篇胃癌细胞
  • 4篇细胞凋亡
  • 4篇纤维化
  • 4篇活性
  • 4篇Β-榄香烯
  • 4篇癌细胞
  • 3篇粘膜
  • 3篇肿瘤
  • 3篇胃粘膜
  • 3篇胃粘膜癌
  • 3篇胃粘膜癌变
  • 3篇基因

机构

  • 15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6篇范钰
  • 6篇许祖德
  • 6篇林庚金
  • 6篇李华
  • 5篇钱立平
  • 2篇林梅绥
  • 2篇罗金芳
  • 2篇张农
  • 2篇李如昌
  • 1篇仇德惠
  • 1篇颜吉丽
  • 1篇徐元鼎
  • 1篇谭黎杰
  • 1篇邬祥惠
  • 1篇成扬
  • 1篇桂律
  • 1篇桂津
  • 1篇王宜萍
  • 1篇纪元
  • 1篇蒋伟

传媒

  • 3篇上海医学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肝脏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胃肠病学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2001全国...
  • 1篇中国抗癌协会...

年份

  • 1篇2002
  • 13篇2001
  • 1篇200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肠癌细胞核DNA含量检测的价值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研究大肠癌与细胞核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图像细胞仪检测 2 1例正常肠黏膜及 32例大肠癌细胞核DNA含量。结果 大肠癌组DI、PI、S %、>5C %及非整倍体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组 ,大肠癌DNA直方图呈Ⅲ、Ⅳ型分布 ,正常肠黏膜呈Ⅰ型分布。结论 细胞核DNA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灶大小、病灶部位及预后有关 ,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
王宜萍林庚金徐元鼎
关键词:DNA大肠癌细胞核
β-榄香烯对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9
2001年
目的:探讨β-榄香烯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四唑蓝(MTT)比色法、端粒重复扩增(TRAP)-微孔板杂交法、光镜检查和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TUNEL)研究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分化)、MKN-45(低分化)和MKN-28(高分化)的细胞毒作用及其对端粒酶活性、细胞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β-榄香烯对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其抗癌作用与抑制端粒酶活性和诱导凋亡有关。β-榄香烯抑制端粒酶活性及诱导凋亡的效果与作用时间、浓度及细胞分化程度相关。结论: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具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这一作用与抑制端粒酶活性和诱导凋亡有关。
范钰林庚金钱立平许祖德李华朱行颜吉丽
关键词:末端转移酶脱噬作用细胞凋亡
食管鳞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Fas/FasL的表达被引量:22
2001年
目的研究Fas/FasL在食管正常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8例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的Fas/FasL表达进行检测,检验上述组织中Fas/FasL表达的差异。结果肿瘤组织与正常粘膜比较,Fas表达的阳性率(89%vs100%)和平均积分(2.9vs5.0)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不典型增生组织比较,肿瘤组织中Fas表达的阳性率(89%vs96%)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平均积分(2.9vs4.0)有显著差异(P<0.05),肿瘤组织与正常粘膜比较,FasL表达的阳性率(100%vs86%)和平均积分(5.0vs2.7)均有显著差异(P<0.05),3种组织中FasL表达平均积分(5.0vs3.6vs2.7)相互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分化的肿瘤组织中Fas/FasL表达的平均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食管鳞癌中存在Fas表达的下调和FasL表达的上调,Fas/FasL系统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细胞的免疫逃避机制。
谭黎杰蒋伟张农张秀荣仇德惠
关键词:增生膜糖蛋白类生物合成食管鳞癌
β-榄香烯对胃癌SGC-7901细胞bcl-2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探讨 β 榄香烯对胃癌SGC 790 1细胞bcl 2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应用 β 榄香烯处理人胃癌细胞系SGC 790 1后 ,采用RT PCR检测bcl 2基因mRNA的变化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cl 2蛋白表达 ,用PCR 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β 榄香烯可下调bcl 2基因表达及抑制端粒酶活性 ,并且呈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依赖性。结论 β 榄香烯可抑制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 ,可能与下调bcl
范钰林庚金钱立平许祖德李华
关键词:Β-榄香烯胃癌细胞端粒酶
榄香烯乳对大鼠胃粘膜癌变c-myc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对大鼠胃粘膜癌变发生发展中c-myc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NNG、10%NaCl混合液加酒精灌胃建立大鼠胃癌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及榄香烯组,榄香烯组在造模过程中采用榄香烯乳干预。30周后,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端粒酶微孔板杂交法检测大鼠胃粘膜c-myc基因mRNA、蛋白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结果:榄香烯组癌变发生率低于模型组。c-myc基因表达与端粒酶活性随着胃粘膜癌变的发展呈递增趋势,并且二者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下调c-myc基因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是榄香烯乳重要的抗癌机制之一。
范钰林庚金钱立平许祖德李华
关键词:榄香烯乳C-MYC端粒酶胃粘膜癌变基因表达
维甲酸对大鼠胃粘膜癌变DNA含量、c-myc基因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研究维甲酸对大鼠胃粘膜癌变DNA含量、c myc基因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采用MNNG、酒精及 10 %NaCl混合液建立大鼠胃癌模型 ,设立正常空白组、模型组及维甲酸治疗组 ,分别采用Feulgen染色、原位杂交及TUNEL法检测大鼠胃粘膜DNA含量、c myc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 结果 治疗组癌变发生率低于模型组。c myc基因mRNA表达与细胞凋亡受抑制和胃粘膜癌变的发生 ,呈递增趋势 ,并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维甲酸抗癌 ,下调c myc基因表达 ,促进细胞凋亡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陆水钧范钰林庚金钱立平李华李文君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细胞凋亡
博莱霉素诱导大鼠实验性肺纤维化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MP-2和MT1-MMP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MP 2和MT1 MMP在肺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制备大鼠肺纤维化模型 ,在肺纤维化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分离和提取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应用RT PCR方法 ,观察其MMP 2及MT1 MMP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1)在博莱霉素作用后 1~ 7d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T1 MMP转录水平明显增高 ,分别为对照组的 1.8和 1.9倍 ;(2 )肺纤维化早期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MP 2转录水平也增强。结论 肺泡上皮不单是致纤维化因素的损伤对象 ,其损伤后活跃增生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可以通过释放MT1 MMP ,催化MMP 2 ,从而引起和 (或 )
卢韶华张农张秀荣吴浩方磊张月娥许祖德
关键词:肺间质纤维化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β-榄香烯对分化程度不同的胃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β-榄香烯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MTT、端粒重复扩增-微孔板杂交法研究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细胞株SGC7901(中分化)、MKN-45(低分化)、MKN-28(高分化)的细胞毒、端粒酶活...
林庚金范钰钱立平许祖德李华颜吉丽
关键词:Β-榄香烯胃癌端粒酶活性细胞凋亡肿瘤细胞株
文献传递
200例慢性肝病患者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对肝穿刺活检组织病变程度进行正确的分级、分期 ,并比较肝病理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关系以及肝组织原位病毒抗原与血清学病毒标志物检测的差异。方法 上海市肝纤维化协作组提供肝穿刺组织 2 0 0例 ,由我室 3位病理医师按 1995年全国标准分别进行病理分级、分期 ,其结果行统计学Kappa检验 ,并分别采用PAP和ABC免疫酶标法对肝组织进行原位检测HBsAg、HBcAg及HCVAg(CP10 )。结果  3位病理医师分别进行的病理分级、分期的一致性极好 ,使其结果更具客观性和可信性 ;肝组织炎症活动性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P <0 .0 1) ;血清学HBV标志物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组织中的原位检出率 ,而血清学HCV标志物的检出率却低于组织中HCV抗原的阳性率。结论 肝组织病变程度的正确分级、分期为本课题组早期肝纤维化病例建立非创伤性诊断指标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开展对肝组织HCV抗原的原位检测十分必要 ,将有利于对肝炎的病因学分类。
曾文姣张农刘琛许杰张月娥郭慕依
关键词: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免疫组化
膀胱癌中mdm2、p53蛋白和粘着斑激酶表达的病理意义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mdm2、p53蛋白和粘着斑激酶(FAK)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与肿瘤生物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mdm2、p53蛋白和FAK在81例TC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dm2、p53蛋白和FAK在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粘膜,mdm2在p53阳性TCC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 mdm2和p53在TCC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mdm2、p53蛋白和FAK可作为TCC有价值的诊断指标。
桂津罗金芳李如昌林梅绥许祖德
关键词:移行细胞癌MDM2粘着斑激酶FAKTCC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