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实验室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1
- 相关作者:杜鹃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川西北高寒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 2010年
- 为掌握川西北高寒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碳储量的变化,选择了川西北红原县的3种典型土壤(亚高山草甸土、泥炭草甸土、冲积土)进行有机碳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壤深度的增加,亚高山草甸土和冲积土的土壤有机碳密度降低;泥炭草甸土的有机碳密度在40~60 cm达到最大。整个土壤剖面(1 m)有机碳密度最高的是泥炭草甸土(72.06 kg/m2),其次是冲积土(26.58 kg/m2),最小的是亚高山草甸土(17.05 kg/m2);冲积土、亚高山草甸土的表层土壤(0~20 cm)的有机碳密度分别占整个剖面的41%、58%,而泥炭草甸土的表层土壤(0~20 cm)的有机碳密度仅占整个剖面的15%。
- 王华静徐留兴杜鹃宁龙梅
- 关键词:高寒地区亚高山草甸土冲积土土壤有机碳密度川西北
- 山地资源型城市攀枝花转型发展的地域协同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山地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市早期以钢铁基地建设和钢铁生产为中心,地域空间快速扩大。随后,工业发展使城市实体空间由东西向组团式分散结构向东西、南北双轴网络化结构演化。该市地域相对独立,社会经济二元结构典型,其转型与地域协同应考虑以下策略:政府多级协同主导与激发企业、公众主动参与,拓展多层次域外协作,探索山地资源型城市地域空间发展模式,依托山水景观、融合资源开发与产业转型,推进城市实体地域功能优化。
- 罗怀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