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91 被引量:394H指数:9
- 相关作者:杨军杰杨珍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低渗透油藏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以白狼城油区长2储层为例被引量:3
- 2019年
- 低渗透油藏孔隙和喉道尺寸差异大,流体在其中的渗流阻力差异大,开发效果较差。为合理开发低渗透油藏,以白狼城油区长2油藏为例,采用恒速压汞法重新认识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2储层孔隙为中孔隙,喉道为微-细喉道,平均孔喉比大;喉道大小是储层渗透性的主要控制因素,且喉道控制有效体积大,占总孔隙体积的40.2%~66.7%;油田开发早期主要采出孔隙中的原油,剩余油主要集中在喉道体积中,进一步开采难度较大。结合油田开发实际及储层特征,采用酸化或加大压裂规模的方法可改善孔喉配置关系,提高油井产量。研究结果为提高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程度、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矛盾和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重要现实意义。
- 曹宝格李源流肖玲杨成巨恳麦韬
- 关键词:孔隙喉道恒速压汞低渗透油藏
- LNG接收站BOG处理工艺改进及节能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为了提高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BOG(蒸发气)处理工艺的节能效果,改善工艺对工况波动的适应性,从LNG站无外输、BOG产生量过大这2种特殊工况入手,对LNG接收站BOG处理工艺进行改进,增设压缩BOG储罐来储存无法进行再冷凝处理和需要排空燃烧的BOG气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工艺模拟,并分析了LNG储存量、外输压力、压缩比对改进后工艺节能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工艺较改进前节能约为10. 8%,改进后工艺节省能耗随LNG储存量增加而增加,随外输压力增加而增加,随压缩比减小而增加。
- 肖荣鸽戴政靳文博祝月陈雨辞
- 关键词:LNG接收站节能分析
- 低渗透油藏物理法强化采油理论与技术研究
-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项目组针对低渗、超低渗油藏和凝析油气藏开发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广泛开展了物理法和物理一化学复合法强化采油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一些技术已逐步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1.波场强化采油理论与技术研究。2.低渗...
- 蒲春生
-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采油技术
- 文献传递
- 基于重量法的页岩气高压等温吸附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基于重量法等温吸附仪,开展了页岩气的高压等温吸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低压下页岩气吸附特征符合Langmuir模型,在实验压力超过10~12 MPa后,页岩吸附表现出了明显的过剩吸附。高压下,样品桶体积以指数形式逐渐降低,这与高压下样品桶的压缩性有关。页岩样品的体积则呈指数形式增加,并在较小的压力范围内趋于平衡,这与页岩对氦气的微量吸附有关。基于最大过剩吸附后页岩过剩吸附量与气相甲烷密度拟合得到的吸附相甲烷密度在不同最大测试压力下呈现动态变化,以最大过剩吸附量后连续2个压力点测得的过剩吸附量与气相甲烷密度拟合获得的吸附相甲烷密度,最接近页岩表面吸附平衡时吸附相甲烷密度。综合考虑样品桶体积、样品体积及最大过剩吸附前后吸附相甲烷体积的动态变化,能够对页岩气绝对吸附量进行准确校正,实现页岩高压等温吸附特征的精细描述,且页岩高压绝对吸附特征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 高永利李腾关新关新牛慧赟
- 关键词:页岩
- 天然气管道增压工程站场施工及验收要求被引量:2
- 2014年
- 根据《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的规定划分,新建塔榆增压站为四级站场,塔榆首站和塔榆末站为五级站场。本工程中所用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管道焊接工艺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的规定。保温要求排污罐及DN700的集液包采用δ=80 mm厚的离心玻璃棉板保温,然后用镀锌钢带捆扎并外包δ=0.8 mm复合防锈型花纹铝板一层。过滤分离器集液包采用δ=50 mm厚的离心玻璃棉管壳保温,然后用镀锌钢带捆扎并外包δ=0.5 mm复合防锈型花纹铝板一层。
- 张国强何鹏飞罗红芳李俊常崇武
- 关键词:天然气管道
- 页岩气多裂缝结构支撑剂沉降规律实验被引量:7
- 2020年
- 为了研究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中支撑剂的沉降规律,研制了多裂缝支撑剂铺置模拟设备,开展了不同裂缝结构、排量以及黏度下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压裂液黏度增加,主干裂缝中砂堤堆积高度减小,砂堤长度增加,砂堤表面变平缓,次级裂缝砂堤堆积高度变小;当排量增加时,主干缝砂堤坡度在裂缝入口端变平缓,在裂缝末端坡度增加,次级裂缝高度减小;对比不同裂缝结构,多裂缝结构的主干缝在节点处砂堤会出现突变,节点处砂堤高度忽然降低,形成“凹点”;次级裂缝数量越多,主干缝砂堤长度越小,“一”形多裂缝为0.55 m,而“T”形多裂缝和“十”形多裂缝的主干缝砂堤长度分别为0.50,0.42 m,减小了9.09%,23.64%。实验研究结果丰富了支撑剂沉降理论。
- 高金剑万晶胡蓝霄曹珍荣张世站朱彦群
- 关键词:压裂液沉降规律
- 一种耐高温高盐水溶性纳米流体的分散稳定性和界面活性
- 2024年
- 以一种水溶性纳米复合材料(SiO_(2)-PAMPS NPs)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质量分数、温度、盐度对纳米流体的分散稳定性及界面活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SiO_(2)-PAMPS NPs流体具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性和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90℃时在API盐水中最佳使用质量分数为0.7%,界面张力值从20.80 mN/m降低至11.38 mN/m,且在高质量分数NaCl盐水中,比高质量分数CaCl_(2)盐水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更强。该流体能与煤油形成稳定的O/W型乳状液,显示出优异的驱油性能,表明该类纳米流体在高温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 李晗晰李锐轩李璐李国庆秦国伟杨江秦文龙
- 关键词:界面活性提高采收率高温高盐油藏
- 磁性纳米颗粒-微波辐射对稠油O/W乳状液的协同破乳被引量:3
- 2022年
- 首先分析了微波辐射功率和辐射时间对磁性纳米粒子协同破乳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生物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zeta电位分析仪等分别测量了微波作用前后油滴的分布以及磁性纳米粒子的润湿性和带电性,从而揭示了微波和磁性纳米粒子的协同破乳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磁性纳米粒子作用下,微波辐射参数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磁性纳米粒子破乳产生抑制作用,只有在最优辐射参数范围内,微波才会促进磁性纳米粒子的破乳,且当纳米Ni浓度为150mg/L,微波辐射参数为400W、30s时,乳状液的分水率达到最高值102.56%,而在相同微波辐射参数下,Co_(3)O_(4)浓度为125mg/L,乳状液的分水率达到最大值106.06%。该工作为磁性纳米颗粒-微波辐射协同破乳技术的发展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 孙娜娜孙会娜沈莉莎苏瑞宇赵超
- 关键词:磁性纳米粒子微观形貌ZETA电位
- 高能气体压裂最佳火药量理论计算被引量:2
- 2008年
- 利用岩石力学和断裂力学的基础理论,阐述在动态加载下地层岩石强度随加载率的增大而不断变化的理论研究,并给出理论计算表达式。实验数据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强度会随冲击频率的加大而加大,当载荷速度由准静态增加到105Mpa/s时,岩样的抗压强度要比静态时的大1.65倍左右。这与理论计算数据比较接近,符合相同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火药学理论知识,得出高能气体压裂施工中火药量的有效控制范围。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计算结果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高能气体压裂的施工效果。
- 蒲春生周少伟
- 关键词:动态加载
- 波动-化学生热生气驱替稠油室内实验被引量:3
- 2010年
- 单独的化学生热生气就地CO2驱和单独的低频水力波动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稠油油藏的原油采收率。在温度为80℃、化学生热生气剂(碳酸氢铵)浓度为0.6 mol.L-1的条件下,应用填砂管模型,分别对波动和不波动条件下就地CO2驱油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单独的碳酸氢铵就地生成CO2具有较好的驱油能力,单独作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室内原油采收率可达22.4%;而波动辅助化学生热生气就地CO2驱油具有更好的驱油效果,原油采收率达26.9%,比单独的化学生热生气就地CO2驱提高4.5%左右,这为提高稠油采收率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 肖曾利蒲春生李强
- 关键词:稠油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