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3,541 被引量:25,822H指数:72
相关作者:孙卫张国伟柳益群赖绍聪刘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05篇期刊文章
  • 53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45篇天文地球
  • 8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86篇建筑科学
  • 80篇生物学
  • 44篇理学
  • 4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矿业工程
  • 16篇农业科学
  • 1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5篇交通运输工程
  • 14篇文化科学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历史地理
  • 9篇化学工程
  • 7篇水利工程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经济管理
  • 4篇核科学技术
  • 3篇电子电信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1,050篇盆地
  • 616篇鄂尔多斯盆地
  • 491篇储层
  • 369篇锆石
  • 339篇地球化
  • 339篇地球化学
  • 323篇地质
  • 256篇同位素
  • 208篇油气
  • 208篇孔隙
  • 207篇岩石
  • 200篇油田
  • 182篇延长组
  • 182篇砂岩
  • 159篇年代学
  • 156篇定年
  • 153篇地质意义
  • 143篇花岗岩
  • 143篇成岩作用
  • 130篇地球化学特征

机构

  • 3,536篇西北大学
  • 41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78篇中国科学院
  • 19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92篇中国石油
  • 168篇中国地质调查...
  • 108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3篇中国地质科学...
  • 88篇长安大学
  • 87篇中国石油化工...
  • 79篇山东科技大学
  • 69篇陕西延长石油...
  • 55篇延长油田股份...
  • 47篇中国地质大学...
  • 4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3篇吉林大学
  • 38篇陕西延长石油...
  • 37篇西安科技大学
  • 37篇中国石化
  • 35篇低渗透油气田...

作者

  • 200篇孙卫
  • 156篇刘池洋
  • 133篇任战利
  • 131篇李文厚
  • 127篇柳小明
  • 107篇刘良
  • 105篇朱玉双
  • 98篇柳益群
  • 92篇张国伟
  • 92篇袁洪林
  • 89篇王家鼎
  • 89篇罗静兰
  • 82篇蒲仁海
  • 77篇王建强
  • 75篇屈红军
  • 74篇赖绍聪
  • 70篇陈丹玲
  • 69篇董云鹏
  • 68篇王震亮
  • 64篇罗金海

传媒

  • 304篇西北大学学报...
  • 191篇岩石学报
  • 117篇地下水
  • 100篇地质学报
  • 93篇地质科技情报
  • 84篇沉积学报
  • 76篇地质科学
  • 72篇地学前缘
  • 66篇地质通报
  • 65篇地质论评
  • 59篇石油与天然气...
  • 57篇科学通报
  • 49篇中国地质
  • 47篇地球物理学进...
  • 46篇现代地质
  • 42篇石油实验地质
  • 41篇西北地质
  • 40篇吉林大学学报...
  • 38篇石油地质与工...
  • 37篇天然气地球科...

年份

  • 112篇2024
  • 142篇2023
  • 135篇2022
  • 141篇2021
  • 129篇2020
  • 183篇2019
  • 216篇2018
  • 230篇2017
  • 205篇2016
  • 225篇2015
  • 143篇2014
  • 258篇2013
  • 225篇2012
  • 205篇2011
  • 182篇2010
  • 177篇2009
  • 166篇2008
  • 148篇2007
  • 93篇2006
  • 77篇2005
3,5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延X井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2013年
以石油有机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并结合有机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及沉积学等学科,通过对岩石热解、有机物抽提、族组份分离、镜质体反射率、有机元素等相关地球化学参数的研究,从暗色泥岩厚度、有机质的丰度、有机质的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方面对延X井上古生界烃源岩进行了研究。综合评价认为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山西组、太原组生烃能力逐渐增强。上古生界太原组和山西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干酪根类型以腐殖型为主,有机质处于过成熟阶段,气态烃生成能力较强。
薛龙龙钱强李勇军任攀虹白生宝
关键词: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
岩石圈HPE热弱化与陆内构造变形被引量:1
2010年
大陆内部变形在很大程度受制于大陆岩石圈流变侧向不均一性,而温度(地热梯度)是影响地壳和地幔岩石流变性质的主导因素。由热引起的地壳/地幔岩石材料的热弱化是弱化的主要途径,为陆内变形准备了物质条件。在构造外力(板块相关的或非相关的)的作用下,这些受到热弱化的岩石材料极易发生变形,导致岩石圈内部的造山带和变形带的形成。文章试图在广泛的国内外文献搜集和综合分析基础上,介绍由生热元素(heat-producing elements)聚集产生的地壳/地幔(岩石)热弱化以及随后地幔下降流构造力作用造成的大陆内部应变局部化和陆内构造变形。这些地幔下降流是由大陆岩石圈地幔重力(瑞利-泰勒型)不稳定性发育引起的。
郭安林张国伟
西秦岭天水地区百花基性岩浆杂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7
2007年
天水地区百花变质岩浆杂岩主要由辉石岩-辉长(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成,构成较完整的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基性-中基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分布型式呈REE近平坦型-LREE轻微富集型,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的蛛网图和MORB标准化蛛网图上的分布型式总体很相似,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Cs,Ba,Sr,Th,U而相对亏损Rb,K和高场强元素(HFSE)Nb,P,Zr,Sm,Ti和Y,显示同源岩浆演化成因特征.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百花变质基性岩浆杂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34.6±1.5)Ma(MSWD=1.3),证明西秦岭北带岛弧型岩浆岩的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末或早志留世初,同时也揭示出以关子镇蛇绿岩为代表的古洋盆的俯冲作用及产生岛弧型岩浆活动的时限可能为中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裴先治丁仨平张国伟刘会彬李佐臣李高阳刘战庆孟勇
关键词:岛弧环境锆石U-PB年龄西秦岭
砖窑湾地区长6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2014年
针对砖窑湾地区长6储层在开发过程中的高含水、产量低等问题,通过岩心观察、测试、测井曲线与生产动态等资料,利用地质分析、统计学方法和洛伦茨曲线法等从层内、层间和平面三方面对砖窑湾长6储层进行宏观非均质性综合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长6段储层的整体宏观非均质性较强。发育较多层理,局部区域韵律特征明显,层内非均质性整体上以中等-较强非均质性为主,层间非均质性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特征,研究区内整体以长611小层的最强,长631小层最弱。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各小层的平面非均质性由强到弱依次是长612、长621、长622、长631、长632、长611小层。
霍磊孙卫李长政杨海张鹏
关键词:长6储层非均质性
董志塬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为探明庆阳董志塬地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各项湿陷性评价指标,推动场地湿陷性评价体系的发展,在这一地区的代表性场地开展了原位大型浸水试验。采用直径20 m的圆形试坑,利用辐射状布置的机械式沉降观测标对浸水过程中地表和地下各深度土层的沉降进行了观测,利用全站仪对浸水试验前后整个场地的地面变形进行了测量。试验共历时177d,其中试坑注水过程93d,共注水44 119 m^3,浸水引起了试坑内外黄土不同程度的自重湿陷。基于监测数据分析并解释了距试坑中心不同距离处地表湿陷量的发展规律与差异,通过地面沉降等值线得出浸水影响半径为31 m,通过计算各土层原位实测自重湿陷系数获得该场地自重湿陷下限深度为13 m,远小于通过室内试验获得的17 m下限深度,用面积权重法计算得该场地的修正系数β0为1.02,小于规范推荐值1.2。给出了详细的试验设计方案,并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数据处理方式和结果呈现方法,对指导该地区未来的黄土地基勘察设计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
王治军潘俊义马闫游良容
关键词:黄土自重湿陷修正系数
层拉平技术在地震解释中的深化应用被引量:8
2020年
从地震解释角度看,层拉平是一种古地表重建技术。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地震层拉平无法精确恢复倾斜地层厚度、压实地层厚度和地层水平伸缩量。为此,从地震层拉平的技术原理出发,首先将该技术与其他恢复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然后通过增加地质条件约束或对原有技术方案进行改进,最大限度地降低恢复误差对恢复结果的影响,使地震层拉平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地震解释的各个环节。并得出如下结论:(1)在楔状层序顶、底界面夹角小于15°、地层间隔厚度小于1000m的条件下,可利用沿层切片近似代替地层切片预测薄储层;(2)当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压实作用差异较小时,可先利用地震层拉平技术恢复剥蚀地层厚度,进而利用修正的残余厚度法恢复古地貌;(3)对于一般地区而言,恢复主成藏期的古构造形态不用再做压实校正,在提高恢复精度的同时,也增强了古构造恢复的油气地质意义;(4)针对构造变形不甚强烈地区,可利用地震层拉平技术近似代替平衡剖面分析构造演化。这些结论可进一步促进地震层拉平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中的深化应用。
郭雯刘永涛赵俊峰赵俊峰赵红格赵红格
关键词:地层切片古地貌古构造平衡剖面鄂尔多斯盆地
渭河盆地古近系细屑岩的古盐度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渭河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秦岭造山带之间,古近纪主要出露地层为红河组及白鹿塬组,由于近些年在盆地新生界地层中发现氦气前景,有必要对其沉积环境进行研究,本文通过野外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的测定,运用Adams法、Walker相当硼法、B/Ga、Sr/Ba比值法定量—半定量地分析了渭河古近系沉积时的盐度特征,同时结合化学蚀变指数CIA值的变化特征,对古近系沉积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渭河盆地古近系红河组、白鹿塬组盐度为2.2‰~11.7‰,为一内陆淡水湖泊,整体气候温暖湿润,局部地区干旱,并出现咸水沉积环境;同时发现蚀变指数CIA与盐度值成负相关关系,由红河组湖相环境至白鹿塬组河流及三角洲相为主的沉积环境,风化指数升高,而B/Ga比值所反映的盐度值降低。CIA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盐度特征,由于生物富集作用导致样品出现高Sr值,使得Sr/Ba比值在反映盐度时出现异常点。
李智超李文厚赖绍聪李永项李玉宏尚婷
关键词:渭河盆地古近系古盐度CIA
致密砂岩储层差异性成岩演化对孔隙度定量演化表征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_1储层为例被引量:17
2018年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1储层在沉积、埋藏、成岩等地质作用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典型的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该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阶段部分进入中成岩阶段B期的早期,大部分属于中成岩阶段A期的中晚期。按照成岩演化特征或地质综合效应建立了适用于马岭地区长81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度演化模拟方程,同时分析了各成岩作用之间的独立性和关联性。对4类典型样品的分析表明,样品主要属于压实型成岩改造类型,孔隙度演化模拟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长81致密砂岩储层样品压实损失的孔隙度平均为23.47%,受胶结物含量和流体性质影响,早期胶结损失的孔隙度较中晚期胶结损失的孔隙度低,早期胶结损失的孔隙度为3.21%,中晚期胶结损失的孔隙度为7.79%,溶蚀作用产生的孔隙度为5.53%。这表明差异性的成岩演化过程是导致砂岩孔隙结构、储集性能、物性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黎盼孙卫高永利张茜杜堃白云云
关键词:致密砂岩孔隙度
基于断层控制下的孙岗区块油气显示层解释评价方法探讨被引量:1
2020年
泌阳凹陷孙岗区块石油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油气显示层解释评价难度大,传统方法解释符合率低。为此,在分析孙岗区块圈闭、油层分布、储层特征、流体性质的基础上,确定断点以下150 m内油气层识别依据为:含油岩屑(含荧光显示)占砂岩含量不小于3%,气测全烃异常相对幅度大于1.9,气测有C3组分,地球物理测井电阻率大于60Ω·m。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结合气测异常显示层进行解释,同时分析岩石热解录井资料,评价了B437井油气显示层段试油,发现了高产工业油流。
翟立国
关键词:断点油气显示录井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长8段低充注油藏成藏模式——以环西—彭阳地区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厘清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环西—彭阳地区长8油藏的成藏机理,通过储层物性分析、烃源岩评价、流体包裹体分析和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等手段,明确成藏动力机制及成藏过程,并在不同地区油藏充注程度差异性对比的基础上,通过构造演化史、埋藏史、石油充注史研究,明确油藏分布控制因素。研究表明:长8油藏含油饱和度低,油藏分布呈南北分区的特征;低生烃强度耦合较强的储层非均质性是油藏低充注的主要成因;长7段剩余压力总体大于长8段,有利于长7段的烃向长8段充注;油气充注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期和晚白垩世早期(110~95 Ma);23 Ma以来,喜山期构造运动对西南区域油气聚集起到调整或破坏作用,北部为正常一致型,南部为早充注晚调整型;南北区成藏模式不同,北部环西地区以侧向输导运移成藏为主,南部彭阳地区以垂向运移成藏为主。经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环西—彭阳地区长8油藏属于低生低压近距离低充注成藏模式。
张晓磊唐颖李卓奕杨艳宁崔一凡任宇晖韦明丹
关键词:成藏模式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共35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