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

作品数:73 被引量:90H指数:5
相关作者:马远征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系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4篇新闻
  • 9篇媒体
  • 7篇人民
  • 6篇政治
  • 6篇记者
  • 5篇舆论
  • 4篇张季鸾
  • 4篇社会
  • 4篇文化
  • 4篇故事
  • 3篇叙事
  • 3篇中国新闻
  • 3篇日报
  • 3篇沟通
  • 3篇大公报
  • 2篇新闻从业者
  • 2篇新闻工作
  • 2篇新闻观
  • 2篇新闻史
  • 2篇新闻事业

机构

  • 70篇郑州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河北大学
  • 2篇中国传媒大学
  • 2篇新华通讯社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中央电视台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作者

  • 28篇刘宪阁
  • 8篇王晓宁
  • 7篇董广安
  • 4篇秦静
  • 2篇李成
  • 2篇褚金勇
  • 2篇乔云霞
  • 2篇张举玺
  • 1篇刘修兵
  • 1篇王一岚
  • 1篇颜景毅
  • 1篇郑素侠
  • 1篇张遂旺
  • 1篇邓涛
  • 1篇陈虹
  • 1篇刘行芳
  • 1篇李惊雷
  • 1篇王文娟
  • 1篇王怀东
  • 1篇陈雨

传媒

  • 27篇青年记者
  • 11篇新闻爱好者
  • 5篇当代传播
  • 4篇新闻战线
  • 3篇中国记者
  • 3篇现代传播(中...
  • 3篇国际传播
  • 3篇教育传媒研究
  • 2篇对外传播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新闻记者
  • 1篇河南文史资料
  • 1篇采写编
  • 1篇中国编辑
  • 1篇科普研究
  • 1篇文化与传播

年份

  • 8篇2025
  • 1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14篇2018
  • 19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1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认知·话语·符号——“讲好中国故事”的阐释体系初探被引量:4
2017年
讲好中国故事是从"对外传播"的意义上提出的,其意义与效果受到全球传播框架下的多重变量影响。但其核心和基点始终是,也应该是"自我阐释",同时这种自我阐释应该是面向他者、朝向对话的开放体系。本文主要从"认知体系""话语体系""符号体系"三个层面,探讨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
李成
关键词:中国故事话语体系
张季鸾加入过同盟会吗
2017年
张季鸾早年是否加入过同盟会这样。的革命组织?有人坚持认为加入过,也有研究者表示反对。其实他本人一再明确否认自己加入过任何派系组织,早年留日经历也足以表明所言不虚。
刘宪阁
关键词:同盟会张季鸾早年
留日与张季鸾的朋友圈
2017年
从1905年到1911年,其间虽偶有间断,但将近六年的留日生活,还是让张季鸾多年之后受益匪浅。笃信“勉学报国”的他,既初步习得了不少政治经济方面的常识,又近距离地接触了近代社会文明。同时还拓展了朋友圈,因同学同乡等关系结识了不少留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与其中部分人更结下了深厚友谊。这种人际关系网络对他后来的人生道路和政治选择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刘宪阁
关键词:张季鸾人际关系网络社会文明政治经济政治选择
学点儿政治学
2016年
笔者曾经邀请外校一位政治学专业的老师来和新闻专业的研究生们交流。其间主讲人提到,美国不是民主。“对”,台下的学生们随口附和,但所持理由令人啼笑皆非,大多显然并未超过大学甚至高中政治课堂上学来的那套,比如虚伪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之类。
刘宪阁
关键词:政治学新闻专业政治课堂资产阶级民主
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是华文传播的核心被引量:1
2018年
民族认同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中的人、事、物以及自我、集体的一种价值评估和共同的心理感应。华文传播是民族认同建构在精神与价值认同上的媒介化表征。本文认为民族认同与华文传播在目的和功效上是内在一致的。民族认同既是华文传播的目标,也是其核心。华文传播的终极目的是中华民族成员间和睦相处,"让世界了解中国",实现"中国梦"。
乔云霞
关键词:文化认同
物联网技术的传播应用及其伦理挑战被引量:10
2017年
物联网技术的内在逻辑是实现物理世界与人类社会的有机互联。物联网以其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技术特性,将人与万物置于全方位信息交互的网络之中,这不仅能给物质世界带来结构性的时空重塑,还会对信息传播结构、社会伦理体系造成冲击。本文着眼于物联网技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应用及影响,进而从人的主体性、社会心理隐患、信息管控难度三个方面审视物联网传播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最后对物联网伦理挑战的应对提出思考,以期对实现物联网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良性互洽有所帮助。
董广安吕冰汝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传播伦理挑战信息安全
忆穆青同志与周口的不解之缘
2015年
我与穆青是相识相知的老朋友,周口不少人都知道,至于我们是如何相识的,知道的人并不多。有人说,我与穆青是老乡,有人说我与穆青是同学。尽管我们都是杞县人,又都上过杞县大同中学,但这并非我们相识的原因。
马远征
政治传播学视野下的内参现象初探
2017年
作为当代中国新闻传播领域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现象,不少人对内参可能并不陌生,对新闻从业者来说更是如此。但熟悉未必意味着理解,尤其是在社会科学理论的层次上,如何将熟悉的现象加以陌生化,并予以社会科学理论的提炼与解读,对探索中国经验、建构中国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理论思考,既有必要性,也有挑战性。本文将尝试从政治传播学的视角来解读中国独特的内参现象。
刘宪阁
关键词:政治传播学内参社会科学理论社会政治生活新闻从业者
环球同凉热,新旧共焦虑
2018年
万圣书园老板刘苏里在总结2017年的图书出版时,谈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最近七八年,历史著作越出越多?他说,“我是有答案的:一拨人对外部世界和真实历史的渴求,以及该往哪儿走的思考自觉。我从这拨人的热情中,看到了一个巨大人群的希望所在。”
刘宪阁
关键词:焦虑历史著作图书出版
穆青的遗憾和《两张闪光的照片》背后的故事
2011年
1990年第7期《中国记者》一篇关于穆青回忆往事的文章,引起了《安阳日报》记者的关注,他们深入太行深山区寻找到当年修建红旗渠的老英雄任羊成,并让老英雄与穆青相见。穆青对人民深深的情感,又激励老英雄重新出山。
张遂旺
关键词:故事照片《安阳日报》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