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作品数:2,490 被引量:7,478H指数:31
相关作者:胡正荣李智任孟山雷跃捷龙小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31篇期刊文章
  • 9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40篇文化科学
  • 279篇政治法律
  • 185篇经济管理
  • 143篇艺术
  • 87篇社会学
  • 44篇文学
  • 3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0篇历史地理
  • 24篇语言文字
  • 20篇哲学宗教
  • 13篇医药卫生
  • 10篇电子电信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10篇媒体
  • 312篇媒介
  • 292篇新闻
  • 168篇文化
  • 107篇新媒体
  • 106篇社会
  • 96篇舆论
  • 91篇电视
  • 88篇广播
  • 83篇媒体融合
  • 83篇出版
  • 72篇网络
  • 72篇互联
  • 68篇互联网
  • 67篇教育
  • 66篇话语
  • 65篇媒介素养
  • 63篇电影
  • 61篇受众
  • 57篇视域

机构

  • 2,329篇中国传媒大学
  • 26篇北京外国语大...
  • 2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1篇中国教育电视...
  • 21篇中央广播电视...
  • 18篇中国人民大学
  • 17篇河北大学
  • 16篇湖南大学
  • 11篇清华大学
  • 10篇南阳理工学院
  • 9篇北京印刷学院
  • 8篇赣南师范大学
  • 8篇武汉大学
  • 8篇中央电视台
  • 8篇中国科学院自...
  • 8篇全国科学技术...
  • 8篇大理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7篇吉林师范大学
  • 7篇山西传媒学院

作者

  • 61篇雷跃捷
  • 58篇龙小农
  • 55篇李智
  • 47篇刘笑盈
  • 47篇孟伟
  • 35篇朱振明
  • 35篇任孟山
  • 32篇陈卫星
  • 31篇刘建平
  • 28篇黄典林
  • 28篇宫承波
  • 27篇张毓强
  • 24篇姬德强
  • 22篇李汇群
  • 21篇田园
  • 21篇段鹏
  • 20篇刘燕南
  • 20篇耿益群
  • 19篇张艳秋
  • 17篇秦学智

传媒

  • 147篇青年记者
  • 132篇现代传播(中...
  • 111篇对外传播
  • 65篇电视研究
  • 64篇东南传播
  • 53篇新闻研究导刊
  • 52篇传媒
  • 47篇新闻世界
  • 45篇中国广播电视...
  • 45篇视听
  • 43篇新闻战线
  • 42篇新闻与写作
  • 41篇现代出版
  • 35篇当代传播
  • 32篇中国广播
  • 29篇国际传播
  • 28篇今传媒
  • 26篇新闻传播
  • 26篇新闻界
  • 25篇出版广角

年份

  • 88篇2024
  • 161篇2023
  • 223篇2022
  • 265篇2021
  • 215篇2020
  • 168篇2019
  • 132篇2018
  • 128篇2017
  • 85篇2016
  • 134篇2015
  • 237篇2014
  • 170篇2013
  • 158篇2012
  • 87篇2011
  • 48篇2010
  • 2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4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环境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当下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但数字出版内涵的界定仍具有阶段性特点。界定的重心从印刷发表扩展到复制传播与新技术存储层面,专业性编辑"去中心化"现象明显,由此,出版产业链条中的不同企业格局和地位发生较大变化。从微观产业环境角度来看,数字出版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出现了主体身份单一化和多元化同步的情况。而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逻辑也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导向博弈、社会阶段更迭、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低碳经济选择产生共鸣,呈现出一定的战略必然性。
侯欣洁乔兰
关键词:数字出版产业环境产业链新自由主义知识经济
拉美报纸媒体中的“钓鱼岛”:谈中国的形象被引量:6
2014年
国家形象是国际舆论的一个表象,体现为国际社会在对某一事件阐释或解码后所表现出的观点与看法。本文通过对拉美15国报纸有关中日"购(钓鱼)岛争端"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拉美报纸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正面",而且相对日本的形象处于劣势。对钓鱼岛历史知识研究的不充分以及中国对日"购岛"的极富情感宣泄的话语传播方式成了这种"劣势"的主要原因。文章指出,要改善这种"劣势"处境,不仅要加强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认真研究与传播,务实地强化自己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而且更要熟悉国际政治和关系的游戏规则。
朱振明
互构与重塑:公共传播的城市空间潜能与社会生产被引量:2
2017年
从城市空间的意义、作用、潜能等方面探讨空间对公共传播的作用与意义;从梳理公共传播的内涵、城市空间的潜能及其带来的社会生产三个方面,论述作为公共领域的城市空间如何对当下的公共传播在空间维度上发挥作用。同时探讨人与媒介、社会的关系又在这种流动的城市空间中产生着哪些新的变革和实践意义。
廖梦夏
关键词:公共传播社会生产新媒体
重返基层:县级融媒体的传播优化被引量:4
2020年
县级融媒体处于我国"四级办"传媒格局中的末端节点,也是新闻传播的"最后一公里"。2019年以来,县级融媒体飞速发展,在数量上已初具规模,诸多平台还实现了盈利。但透过华丽的挂牌数量和盈利数据,如何重新审视融媒体传播困境,使之回归服务群众、促进县域善治的本质使命仍是一项难题。本文从基层传播视角出发,基于实地调研和经验材料指出,县级融媒体存在受众触达不足、媒介冗余、功能同质化等传播困境。当务之急,是重返基层传播的向度,深度下沉,连接受众,通过建设模式、推广策略、产品功能等方面的迭代优化,以期实现媒介融合生态的良性发展。
邹伯涵
关键词:受众媒介融合
从流动放映到都市影城:当代中国电影展演的场景流变与空间配置被引量:2
2021年
电影的空间维度既包括文本构造的形式空间,也包括电影展演所处的社会空间.本文试图以改革前后从单体电影院和流动放映的国家化电影空间向都市影城的商业化电影空间的演变为例,探析当代中国电影展演场景和空间配置的流变机制.本文认为,电影展演空间配置的变化不仅反映了电影在不同时代语境下与社会权力关系的变化,同时还对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实践与社会对接从而产生实际影响的方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黄典林
关键词:电影空间
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国际传播战略升维被引量:9
2023年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技术革新与应用,在工具效能提升、传播效果争夺、传媒生态构建等方面形塑了智媒时代从人机传播发端的国际传播新样貌。新挑战下,国际传播应坚守“持续危机”语境下的底线思维,回归价值理念下的智能思维,依从发展逻辑下的共生思维,以系统协同化的思路实现战略升维和效能提升。
胡正荣于成龙
关键词:传播生态
神奇基站在哪里?5G基站的位置与媒介基础设施的文化倒置被引量:3
2023年
人人都在谈论5G,但它与人们日常数字生活的连接却笼罩在迷雾之中,以至于5G基站的位置对公众来说都并不清晰,甚至形成了一个分析盲点。本文对5G基站进行“寻址”,通过基础设施的文化倒置,实现“图形-背景”的转换,以此探索当代基础设施实践所体现的文化逻辑。研究发现,5G基站在不同经验尺度(宏观-微观)与经验形式(物质-符号)上呈现出多维交织结构,它们的位置呈现为区域差异与不均匀的地图,在人与媒介交织的场景中凸显和隐藏,同时又叠加在基础设施地形学中,不断地建立网络并隐藏网络。寻址5G基站构成了基础设施的“分析时刻”,实现了从“背景”到“图形”的文化倒置,将5G基站位置背后所隐含的技术过程与文化效果展露开来,也进一步反思人在技术化世界中的存在方式。
贾文斌张磊
关键词:媒介地理学
论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的观察面向与实践基点
2020年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国际传播总体事业的全新指导和战略布局之下,中国国际传播的实践需要在理念上做出新的调整。这种调整要关注到中国主体意识的强化、国际社会现实对中国的信息需求、信息背后所呈现的价值多元化和价值理解的差异化特征,更要关注到在全球交往时代,全民传播的特征和传播的日常化问题。这些是国际传播当前的基本思考面向,也是实践的基础和基点。
张毓强张新妍
群体传播与宗教认同
宗教与传播密不可分。宗教沟通了人神关系的同时,也建构了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作为群体的宗教融合了作为个人的宗教和作为组织制度的宗教所呈现出来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作为群体的传播对于信徒群体的宗教认同具有发生学意义...
常启云
关键词:宗教
文献传递
中国电视如何“走出去”
2013年
如果国际传播是一驾马车,那么拉车的马儿便是传播力和影响力,而国际传播人才则是这驾马车的车夫。马好,马车才能跑得快;车夫好,马车才不会跑错方向。文章通过回顾美国、英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电视媒体的国际传播经验,着重从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传播人才两方面来探讨中国电视媒体如何"走出去",如何在国际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阐述中国电视媒体"走出去"有赖于三个要素:传播力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以及国际传播人才的大力培养。三要素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改善中国电视媒体国际传播的效果。
万丽萍
关键词:中国电视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国际传播人才
共2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