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社

作品数:12 被引量:40H指数:3
相关作者:白玉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中医
  • 2篇医家
  • 2篇引文
  • 2篇举隅
  • 2篇科技期刊
  • 1篇选题组稿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研究
  • 1篇药学
  • 1篇医学史
  • 1篇医药
  • 1篇医药学
  • 1篇身体观
  • 1篇四库
  • 1篇提要
  • 1篇统计分析
  • 1篇期刊出版
  • 1篇中医学
  • 1篇中医药
  • 1篇中医药学

机构

  • 12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2篇段逸山
  • 1篇黄健
  • 1篇李海英
  • 1篇白玉金

传媒

  • 1篇新闻世界
  • 1篇中华医史杂志
  • 1篇出版广角
  • 1篇贵州文史丛刊
  • 1篇科技与出版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医药文化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传播与版权
  • 1篇科技期刊发展...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期刊出版中音近形近类文字差错举隅——以社科类期刊更正类信息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期刊编校类差错类型表现多样,字词差错是期刊中常见编校类差错。因字词音同、音近或字形相近而造成的文字差错在期刊出版工作中尤为常见。为研究和分析字音、字形类文字错误在期刊编校工作中的表现,本文以社科类期刊所刊登的更正类信息为例,从中撷取典型编校类错误信息,采用归纳分析方法,将其中涉及音近形近类文字差错归纳为常见字词类、生僻字词类、专有名称类、历史人名类和历史时间类,并分别列举相关错误例,分析其所表现出的错误类型、错误原因及其正确表达,以期为提高期刊编校质量提供借鉴。
吴庆晏
关键词:文字差错编校差错
古代医家混号撷英
2020年
从相关史书、方志、文集中整理分析古代医家的混号现象,并从功能类角度将其归纳为反映人们对古代名医的称颂类、记录医家特殊的形貌体征和言行举止类、体现医家擅长的医疗技术类、体现医家特殊的用药特征类、反映医家的医德与医技类和体现医家的籍贯里居或官职类等方面。混号现象似浅显而实有深意,似俗气而实为雅致,其构成模式整饬,带有强烈的功能色彩,流传广泛且雅俗共赏,体现出丰富浓郁的文化色彩。
吴庆晏
关键词:传统中医古代医家医学史
医学期刊常见的引文缺失与引文不当现象浅析被引量:2
2016年
根据长期从事医学编辑与期刊审读工作的实践体会,剖析医学期刊中常见的言而无据、用而不引、信息不足、刻意回避、版面限制等引文缺失现象及根源,列举文献陈旧、质量欠佳、间接引用、过度自引、偏重外文等常见引文不当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白玉金
《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提要讹误举隅被引量:1
2021年
以殿本、浙本《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医家类”为考察对象,例举《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在人名、书名、纪年、文字等方面存在的讹误现象。“黄应紫”误作“周应紫”,褚澄字非“彦适”,“吴景贤”非“吴景监”,“夏德”应为“夏德懋”,这些表现为人名类讹误。《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存在书名著录前后不一、评论著作张冠李戴、书名互异莫衷一是等书名类讹误。以绍兴年号无庚戌、嘉靖年号无丁丑为例,举隅《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纪年类讹误。例举“其”“具”形近而致误、《难经本义二卷》提要以不误为误,举隅《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文字类讹误。
吴庆晏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讹误
从参考文献评价学术期刊论文质量被引量:13
2015年
在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审稿是编辑一项日常且重要的工作,只有高水平的审稿,才能确保学术论文的质量。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稿件审阅不可忽略的环节,是判断论文质量优劣的有效辅助方式。
肖元春
关键词:出版过程学术研究
健身气功的历史渊源初探被引量:4
2013年
探讨健身气功的历史渊源,认为它起源于古人的养生本能,古代的“舞”、“大舞”是它早期的“套路”;医学气功的养生保健、儒释道家的练功实践为它的发展注入了养分。武术是它的“模板”,健身气功中形体活动的形式与方法主要源于武术,而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的技能与操作则主要源于医学气功和儒释道诸家气功,实现这三者的“融一”是健身气功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黄健陈昌乐
关键词:健身气功
“SCI崇拜”背景下国内中文医学期刊的优质稿源外流困境与对策探索--以《上海中医药杂志》为例
卓越期刊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对媒体提出的新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期刊进行数字化改革是必然趋势,但是卓越期刊的数字化发展过程技术形式的改变没有提高卓越期刊的发展质量,技术设备的升级弱化了学术期刊基本功能的实现...
黄博韬
中医学身体观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14年
1.身体观研究的缘起及范畴 身体观的研究,起源于西方。追溯身体观研究的缘起,不得不将目光重聚于西方历史,回顾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文艺复兴以来,人类主体意识的过度张扬,导致自身生存境遇的急剧恶化,作为与意识对立存在的身体,被视为人世一切罪恶和丑陋的渊薮。后现代主义的部分代表人物在批判现代性的过程中,主张回归身体,身体哲学即随之兴起。
李海英段逸山
关键词:身体观中医学后现代主义文艺复兴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医药期刊的工作策略实践与思考——以上海中医药杂志社为例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讨中医药期刊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工作策略得失,以期为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主要以上海中医药杂志社的工作实践为例,对照中国知网新冠肺炎发文量排名前10的中医药期刊,从选题组稿、知识传播、社会效益与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总结中医药期刊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工作策略。【结果】中医药期刊在本次疫情期间对新冠肺炎论文策划组稿及时,重视出版时效,不同期刊选题各有侧重,总体发文量较大,论文传播平台主要包括传统数据库、期刊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上海中医药杂志社聚焦抗疫一线临床科研,对论文发表后的传播注重多平台联动、媒体融合及科普、学术相辅相成的策略,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期刊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结论】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中医药期刊特别是地方性中医药期刊,只有抓住发展机遇,对选题组稿、知识传播策略及时调整与创新实践,敏锐合理地借助相关学科发展的东风,才能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中医药学科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发展之路。
黄博韬陈稳根张旭珍杨小林倪力强
关键词:中医药学科技期刊选题组稿媒体融合
民国名医朱小南与《新中医刊》
回顾近代中医发展的浮沉命运,大批有识之士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朱氏妇科传人朱小南先生不仅精研中医学术,亦积极关注中医发展,不仅从事中医教育事业,还创办了《新中医刊》,为中医的存亡抗争、学术交流及提供了言论的平台,也为中医...
李海英段逸山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