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作品数:222 被引量:649H指数:12
相关作者:孙焘彭峰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5篇艺术
  • 53篇哲学宗教
  • 29篇文学
  • 13篇文化科学
  • 6篇历史地理
  • 3篇建筑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4篇艺术
  • 36篇美学
  • 15篇哲学
  • 15篇审美
  • 12篇电影
  • 12篇绘画
  • 10篇中国美学
  • 9篇意象
  • 9篇文化
  • 9篇文人
  • 7篇当代艺术
  • 7篇中国艺术
  • 7篇文学
  • 6篇中国电影
  • 6篇书法
  • 6篇黑格尔
  • 5篇艺术家
  • 5篇艺术哲学
  • 4篇学科
  • 4篇学术

机构

  • 199篇北京大学
  • 12篇清华大学
  • 8篇北京语言大学
  • 5篇西南大学
  • 5篇中国艺术研究...
  • 5篇中山大学
  • 4篇杭州师范大学
  • 4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长安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深圳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广州美术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54篇彭锋
  • 16篇朱良志
  • 13篇肖鹰
  • 10篇叶朗
  • 8篇朱天曙
  • 5篇王一川
  • 5篇黎萌
  • 5篇顾春芳
  • 4篇宁晓萌
  • 4篇吴增定
  • 4篇张颖
  • 3篇先刚
  • 3篇李溪
  • 2篇张世英
  • 2篇陈旭光
  • 2篇贾红雨
  • 1篇崔树强
  • 1篇彭峰
  • 1篇丁宁
  • 1篇杨玉娟

传媒

  • 16篇文艺研究
  • 12篇文艺争鸣
  • 12篇艺术评论
  • 8篇电影艺术
  • 6篇美术观察
  • 6篇文艺理论研究
  • 5篇哲学研究
  • 5篇美术大观
  • 5篇艺术学研究
  • 4篇中国书法
  • 4篇天津社会科学
  • 4篇北京电影学院...
  • 4篇中国书画
  • 4篇艺术设计研究
  • 3篇哲学动态
  • 3篇东方艺术
  • 3篇新华文摘
  • 3篇美术
  • 3篇学海
  • 3篇学术研究

年份

  • 23篇2024
  • 24篇2023
  • 13篇2022
  • 31篇2021
  • 18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6篇2012
  • 13篇2011
  • 14篇2010
  • 1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2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法国现代美学的缘起与体系性--基于文献的再整理
2022年
法国现代美学属于一种古典主义美学体系。在17世纪的现代民族国家法兰西大力发展古典主义文化中成型,牢据现代欧洲普通知识核心区。鲍姆嘉通提出“埃斯特惕卡”学科设想后,美学学科在至少半个世纪里遭到法国知识界整体抵制。在德国美学成就的强大压力下,法国美学从19世纪开始自觉展开学科化探索,既吸纳德国古典美学,又回归并发扬自身的“美之学”传统。这一学科化进程经实证主义渗透后发生质变,专注于艺术“事实”的科学实证美学越来越远离形而上的“美之学”,古典主义逐渐淡出历史舞台。通过整理此期主要美学家及其代表性文献名目,呈现其彼此之间层累与呼应的密切相关性,可以看到,法国古典主义美学体系呈现出起源、成熟与衰朽的生命历程。拜泽尔力主后康德时代的美学回归从莱布尼茨到莱辛的审美理性主义传统;我们发现,法国古典主义现代美学与这一传统之间有亲缘关系。这提示我们,“民族美学”视角的引入,或许能够给美学通史增补新观念,灌注新活力。
张颖
关键词:古典主义
层累涵濡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文艺理论的发生与演变被引量:11
2013年
从涵濡视角考察中国现代文艺理论,是一次新尝试。这一新尝试意在把中国现代文艺理论视为中国自我与外来他者之间持续涵濡的产物。希望这次新尝试能切实见出一些新东西来。一、涵濡理论涵濡(acculturation),也可译濡化、涵化、文化涵化或文化变迁等(1),来自人类学,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体系间由于持续接触和影响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发生文化变迁的状况。
王一川
关键词:文艺理论文化变迁文化涵化文化体系人类学
“求同存异”:关于我国国际艺术人文交流的一点思考被引量:2
2022年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国际环境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中国政府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包含了重要哲学基础,即全人类共同价值。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相互认同的历史过程,因此国际人文交流非常重要。中国的发展需要国际合作、和平环境,需要主动与各国人民开展交流,使他们更加了解并认同中国;同时不断增强自己的文化实力。艺术具有超越性,可以突破群体、语言、文化和历史等隔阂,达到人与人更普遍的交流、理解和联合的目的。在新时代国际艺术交流中增强文化自信,就要转变“求异”思维,确立“求同存异”的国际交流策略,使中国艺术更多地走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中国人民的亲近感。“求同存异”意味着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华民族重视家庭、崇尚自然、尊老爱幼、推崇“和为贵”等美德在艺术中有诸多表现,体现了艺术的和平力量,容易走上世界艺术舞台。
杜卫
关键词:国际艺术交流求同存异中国艺术
四月的诗
2015年
莫高窟 走了这么久,只为寻你的一个梦。千山万水的跋涉,只为打开这扇门,去会你千年的等待,轮回中的约定。
四月
关键词:诗歌文学作品现代文学诗集
从玩世现实主义到波普超现实主义被引量:3
2009年
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是逐步走向真实的历史。对真实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不同形式的现实主义。方力钧的玩世现实主义力图展示本我表情,属于情感真实的环节。当中国当代艺术走完了通向真实的各个环节之后,它的现实主义使命就已经完成,走向超现实主义就成为必然。波普超现实主义,是中国当代艺术完成自身现实主义使命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在某种程度上终结了中国当代艺术辉煌的二十年,展示了当代中国艺术在全球化时代条件下的新方向。
彭锋
关键词:方力钧当代艺术玩世现实主义
作为批评对象的艺术家被引量:2
2020年
艺术批评不仅关注艺术品而且关注艺术家。作为艺术批评对象的艺术家,通常是艺术家的艺术人格,而不是艺术家的社会人格。但是,如果不将艺术家的社会人格与艺术人格联系起来,就无法揭示艺术所阐释的人性的深度。
彭锋
关键词:艺术家艺术人格社会人格隐含作者
论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开端问题被引量:8
2017年
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开端难题,应从绝对者的本性来理解。绝对者作为思维所内含的自身与自身的"原始分裂",标志着其本质结构,是其得以开始运动的内在动力,是其整个辩证运动的"灵魂"。这种"原始分裂",就其首先显现为一种自身与自身的对立关系而言,即是外在反思所代表的那种"两分的观点"。抽象的反思或知性,构成了绝对者最初显现。因而,从反思开始的必然性,正是由绝对者的本性所决定的。但与开端相关的且直接影响到黑格尔整个体系方案成立与否的一个问题在于:将哲学家的思维运动内化为对象自己的思维运动,从而使两者合一,并不能解决理念运动的发生学问题。
贾红雨
关键词:中介
论中国艺术的“高古”之境被引量:3
2023年
“高古”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概念,凝结着中国人对时间、空间问题的深刻思考,在“极限思维”上探讨人的生命存在价值。它通过引入无限时空,粉碎时空的分别性见解,消除追求无限的妄念,强调在当下直接的生命体验中,达到生命超越。因此,高古意味着在宏阔的宇宙视角中,审视人的存在因缘。它既是一种深沉阔大的生命悲悯意识,是诗人、艺术家对生命本相的发现,同时也是不为无限掳去,对古淡天真的生命真性的复归。
朱良志
关键词:极限思维中国传统艺术悲悯意识生命超越
只能是曹雪芹的手笔--《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的再思考
2022年
本文在林语堂、周绍良等前贤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论析后四十回作者问题。文章选取后四十回中八个情节,从人生经历、艺术修养与文化情趣方面加以分析,认为只能出自曹雪芹的手笔。
叶朗
关键词:红楼梦后四十回
从中国美学的眼光看当代西方美学的若干热点问题被引量:22
2009年
美在意象。艺术也是向人们呈现一个意象世界,从而使观众产生美感(审美感兴)。美和艺术(意象世界)是对"自我"的有限性的超越,是对"物"的实体性的超越,从而回到本然的生活世界,回到人的精神家园。本文从植根于中国美学的这种基本观点出发,对当代西方美学的若干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包括自然美、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艺术的终结"及"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叶朗
关键词:西方美学中国美学眼光意象世界审美感兴非艺术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