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品数:2,264 被引量:4,129H指数:21
相关作者:梁燕华叶萍董银秀陈兵袁卓喜更多>>
相关机构: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玉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大学科研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65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30篇语言文字
  • 380篇文化科学
  • 257篇文学
  • 122篇经济管理
  • 46篇哲学宗教
  • 39篇政治法律
  • 39篇艺术
  • 2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1篇社会学
  • 19篇历史地理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电子电信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军事

主题

  • 422篇英语
  • 333篇翻译
  • 278篇教学
  • 159篇文化
  • 148篇大学英语
  • 137篇语言
  • 129篇英译
  • 81篇英语教学
  • 76篇隐喻
  • 75篇教育
  • 73篇修辞
  • 56篇交际
  • 55篇译本
  • 55篇高校
  • 53篇口译
  • 51篇文学
  • 49篇课程
  • 49篇汉语
  • 48篇语料
  • 47篇语料库

机构

  • 1,884篇广西大学
  • 13篇玉林师范学院
  • 9篇广西社会科学...
  • 8篇郧阳师范高等...
  • 8篇孟菲斯大学
  • 6篇广西科技大学
  • 6篇广东外语外贸...
  • 6篇四川大学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百色学院
  • 4篇郑州大学
  • 3篇广西教育学院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广西民族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南昌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南华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60篇梁燕华
  • 49篇关熔珍
  • 28篇李晓滢
  • 28篇梁卿
  • 28篇覃玉荣
  • 27篇祝远德
  • 26篇陈兵
  • 25篇袁卓喜
  • 24篇冯家佳
  • 24篇李佳
  • 22篇卜朝晖
  • 21篇董银秀
  • 20篇黄成湘
  • 18篇曾薇
  • 18篇王晓惠
  • 17篇马静
  • 16篇邓桂东
  • 16篇梁颂宇
  • 15篇白佳芳
  • 14篇农雪明

传媒

  • 159篇广西大学学报...
  • 79篇海外英语
  • 66篇东南亚纵横
  • 59篇现代语言学
  • 30篇教育教学论坛
  • 29篇广西民族大学...
  • 28篇文化与传播
  • 27篇柳州职业技术...
  • 26篇广西教育学院...
  • 24篇科技信息
  • 22篇广西社会科学
  • 21篇商丘师范学院...
  • 21篇高教论坛
  • 20篇科教导刊
  • 19篇经济与社会发...
  • 18篇文教资料
  • 16篇学术论坛
  • 15篇英语广场(学...
  • 14篇电影文学
  • 14篇百色学院学报

年份

  • 11篇2025
  • 64篇2024
  • 62篇2023
  • 72篇2022
  • 71篇2021
  • 85篇2020
  • 88篇2019
  • 88篇2018
  • 101篇2017
  • 105篇2016
  • 107篇2015
  • 92篇2014
  • 98篇2013
  • 90篇2012
  • 96篇2011
  • 109篇2010
  • 95篇2009
  • 66篇2008
  • 56篇2007
  • 68篇2006
2,2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语篇视角下口译员角色探析
2010年
口译是一个多维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对活动的主体--口译员的角色探析能使人们管窥口译中呈现出的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场景(Scene)、参与者(Participants)、顺序(Sequence)、基调(Key)这几个语篇构成因素来分析口译活动的言语交际特征,呈现文化因素对译员行为的影响,阐述译员在此间的语言和社会文化媒介作用,探析译员跨文化调停者(intercultural mediator)的角色和文化地位。
王文捷李珊珊
关键词:语篇口译员
中国书法理论中“意象”的钩沉及其译介研究——以《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英文版为例
2021年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书法中重要的审美表现形式。本文基于中国书法“意象”的美学含义,以《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英文版为蓝本,尝试从点画用笔、结体取势、气韵神意三个维度分析中国书法理论中的“意象”钩沉,继而探究作者白谦慎如何用英文忠实地传递中国书法理论中“意象”的内涵。对《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英文版中有关点画用笔、运笔态势以及内涵韵意翻译的解析,对推动中国书法艺术的对外译介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袁卓喜王欣煜
文莱:2014年回顾与2015年展望被引量:3
2015年
2014年,文莱政治社会继续保持稳定;经济平稳发展;对外关系主要在东盟活动,同时力所能及地参加国际上的一些外交活动。2015年,文莱将继续保持多年的平稳发展趋势。
马静马金案
关于广西旅游教育市场化的思考被引量:1
2002年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质已经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旅游人才不足,素质偏低,人才的需求与旅游教育的不同步,已成为制约广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软环境,培养和引进旅游人才,造就一支知识全面、能力强、素质高的旅游人才队伍,是进一步加快广西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黄爱莲黄海珠
关键词:广西旅游旅游人才旅游科学教育市场化旅游系旅游院校
构式化视域下英语作格动词的致使交替被引量:1
2018年
论述了构式语法与构式化理论在自下而上、基于使用的语言观下的异质特征与历时演变,以及作格动词可出现于及物致使构式与不及物作格式构式中,该致使交替现象长期受到生成语言学家的关注。研究了致使交替独特的句法现象。认为动词不同的致使交替程度在于语义原则与对应原则下构式对词汇的压制及语义限制。从及物致使构式到不及物作格构式的演化实质是构式形义新分析、重新范畴化及选择相异侧显的过程。
幸辉
关键词:构式语法作格动词
冲击、相容、背离——《一个人的朝圣》中哈罗德的可能世界运动
2022年
小说《一个人的朝圣》讲述了主人公哈罗德长途跋涉只为拯救病危好友的感人故事。运用可能世界叙事理论,分析文本现实世界对哈罗德认知世界的冲击与修复、哈罗德夫妇愿望世界相容状态的演变,以及朝圣跟随者认知世界与哈罗德认知世界之间的冲突和背离,从而在根本上解释故事中主要叙事人物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复杂变化,以及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动力。
胡晓斌
关键词:叙事
地方院校一流外语专业特色建设与创新实践研究——以广西大学外语专业建设为例
2022年
文章以地方高校广西大学外语专业一流本科建设为例,从区域特色角度探讨地方高校因地制宜、在有效结合《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的基础上,围绕中国—东盟博览会语言服务、少数民族文化外译和边疆语言文化安全等地方特色进行专业建设的创新性和实践路径研究,旨在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地方性特色建设意见。
吴虹关熔珍
关键词:外语专业少数民族文化
中英语言中“了”字翻译对比研究
2025年
本文采用了潘文国教授提出的由汉到英,在一定范围内的穷尽分析法,选用了5位作者7本现代小说的9个片段作为原始材料,摘出其中所有含有“了”字的句子,观察它们在英译时的情况,并与英语的时体作比较。以此来验证潘文国教授通过对散文中的“了”字的英译进行穷尽性研究,得出的“了”不是“时标志”或“完成体标志”的结论,是否在小说中也成立。This article adopts Professor Pan Wenguo’s exhaustive analysis method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within a certain scope. It selects 9 fragments from 7 modern novels written by 5 authors as the original materials. This paper extracts all the sentences containing the word “le” (了), observes their 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and compares them with the tense and aspect in English. This is to verify whether the conclusion of Professor Pan Wenguo, who conducted an exhaustive study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word “le” in prose, that “le” is not a “tense marker” or a “perfective aspect marker”, is also valid in novels.
乔至立
关键词:时体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诗歌语篇概念隐喻分析——英汉诗歌对比
2019年
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可以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如单词、句子和语篇层面.本文从语篇层面分析概念隐喻的这两个特性,采用的语料是关于读书的汉英诗歌各一首.两者都以读书为主题,都采用了概念隐喻,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这两首诗歌都体现了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两首诗歌在隐喻使用上存在相同之处.
刘发明
关键词:概念隐喻英汉诗歌语篇分析
斯皮瓦克:修辞与文化阐释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主要探讨斯皮瓦克对传统修辞学科界定的挑战。斯皮瓦克把修辞看作是寄身于理论与实践之间不断穿梭的"不安的生产",从而赋予修辞无限开放的阐释空间。斯皮瓦克把修辞界定于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战略位置对后殖民文化批评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熔珍
关键词:修辞隐喻穿梭文化阐释
共18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