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台港文学研究所

作品数:47 被引量:31H指数:3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文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8篇文学
  • 14篇新诗
  • 5篇台湾文学
  • 5篇台湾新诗
  • 5篇现代诗
  • 5篇现代主义
  • 5篇香港文学
  • 5篇香港新诗
  • 5篇本土意识
  • 3篇代文
  • 3篇新诗创作
  • 3篇诗创作
  • 3篇诗人
  • 3篇文学研究
  • 3篇现代派
  • 3篇本土诗人
  • 2篇当代文学
  • 2篇学史
  • 2篇学者
  • 2篇姚文元

机构

  • 45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44篇古远清
  • 1篇张春英

传媒

  • 6篇天津师范大学...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华文文学
  • 3篇广东教育学院...
  • 2篇学习与实践
  • 2篇荆门职业技术...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江汉大学学报...
  • 2篇常州工学院学...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学术界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台湾研究
  • 1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广播电视...

年份

  • 1篇2011
  • 6篇2009
  • 10篇2008
  • 11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6篇2001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一辈的香港本土诗人
2008年
本土诗人不是一个流派的概念,而是指生于斯长于斯,或不是出生于香港但在香港成长的诗人。"本土"的唯一标准也不一定是指出生地或成长地,有时更多是指作家具有鲜明的本土意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章把戴天这样一位并非土生土长,但很快融入本土文坛,与"南来诗人"大相径庭的诗人放在这里论述。
古远清
关键词:香港新诗本土诗人
姚文元的“棍子”式批评及其特征被引量:2
2003年
中国的极左政治催生了一批职业文化杀手,姚文元无疑是其中最狠毒的一个。姚文元的评论文章集"十七年"极左文艺思想之大成,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上最为恶劣的文风。这种文学批评在"十七年"之所以能畅通无阻,内因是姚文元善用政治投机的手段向上爬,外因是当时不断发动的政治运动、极左的文艺政策,均需要寻找姚文元式的"棍子"为其错误做法鸣锣开道。姚文元文艺批评的主要特征是"左",而非右。
古远清
关键词:姚文元极左思潮
“文化的华文文学”观念质疑
2002年
“文化的华文文学”观念的提出有一定的理论前瞻性。但提出这一观念的作者并未对这观念存在的现实基础及其特性作进一步的论述。作者们只说到了共性 ,很少涉及到语种文学的个性。何况文学自身的问题 ,文化研究无法取代文本的研究。如果单纯从内部规律作解释 ,就难以说清华文文学与海外华人作家命运息息相关的互动关系 ,更不能为了研究内在的本质特征 ,就把外在种族问题完全抛开。
古远清
关键词:文化研究
一部开创性的专著——评罗可群的《广东客家文学史》被引量:1
2001年
古远清
百年中国文学中的当代文学研究
2001年
“百年中国文学”并不仅是时间概念 ,而且是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史概念。它以其整体的视界、“一览众山小”的气度 ,突现了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演变过程 ,这无异是一项革命性举措。把当代文学置于百年中国文学视野中去研究 ,是一种艰难的整合。除《百年中国文学总系》等少数几种论著较令人满意外 ,有份量的、经得起时间沉淀的著作还是太少。今后如要编写新的文学史 ,寻求突破性的进展 ,仍必须把更新文学史观念和方法放在首位。此外 ,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在研究方法上要注意文化层面上的融合。还应倡导扎实、严谨的学风 。
古远清
关键词:当代文学重写文学史文学演变研究方法
外来诗人的“香港经验”被引量:1
2007年
流动性大,是香港文坛一大特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一小批来自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诗人客居香港。其中韩牧语言流畅,文字洗炼,不用新潮的霓红灯装饰自己。原甸诗风明白晓畅,情感充沛真挚,比过去多了对香港这个千奇百态社会的剖析。余光中在香港十年,是他一生中最安定最舒畅的时期。这十年的文学生涯在他的创作道路上占有重要地位。钟玲是学者型诗人,有鲜明的女性意识。林幸谦对边陲化、漂泊离散、族群差异、文化乡愁和躯体与欲望关系作了探讨。
古远清
关键词:香港文学
汉台关系研究七议
2007年
武汉与祖国宝岛台湾的关系源远流长,是海峡两岸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历史为线索,以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活动对汉台关系的影响为典型,从七个方面探讨了武汉与台湾的关系:从石器时代探寻汉台历史渊源;近代以来,如武昌首义、武汉抗战对台湾产生的深刻影响;在现代,鄂汉去台人员对当今汉台交往交流的贡献;当代,台商投资武汉以及做好台商工作,共同构建和谐武汉。研究汉台关系,为武汉的发展服务,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张春英
回归后的香港新诗创作
2007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香港诗坛并未因九七回归导致香港新诗主体性的消失和创作自由的失落,反而由于有“艺术发展局”的资助,诗刊、诗集的出版显得更加丰富多元。在诗体建设方面,颂歌的勃兴和散文诗的崛起,是最值得重视的现象。“立足香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香港新诗,就这样以自由的独特风姿屹立在新世纪的两岸四地诗坛中。
古远清
关键词:香港新诗文学主体性
重构“香港文学史”——有关香港文学研究的反思和检讨被引量:2
2008年
内地学界原本对香港文学评价不高,但在香港回归前后,却集中出现了一批"香港文学史",而这些"史"很少能够得到香港本地人的认同,尤其是史实性偏差较多的作品,但至今也没有出现一部由香港本土学者撰写的"香港文学史"。
古远清
关键词:香港学者
余光中对“文革文学”的评论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余光中在“文革”结束后不久就开始对“文革文学”进行评论和研究,其中对反映“文革”生活的“伤痕文学”代表作《班主任》的尖锐批评,发人之未发,其真知灼见表现了作者的评论勇气。对海外“文革文学”的评论,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信息,填补了海峡两岸“文革文学”研究的空白。
古远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