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 作品数:369 被引量:2,305H指数:23
- 相关作者:邓铸张一中任亚辉张晓丽王焱更多>>
-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该心理学系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E-Prime实验系统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1
- 2006年
- 根据国际心理学实验教学和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当前十分流行的标准化心理学实验系统E-Prime。文中概述了E-Prime的系统组成及功能特点,并与DMDX、Presentation等实验软件进行了比较研究,具体阐述了其在高校心理学教学和研究中的应用。
- 陈庆荣单艳红邓铸
- 关键词:E-PRIME
- 品牌资产构成与名牌战略规划被引量:1
- 2006年
- 品牌资产是近年来品牌营销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张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基于发展品牌与消费者的深度关系,构建名牌战略,提升品牌价值。研究认为,通过提升知名度、强化产品质量知觉、增强正面联想以及培养忠诚顾客是实现品牌资产不断增值的战略规划。
- 丁家永
- 关键词:品牌资产品牌价值
- 标准参照测验分数体系的探讨研究
- 标准参照测验(criterion referenced test,CRT)随着考试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人们常常运用常模参照测验的方法对标准参照测验来进行分析。造成了许多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国内外的大型标...
- 甘良梅
- 关键词:标准参照测验常模参照测验等值
- 文献传递
- 认知诊断模型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 2010年
- 认知诊断模型分为潜在特质模型和潜在分类模型两类。在潜在特质模型中,线性逻辑斯谛克特质模型是潜在特质模型的基础,它的提出首次实现了测量与认知的结合;多成分潜在特质模型通过考察被试作答结果的组合方式,更好地从认知加工过程的角度多维度分析被试间认知能力的差异;拓广多成分潜在特质模型则综合了前两种模型的优点并加以拓展。而对于潜在分类模型,规则空间模型作为潜在分类模型的基础用于对被试进行分类诊断;融合模型从更细致的层面对被试进行诊断测量;DINA模型仅含"失误"和"猜测"两个参数,实现了模型简化;NIDA模型从属性层面定义参数,能很好地应用于现实测量情景;贝叶斯网络(BN)以图形化的形式表现变量间的联合概率分布,体现了其从庞大的复杂数据中诊断被试认知错误的优势。
- 甘媛源余嘉元
- 关键词:认知诊断模型项目反应理论
- 自由游戏剥夺与早期创造力发展的误解被引量:3
- 2003年
- 侯春在
- 关键词:自由游戏误解幼儿身心发展
- 多属性评价过程的描述与模拟方法被引量:1
- 2004年
- 本文描述了个体多属性评价过程的研究方法,主要介绍了一些评价策略和这个领域中的两种主要研究范式:结构模型和过程追踪法。我们认为这些范式中发展的技术都各有利弊,洞察评价策略的本质.最有前途的技术是口语报告法。同时,我们认为明智的做法是不仅仅依赖于一种技术,而是尽可能使用多种技术研究多属性评价过程,
- 孙明遐
- 关键词:研究范式口语研究方法
- 当前公务员培训的若干思考被引量:1
- 2003年
- 公务员的培训应注重重塑培训理念、完善培训内容、采用开放灵活的培训方法、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建立明确的评估标准,同时在比较与借鉴中发展。
- 姚莉王炜
- 关键词:公务员培训
- 人工智能中知识获取面临的哲学困境及其未来走向
- 对于专家系统来说,知识获取是一个通过实验解决的纯实践问题,与哲学是独立无关的。然而,个体选取什么实验并怎样去操作,受他个人内隐或外显的认识观的影响,特别是当这些哲学观被认为是自明的而不是一个假设时。现有的符号主义、联结主...
- 高华
- 关键词:人工智能知识获取符号主义联结主义行为主义
- 文献传递
- 从“变色龙效应”到“镜像神经元”再到“模仿过多症”--作为社会交流产物的人类无意识模仿被引量:10
- 2011年
- 人类无意识模仿是指人们在社会交流时会相互无意识地模仿对方的一些动作、表情和行为方式。其在个体社会认知以及人际交流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回顾近十年来人类无意识模仿的各个领域内的研究进展,以及分析无意识模仿的行为学效应,脑神经机制以及病理学调控,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所有神经层面以及行为层面的人类无意识模仿现象都是社会交流的产物。该观点在澄清无意识模仿神经机制以及促进幼儿社会认知发展方面具有一定启示意义,而探索孤独症患者无意识模仿障碍的病理机制有望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开启新的方向。
- 汪寅臧寅垠陈巍
- 关键词:镜像神经元社会交流孤独症
- 基于道德判断测验(MJT)在中国的调查研究研究
- 道德教育在中国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地关注。道德判断测验(Moral Judgment Test,简称MJT)是由德国康斯坦兹大学Georg·Lind在1976年编制的,被设计用以测量被试的道德判断能力。小研究旨在通过中文版...
- 吴慧红
- 关键词:道德能力道德教育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