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地方病控制中心大骨节病研究所
- 作品数:99 被引量:551H指数:13
- 相关作者:周令望刘宁李德安曹艳红孙美乐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种合成CIT毒素的新方法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黄绿青霉素的合成。方法黄暗青霉菌接种于已高压灭菌的大米中混匀,培养数日后,将霉变大米的乙醇提取液,旋转蒸干,溶于苯,浓缩后得到的粗毒素在硅胶柱上层析,依次用苯、乙醚、乙酸乙酯、丙酮洗脱,收集乙酸乙酯部分浓缩,4℃放置2 d后结晶。结果所得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成分单一,纯度高。结论用大米做培养基产量高,杂质少;新的柱层析法易分离,利结晶。
- 惠洋王绍萍孙树秋
- 关键词:黄绿青霉素纯化培养基
- T-2毒素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1年
- T-2毒素作为粮食作物的主要污染物,对人和动物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发育等都存在毒性作用。在我国大骨节病病区,大骨节病发生的病因物质是病区产谷物内超常聚集的T-2毒素。通过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换粮等综合防治措施,大骨节病防治成果显著,但病区外环境中仍有致病因子存在。本文在T-2毒素代谢动力学方面,将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阐述了T-2毒素的理化性质、体内分布、代谢动力学、生物转化以及T-2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对各脏器的损伤,以期为T-2毒素对全身各器官影响研究提供新的思考。
- 李春辉(综述)崔丝露(审校)
- 关键词:T-2毒素代谢动力学器官损伤
- 硫酸氨基葡萄糖和双醋瑞因治疗成人大骨节病疗效比较的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观察比较硫酸氨基葡萄糖(GS)和双醋瑞因(DCN)对成人大骨节病(KBD)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在黑龙江省KBD历史重病区繁荣乡、富路镇、龙安桥镇、亮河镇、绍文乡,根据《大骨节病诊断》(WS/T 207-2010)标准选取患者24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S、DCN组(性别、年龄、KBD病情分度均衡),分别为120、120名。每个月进行1次随访,调查患者用药情况和临床症状,并发放下一阶段药物。在治疗前、中、末期(0、90、180 d)采集患者的空腹血样和尿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以及尿吡啶酚(PYD)水平。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受累关节评估、疗效自我评价、不良反应评估,依据《大骨节病治疗效果判定》(WS/T 79-2011)标准进行关节功能障碍评分和药物疗效判定。结果软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治疗180 d,GS组血清IL-1β含量、尿PYD水平和DCN组尿PYD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0 d时(Z=-2.332、-5.420、-5.204,P均<0.05)。VAS评分:治疗90 d,GS组患者疼痛、僵硬评分和DCN组疼痛、僵硬、功能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0 d时(Z=-2.612、-2.359,-3.637、-2.881、-2.238,P均<0.05);治疗180 d,GS、DCN组患者疼痛、僵硬和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0 d时(Z=-6.738、-9.530、-7.781,-5.428、-3.761、-3.587,P均<0.01)。受累关节评估:治疗90、180 d,除DCN组天气变化疼痛外,两组其余症状关节评分均低于治疗同组0 d时(P均<0.05)。疗效自我评价:治疗180 d,DCN组患者疗效自我评价显效率高于GS组和同组治疗90 d时(χ^(2)=4.165、4.022,P均<0.05)。不良反应评估:治疗90、180 d时,GS、DCN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症状。关节功能障碍评分:治疗90 d,GS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高于DCN组(χ^(2)=4.993,P<0.05);而治疗180 d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7,P>0.05)。结论GS和DCN对成人KBD均
- 李佳鑫周海纯崔丝露曹艳红张鑫李春辉刘宇蛟齐芳张琪于钧
- 关键词:大骨节病硫酸氨基葡萄糖双醋瑞因
- 2003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总结报告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掌握2003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及其动态.方法在各病区省、自治区各选1~2个大骨节病病情严重的病区(点),每个点拍照100名7~12岁儿童右手X线片,按GB级诊断标准,集体读片确诊病例,统计检出率.结果东部8省、市X线检出率:黑龙江4.17%、3.77%,吉林2.76%、2.11%,山西0.51%、0,山东2.69%,河南、河北、辽宁、北京X线检出率均为0;西部6省、区12个监测点中有半数检出率超过10%,最高的达到32.93%(青海).结论全国大骨节病病情(检出率)高点下移,平均检出率有所下降,低点变化不明显.西部病区病情严重,问题突出,应结合西部大开发之大势,进一步抓好'种树种草、以粮代赈'、搬迁等切实有效防治措施的落实.
- 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组
- 关键词: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流行病学
-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血尿发骨生物样品中的氟化物被引量:1
- 1996年
- 介绍了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血、尿、发、骨等生物样品中氟化物,经多次试验,方法可靠,结果满意。与比色法比较,此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基层实验室使用。
- 李富冯杰
- 关键词:生物样品氟头发
-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致Vero细胞核基因组DNA损伤与修复的彗星实验观察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应用彗星实验技术观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对Vero细胞DNA损伤与修复特征 ,探讨DON的遗传毒性。方法 ① 1μmol、5 μmol、10 μmolDON对指数生长期的Vero细胞分别染毒 4、16h后 ,观察DNA的损伤。② 10μmolDON处理的细胞重新孵育 15、3 0、60、12 0min ,观察DNA损伤修复。③以彗星实验技术结合“彗星图像分析软件(KIAS)”获得彗星细胞主要参数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随染毒剂量增加 ,染毒时间延长 ,受损伤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加 ,细胞DNA损伤程度逐渐加重 ;短时间染毒 ( 4h) ,损伤以DNA碎片的数量增加为主 ;较长时间染毒 ( 16h) ,损伤以DNA碎片变小为主。②去除DON ,重新孵育若干时间 ,随修复时间延长 ,受损伤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细胞DNA损伤程度逐渐减轻 ,提示受损细胞在进行自我修复 ;短时间染毒 ( 4h)修复启动时间较短 ( <15min) ,而长时间染毒 ( 16h)修复启动时间也相应延长 ( >15min) ;孵育 12 0min后 ,修复完成。结论 DON毒素可致Vero细胞DNA损伤 ,重新孵育若干时间后损伤可修复。
- 林林孙树秋
- 关键词:染毒彗星实验损伤细胞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细胞DNA
- 硒锰联合作用对大鼠四肢骺软骨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 1990年
- 目前认为,缺硒与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的发生都有关。患区的锰又高于非患区。我们曾进行发,毛,粮和饲料中的八种元素相互对比分析研究,规律较明显的是硒,锰。发现硒与锰和大骨节病关系较密切。高锰低硒可能为大骨节病发生的生态环境中必要条件之一。因此,拟用缺硒高锰的合成饲料喂养大鼠,在复制动物心肌模型的同时,取大鼠四肢骨骼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观察缺硒高锰对大鼠四肢骨骺软骨的影响。本文仅就软骨部份报告如下。
- 张桂琴李春芳刘锦先曾绍娟周葆初
- 关键词:骺软骨关节软骨骨软骨
- T-2四醇的研制
- 1999年
- 目的旨在合成T-2四醇,为进一步研究T-2毒素的代谢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水解、提取、纯化等化学手段将T-2转化为T-2四醇,使用气谱法检测T-2四醇。结果按Bamburg的方法合成T-2四醇,10mgT-2毒素生成0.8364mgT-2四醇。用气谱法检测表明,合成物与标准品一致。结论方法简便、易行。
- 周宏博杨秋慧孙殿军
- 关键词:T-2毒素大骨节病
- 我国大骨节病防控历程与经验总结被引量:11
- 2019年
-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治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大骨节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呈现病情持续下降的良好态势.到2018年底,全国已实现了基本消除大骨节病的阶段目标,病区居民安居乐业,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为铭记大骨节病曾给我国病区人民造成的伤害,记录几代大骨节病防治工作者前赴后继、艰苦探索、不畏艰难、努力拼搏的防治历程以及取得的成绩,本文将我国70年的大骨节病防控历程与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回顾.
- 张旭丰刘运起于钧
- 关键词:大骨节病
- 大骨节病关节软骨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20年
- 大骨节病(KBD)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至今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对KBD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氧化应激、软骨细胞过度凋亡、软骨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衡和促炎症因子等均参与KBD的发生与发展.文中综述了KBD发病机制的重要研究进展.
- 彩云吴宪昊孙丽艳
- 关键词:大骨节病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