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近场光学与纳米技术研究所 作品数:35 被引量:138 H指数:8 相关作者: 王贺陶 孙伟 李银丽 黄玉起 马枫茹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机械工程 电子电信 电气工程 更多>>
镀金膜的AFM圆锥尖在侧向激励光下的电磁增强效应 王硕 潘石 郭英楠单个人体黑素瘤细胞的原子力显微图像及拉曼光谱的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人体单个黑素瘤细胞进行扫描,观察其表面形貌,得到了人体黑素瘤细胞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下的清晰成像,介绍了原子力显微镜在观察单个人体黑素瘤细胞表面超微结构方面的优势。通过其原子力图像,发现黑素瘤细胞形态各异,表面粗糙,有大小不一的突起。同时给出了单个黑素瘤细胞的拉曼光谱,并对谱峰进行指认,从分子水平对黑素瘤细胞的结构进行分析。将原子力图像及拉曼散射光谱技术应用于人体黑素瘤的研究,为人类黑素瘤的早期和快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马枫茹 刘琨 张毅 潘石 吴世法关键词:黑素瘤细胞 原子力显微镜 拉曼光谱 胞嘧啶分子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通过实验测量了胞嘧啶的常规拉曼光谱,有四个弱拉曼峰在以前胞嘧啶的常规拉曼光谱中未检测到。采用密度泛函(Density Function Theory)B3LYP/6-31+G(d,p)计算了胞嘧啶分子的拉曼光谱。结合理论计算结果对实验拉曼光谱振动模式进行了指认,并对其中几个拉曼峰非常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王贺陶 陈茂笃 赵万利 潘石 刘琨 吴世法关键词:胞嘧啶 拉曼光谱 密度泛函 基于“热点”效应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5 2008年 本文利用罗丹明6G在银胶体粒子聚集点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强度变化,采用逐点扫描获得拉曼光谱的"Mapping"方法,获得了不同的银胶体粒子聚集点对吸附的R6G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强度的影响。分析了"热点"对拉曼散射的增强的作用,表明"热点"的增强强度和纳米粒子的聚集程度有关。 赵万利 王贺陶 刘琨 张毅 潘石关键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Ge2Sb2Te5薄膜原子力显微镜的实位温控研究 袁伟栋 吴永宽 潘石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 核区增益介质对纳米核壳粒子二聚体的电场增强特性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由于其无需标记、无破坏性、非接触性等优点,已经成为鉴定物质结构的有效手段,广泛地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等诸多领域。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现象中对分子拉曼散射信号的增强起主要作用的是物理增强。 王乔 潘石关键词:增益介质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PSTM金属样品成像实验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采用时域多分辨分析法(MRTD),并利用FDTD方法的完全匹配层(UPML)作为边界条件,对Eckert等人在实验中所使用的喷溅金属铝小块样品作了数值模拟分析,给出了在PSTM模型中喷溅金属铝小块样品的数值模拟的三维图像,并对试验结果和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验证了Eckert等人的实验。 王旗 简国树 林琳 潘石关键词:近场光学 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 利用图像中的探针信息获取探针形貌的方法 2006年 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已在纳米甚至原子级的形貌获取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分辨本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探针的形貌尺寸。传统的检测探针的方法大多对针尖的损伤很大或需要复杂的仪器,这就使这些方法带有一定局限性。本文提出利用扫描图像中反映的探针信息数值求解探针形貌的方法,利用探针扫描不同样品所得到的扫描图像还原探针的形貌,结果显示用此算法能够还原出原针尖的形貌。为了更好地与实际结果对比,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图像来验证此方法的正确性,结果显示反构造的探针形貌结果与MI公司所提供的探针尺寸吻合很好。 邢立伟 潘石 张琨 王帅关键词:扫描探针 扫描探针显微镜 近场光镊技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 2007年 光镊技术,又称光学捕获技术,它是利用光的辐射压力来捕获和操纵包括电介质颗粒、生物细胞及生物大分子在内的微小粒子的。近场光镊技术利用近场光学倏逝场随距离急剧衰减的特征,可显著地降低捕获粒子的尺寸,实现纳米捕获。追踪了近场光镊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全内反射相干倏逝场、近场光学镀膜光纤探针尖、激光照明金属探针尖和聚焦倏逝场用于近场光学捕获,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它们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霍鑫 潘石 吴世法关键词:光镊 近场光学 有机染料D-SS和D-ST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敏剂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揭示D-SS和D-ST分子敏化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的物理机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和自然键轨道(NBO)分析,模拟计算染料D-SS和D-ST分子的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能级结构.D-SS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相比于D-ST的有明显的红移,而且D-SS分子的摩尔吸光系数也高于D-ST分子的.D-SS分子本应该比D-ST分子拥有更高的俘获太阳辐射光子的能力,但由于D-SS分子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位置比氧化还原电解质(I-/I-3)的氧化还原能级高,处于光激发态的D-SS分子向TiO2电极注入电子而被氧化后,不能顺利地从电解质中得到电子而还原,使得D-SS分子俘获光子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从而严重地降低了由其敏化的DSSCs的光电性能和光电能量转换效率.揭示了D-SS敏化的DSSCs的光电性能,特别是光电能量转换效率比D-ST敏化的DSSCs的低的原因.染料敏化剂分子的HOMO能级的位置对于DSSCs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用于DSSCs的有机敏化剂分子的HOMO能级的位置必须低于氧化还原电解质的氧化还原能级. 詹卫伸 潘石 王乔 李宏 张毅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模拟 能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