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77 被引量:2,247H指数:21
相关作者:金爱芳刘丽雅彭聪孙燕冬张小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4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2篇环境科学与工...
  • 41篇天文地球
  • 23篇理学
  • 12篇矿业工程
  • 12篇农业科学
  • 5篇化学工程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建筑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0篇地下水
  • 67篇污染
  • 22篇降解
  • 20篇土壤
  • 19篇污染物
  • 14篇三氯乙烯
  • 14篇硝化
  • 13篇地下水污染
  • 13篇渗滤
  • 13篇水污染
  • 13篇污水
  • 12篇硝酸盐
  • 11篇乙烯
  • 11篇四氯乙烯
  • 11篇纳米
  • 9篇生物降解
  • 9篇人工快渗
  • 9篇抗生素
  • 8篇渗滤系统
  • 8篇生活污水

机构

  • 277篇中国地质大学...
  • 17篇中国石油
  • 1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4篇中国地质科学...
  • 1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0篇中国水利水电...
  • 9篇国家地质实验...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7篇中国肉类食品...
  • 7篇河北化工医药...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吉林大学
  • 5篇北京市水科学...
  • 4篇北京市环境保...
  • 4篇东华理工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昆明学院
  • 3篇清华大学
  • 3篇天津大学

作者

  • 89篇刘菲
  • 85篇何江涛
  • 66篇陈鸿汉
  • 16篇武雄
  • 16篇毕二平
  • 14篇金爱芳
  • 14篇黄国鑫
  • 13篇刘玉龙
  • 12篇王俊杰
  • 10篇康爱彬
  • 8篇刘丽雅
  • 8篇孙燕冬
  • 7篇张小亮
  • 7篇段庆伟
  • 6篇马文洁
  • 6篇杨金凤
  • 6篇何炜
  • 6篇葛杰
  • 6篇宋永会
  • 6篇林郁

传媒

  • 2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2篇地学前缘
  • 20篇环境工程学报
  • 19篇环境科学
  • 17篇农业环境科学...
  • 12篇岩矿测试
  • 1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1篇环境工程
  • 8篇中国环境科学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技...
  • 7篇环境化学
  • 6篇现代地质
  • 6篇环境科学研究
  • 6篇煤炭学报
  • 5篇水文地质工程...
  • 4篇中国地质
  • 3篇岩土力学
  • 3篇科教文汇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10篇2022
  • 8篇2021
  • 9篇2020
  • 8篇2019
  • 14篇2018
  • 15篇2017
  • 15篇2016
  • 12篇2015
  • 23篇2014
  • 14篇2013
  • 19篇2012
  • 22篇2011
  • 22篇2010
  • 18篇2009
  • 24篇2008
  • 20篇2007
  • 15篇2006
  • 3篇2005
2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镍/铁去除氯代烃影响因素的探讨被引量:16
2006年
氯代烃是地下水中最常检出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传统的处理方法去除率很低。近年来随着铁还原技术的发展,纳米铁和纳米双金属也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利用批实验的研究方法以四氯乙烯(PCE)和四氯化碳(CT)为目标污染物,研究纳米镍/铁在去除PCE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纳米Ni/Fe对PCE脱氯速率比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脱氯速率更快;纳米Ni/Fe对初始浓度为6·51mg/L的PCE溶液脱氯速率是对初始浓度为20·56mg/L的PCE溶液脱氯速率的1·8倍;对于氯代程度相同的CT和PCE,对CT的脱氯速率明显快于对PCE。
刘菲黄园英张国臣
关键词:脱氯反应
生物降解作用下地下水中TCE、PCE迁移转化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根据室内三氯乙烯(TCE)、四氯乙烯(PCE)运移转化的土柱实验和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建立了研究区微生物作用下TCE、PCE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表明本次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是正确的,研究区地下水中存在生物降解作用,为下一步有机污染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明柱陈鸿汉胡丽琴孙伟
关键词:TCEPCE生物降解地下水数值模拟
环境抗生素类药物污染物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抗生素类药物是威胁人体健康及生态安全的新型污染物之一。抗生素检测技术的进步是抗生素污染研究的重要支撑,目前已有多种检测仪器被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抗生素,如GC-MS、 UPLC-MS/MS和Q-TOF等。但是,环境中污染物种...
郎杭赵晓辉
关键词:抗生素
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COD机理研究
本文以校园学生生活区高氨氮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研究其对COD去除效果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对COD去除率为79.65%,较常规人工快渗系统提高了6%,且出水均能满足《城镇污水处...
康爱彬姚英强董玉龙陈鸿汉
关键词:COD氨化细菌脱氢酶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中污染源荷载量化方法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是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的重要基础,其评价体系通常由污染源荷载、地下水脆弱性和地下水价值3个要素构成.由于污染源荷载量化方法的差异,必然存在对污染源基础信息的需求差异,以及对最终评价结果的影响未知等问题.为探讨污染源荷载量化方法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影响,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评分指数法和定量指数法,以滹沱河冲洪积扇中尺度研究区为例,分别进行污染源荷载量化,耦合叠加相同的地下水脆弱性、地下水价值要素,进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出的污染源荷载量化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风险评价的最终结果在风险数值特征及风险级别的空间分布上差异也比较显著,说明污染源荷载量化方法的选择对风险评价结果有重要影响;评分指数法适用于基础信息精度较低的大尺度评价区,方法简单,评价结果可靠性程度略低,定量指数法适用于基础信息精度高的中小尺度评价区,方法略复杂,但评价结果可靠性更高,反映出评价区的尺度效应对方法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赵鹏何江涛王曼丽崔亚丰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DRASTIC
Research on the Adsorption States of Ammonium Nitrogen in a Sandy Soil
2011年
[Objective] This research aimed to explore the existing forms of ammonium nitrogen adsorbed in a sandy soil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by extraction experiment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nvestigating the 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ammonium in the vadose zone.[Method] Sandy soil sample was collected from a landfill and sieved into coarse sand and fine sand.The three kinds of samples were soaked in NH4Cl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initial concentrations,respectively.Then,ammonium adsorbed in soil samples were extracted by three kinds of extraction agents with different extraction capacity,including water,KCl and CaCl2.[Result] The order of extraction capacity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agents was:water KCl CaCl2;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ammonium was low in solution,the ammonium preferentially adsorbed in the exchangeable positions of minerals and mainly existed in the form of exchangeable ammonium;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ammonium entered inside the 2:1 clay minerals with enough driving force of the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s and existed in the form of fixed ammonium;little fixed ammonium was observed in coarse sand samples,which was mainly existed in 2:1 clay minerals with strong extraction capacity.[Conclusion] The existing forms of ammonium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ineral compositions in soil and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um.
梁静陈鸿汉徐基胜陈坚毕二平
关键词:EXTRACTION
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3
2008年
结合工程实例,采用ANSYS-2D,FLAC-2D和FLAC-3D程序对导水断裂带发育规律进行了大量计算和分析,认为:ANSYS-2D宜采用主应变指标来确定;FLAC-2D宜采用塑性区范围来确定;FLAC-3D宜采用应变增量(曲率)指标来确定.
武雄汪小刚段庆伟于青春杨健孙燕冬
关键词:导水断裂带数值模拟塑性区主应变
盐酸洛美沙星输入方式对水中反硝化过程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为探究环境中抗生素输入方式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选择盐酸洛美沙星(LOM)为代表抗生素,以纳米乳化油为碳源,开展了LOM浓度(200 ng·L^(-1)和2 mg·L^(-1))与输入方式(一次输入和两次输入)不同组合条件下的反硝化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相同输入方式下,高浓度体系对NO^(-)_(3)-N还原的抑制率比低浓度体系高;相同浓度不同输入方式下,一次输入体系比两次输入体系对NO^(-)_(3)-N还原的抑制效果更强,半衰期更长,最大还原速率更小;此外,高浓度条件下受输入方式的影响更明显,表现为高浓度体系对NO^(-)_(3)-N还原的相对抑制率比低浓度体系高约25.9%。微生物数量、活性和丰富度分析结果显示:低浓度条件下微生物对LOM的响应受输入方式影响不显著,高浓度条件下一次输入体系比两次输入体系影响大;然而,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抗性基因(ARGs)的变化与输入方式没有明显关系,这与群落结构及抗性基因响应具有滞后性有关。上述研究表明,在浓度较高的条件下,水土环境中由于抗生素输入模式不同引起的反硝化过程差异不可忽视。
杨美萍何江涛邹华邓璐张金刚
关键词:反硝化盐酸洛美沙星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性抗性基因
模拟有机-矿质体中不同吸附域对TCE的吸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为研究无机矿物与有机质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影响,制备了蒙脱土-腐植酸复合体以及混合体模拟土样,分别代表蒙脱土与腐植酸之间有相互作用和无相互作用,并运用批实验的方法,针对不同有机质与无机矿物质量比(C/M)的有机-矿质复合体及混合体开展了三氯乙烯(TCE)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TCE在不同C/M的有机-矿质复合体和混合体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采用纯蒙脱土及腐植酸的吸附方程叠加计算获取无相互作用模拟土样的固相吸附量计算值,计算值均小于复合体和混合体的实际固相吸附量,表明复合体中蒙脱土与腐植酸吸附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导致腐植酸性质改变,使复合体的吸附能力增强,而混合体由于等温吸附实验过程中有水的参与,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复合体.随着C/M的增大,有机-矿质复合体和混合体对TCE的吸附能力增强.当C/M小于0.08时,复合体中蒙脱土与腐植酸发生较为充分的相互作用,导致腐植酸性质改变,增强了复合体对TCE的吸附能力,因而复合体对TCE的吸附能力明显强于混合体;当C/M大于0.08时,复合体中后续叠加在补丁上的有机质保留了源腐植酸的特性,这部分有机质将掩盖变性有机质的吸附影响,因而复合体与混合体对TCE的吸附能力基本相当.TCE初始浓度影响分析表明,当C/M固定时,随着TCE初始浓度(C0)的增大,非线性叠加模型的固相吸附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值(Qe)呈增大趋势,分析认为复合体中的变性有机质较其他组分对TCE具有更强的亲和力,随着C0的增加,变性有机质的吸附贡献率增大,因此导致Qe的增大.
苏思慧何江涛石钰婷张小亮
关键词:有机质无机矿物有机-矿质复合体TCE
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被引量:3
2011年
以校园学生生活区高氨氮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研究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对COD、氨氮去除率较常规人工快渗系统分别提高了6%、3%,出水均满足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总氮去除率提高了20%。C/N较低是影响提高总氮去除率的限制因素,增加通气层的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的内部复氧效果较常规人工快渗系统明显改善。
康爱彬徐基胜谢宇轩陈鸿汉
关键词:总氮复氧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