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作品数:33 被引量:177H指数:8
相关作者:罗瑞虹李晓鹤余丽娜林丙亮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肝炎
  • 12篇乙型
  • 10篇乙型肝炎
  • 8篇衰竭
  • 8篇肝衰
  • 8篇肝衰竭
  • 6篇慢性
  • 6篇慢性乙型
  • 5篇慢加急性肝衰...
  • 5篇慢性乙型肝炎
  • 5篇急性肝
  • 5篇急性肝衰
  • 5篇急性肝衰竭
  • 5篇教学
  • 5篇传染
  • 5篇传染病
  • 5篇传染病学
  • 4篇纤维化
  • 4篇病毒
  • 3篇重型

机构

  • 3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武钢二医院
  • 1篇广东省医学会
  • 1篇惠来县人民医...
  • 1篇广东省梅州市...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高志良
  • 12篇柯伟民
  • 8篇赵志新
  • 7篇谢仕斌
  • 5篇崇雨田
  • 5篇朱建芸
  • 5篇张晓红
  • 4篇赖菁
  • 4篇曹红
  • 3篇李学俊
  • 3篇徐启桓
  • 3篇吴元凯
  • 3篇余丽娜
  • 3篇杨波
  • 3篇麦丽
  • 3篇张绍全
  • 3篇邓洪
  • 3篇李晓鹤
  • 2篇陈禄彪
  • 2篇叶一农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医学教育探索
  • 3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肝博士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CV在中国流行多样性和独特生长史的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中国丙型肝炎患者中HCV的基因型分布类型,并进行HCV在中国流行病学历史分析,进而研究HCV在中国的分子流行病学和进化动力学特征.方法 从423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提取HCV RNA并进行cDNA反转录,扩增E1和NS5B两个基因区的核苷酸序列,排除不合格及不适合分析的病毒株序列,再对合格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phylogenetic analysis).运用BEAST软件中的Bayesian MCMC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算法来进行Coalescence分析,通过重构BSPs(Bayesian skyline plots)图回溯HCV的流行病学历史.结果 HCV分离株的基因分型如下:共包括6个基因型,12个基因亚型(1b:65.9%,6a:17.1%,2a:7.4%,3a:3.6%,3b:3.3%,6e:0.76%,1a,1c,2b,2f,4d以及5a共占0.25%),以及2个新基因型6变异体.所产生的5个BSP曲线图均凸显1993年至2000年这一时间段,中国的HCV感染数量呈现指数增长,随后则陡然下降.结论 证实了HUV在中国多样性的流行现状,反映了HCV不断变化的基因型流行模式;1993年至2000年期间由于“单采血浆”事件的影响,HCV在中国的感染数量经历了一段“指数”增长期.
童汪霞朱建芸雷姿颖徐启桓罗宁黄小亮
关键词:肝炎丙型贝叶斯定理分子
慢性乙型肝炎自然病程中血清病毒量与肝组织纤维化的关系
2008年
在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病程中,部分患者肝病的反复发作,造成肝纤维化的逐步累积,导致肝实质细胞进行性减少,若不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病情将持续进展,最后发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直至出现肝功能衰竭。然而,各期肝纤维化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内HBV是否呈现相对稳定的复制水平,这种相对稳定的复制水平是否与肝病的进行性进展有关,目前知之甚少。
柯伟民余丽娜谢仕斌赖菁李晓鹤高志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自然病程肝组织纤维化病毒量肝实质细胞血清
应用循证医学理念开展诊断学教学被引量:1
2006年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应用循证医学的理念进行教学,可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建立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给学生传授一种应用循证医学理念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法。
罗瑞虹赵志新熊肇军游宇平
关键词:循证医学诊断学教学
乙型肝炎自然病程中免疫逃逸期肝纤维化Ⅰ~Ⅳ期HBsAg水平的动力学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自然病程中免疫逃逸期肝纤维化Ⅰ、Ⅱ、Ⅲ和Ⅳ期血清HBsAg水平以及用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肝纤维化Ⅰ、Ⅱ、Ⅲ和Ⅳ期血清HBsAg水平的动力学特点。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和两两比较肝纤维化Ⅰ、Ⅱ、Ⅲ和Ⅳ期血清HBsAg的水平;并且,进一步用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并且两两比较肝纤维化Ⅰ、Ⅱ、Ⅲ和Ⅳ期血清HBsAg的水平。结果 肝纤维化Ⅰ、Ⅱ、Ⅲ和Ⅳ期的血清HBsAg水平分别为(6 482.86±2 725.05)COI/mL、(7 558.18±2 011.60)COI/mL、(6 212.00±2 483.61)COI/mL和(6 053.81±2 958.06)COI/mL,用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进行分摊,在肝纤维化Ⅰ、Ⅱ、Ⅲ和Ⅳ期的HBsAg水平分别为(9 812.11±4 124.49)COI/mL、(12 050.66±3 207.26)COI/mL、(10 528.81±4 209.51)COI/mL和(11 409.36±5 574.93)COI/mL,无论分摊前和分摊后4期之间无明显差异(F分摊前=1.244,P=0.307和F分摊后=0.862,P=0.46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免疫逃逸期肝纤维化从Ⅰ期向Ⅳ期进展,即使在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前提下,HBsAg表达仍然保持稳定的水平。
刘婷谢仕斌吴泽倩张立伐闵筱辉柯伟民高志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HBSAG水平
重视学习方法教育 增强学生自学能力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适应教育观念转变,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临床见习学生的自学能力。方法在临床见习学生中进行传染病学学习方法的教育,指导学生自学活动实践。结果设计出传染病学学习方法教育内容及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见习学生的教学中,融学习方法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不仅积累了学习方法教育经验,而且为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兴趣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打下了基础。结论学习方法教育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赵志新罗瑞虹邓洪张晓红高志良崇雨田
关键词:传染病学临床见习
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ALT或AST水平与炎症分级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阐明慢性乙型肝炎血清ALT和AST水平,以及由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ALT和AST水平与肝炎症分级的关系。方法检测和比较肝炎症分级1,2,3和4级的血清ALT和AST水平,以及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ALT和AST水平。结果 142例患者炎症分级1,2,3和4级血清ALT水平分别为66.52±70.75,139.67±285.39,157.80±148.07和200.68±367.99(IU/L),四级之间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707);用相同肝脏实质细胞体积分摊后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100.56±106.79,217.23±433.31,268.95±255.60,361.79±634.66,仅1级与4级一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然而,肝炎症分级1,2,3和4级血清AST水平分别为51.48±40.06,100.17±143.50,152.63±162.73和153.55±166.21,1级与3级(P=0.006)以及1级与4级(P=0.019)两组之间比较已经存在差异;进一步地,用相同肝脏实质细胞体积分摊后的血清AST水平分别为77.83±60.55,158.38±226.76,260.98±284.28和284.10±311.70,1级与3级(P=0.004),1级与4级(P=0.006)和2级与4级(P=0.044)3组之间比较存在差异。结论血清AST水平反映肝炎症分级的严重性比血清ALT水平较为敏感。
李学俊赖菁谢仕斌叶一农张绍全柯伟民高志良
关键词:炎症分级ALTAST
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不同时相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的疗效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合适时机。【方法】91例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分为两大组,干细胞治疗组45例,其中进展期12例,平台期33例;对照组46例,进展期13例,平台期33例。首要研究终点是比较12周不同组不同期患者生存状况;次要研究终点是观察干细胞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同时点的胆红素、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疾病进展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6/12,50%)与对照组进展期患者生存率(6/13,46.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02),疾病平台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28/33,84.8%)较对照组平台期患者生存率(18/33,52.2%)高(P=0.0037)。在干细胞治疗组中,疾病进展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较疾病平台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9)。干细胞组平台期患者总胆红素(μmol/L)在2周、4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97±124、-189±166,而进展期患者在2周、4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10±206、-10±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w=0.040;P4w=0.013)。平台期患者MELD评分在4、12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3.8±4.5、-12.5±5.1,而进展期患者在4、12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3.8±8.1、-4.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w=0.000;P12w=0.005)。【结论】在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疾病平台期进行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翁伟镇陈俊峰梅咏予李建国曹会娟谢冬英高志良林炳亮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
血浆铜蓝蛋白在乙型肝炎不同肝功能状态的水平及意义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乙型肝炎不同肝功能状态时血浆铜蓝蛋白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衡量肝功能损害的严重性,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并比较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极期以及恢复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铜蓝蛋白水平。结果肝豆状核变性(n=50)、慢加急性肝衰竭极期和恢复期(n=30)、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n=50)的MELD评分分别为11.1±6.5、20.4±4.2、10.9±4.9、9.6±9.8,血浆铜蓝蛋白分别为(0.065±0.036)g/L、(0.176±0.037)g/L、(0.210±0.056)g/L、(0.197±0.038)g/L;血浆铜蓝蛋白水平4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存在差异(F=111.4,P<0.001),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低于其他3组(P<0.001)。结论肝豆状核变性血浆铜蓝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相对于肝豆状核变性,没有肝衰竭的慢性乙型肝炎血浆铜蓝蛋白水平几乎正常。慢加急性肝衰竭极期血浆铜蓝蛋白水平仅轻度下降,随着肝功能衰竭的恢复,血浆铜蓝蛋白恢复正常。
杨波吴元凯曹红陈忠诚高志良柯伟民
关键词:血浆铜蓝蛋白肝豆状核变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肝实质细胞体积所分摊的HBsAg表达变化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肝纤维化s1、S2、s3和s4期,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所分摊HBsAg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对89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患者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s1、S2、s3和s4期血清HBsAg的水平,进一步用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并且两两比较肝纤维化S1、S2、S3和s4期血清HBsAg的水平。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组间用两两比较,采用ANOVA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肝纤维化S1、S2、S3和s4期的血清HBsAg水平分别为(227.2±237.7)IU/ml、(211.0±131.4)IU/ml、(300.2±144.6)IU/ml和(278.7±148.8)IU/ml,四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进行分摊,在肝纤维化S1、S2、s3和s4期的HBsAg水平分别为(343.9±359.8)IU/ml、(336.4±209.5)IU/ml、(508.7±245.1)IU/ml和(525.2±274.8)IU/ml,四组两两比较,F=3.045,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1与s3、s1与s4、s2与s3和s2与s4比较,P值分别为0.041、0.046、0.028和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中,随着肝纤维化从s1期向s4期进展,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所分摊的HBsAg表达逐渐增强。
邬喆斌曹红刘婷吴泽倩柯伟民高志良
关键词:肝炎乙型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在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评价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在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中山大学200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79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PBL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传染病学临床见习理论考核与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并对实验组学生实施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见习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有92.7%的学生赞成新的教学方法.结论 PBL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方法提高了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质量,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曹红陈禄彪刘静张晓红赵志新
关键词:传染病学临床见习以问题为基础学习角色扮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