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 作品数:544 被引量:1,593H指数:17
- 相关机构:北部湾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广西财经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信息技术辅助地理问题式教学情境创设的价值、策略与流程被引量:5
- 2021年
- 借助信息技术能增强地理问题式情境教学的效果。本文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个人实践经验,对信息技术辅助地理问题式教学情境创设的具体价值、策略与流程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地理教学提供更多参考。
- 张清苹张胜前李姗鸿
- 关键词:信息技术问题式教学情境创设
- 秦岭中部自然保护区植被生长状况遥感监测被引量:7
- 2022年
- 秦岭地区是中国自然保护区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秦岭中部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然而目前鲜有研究分析秦岭中部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生长状况,且对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尚不明确,因此探究该区域长时序的植被生长状况有助于了解秦岭地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及植被生长情况。本文利用Landsat、MODIS、GLASS等遥感数据及相关产品分析了秦岭中部地区1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二三十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叶面积指数(LAI)、净初级生产力(NPP)、植被覆盖度(FVC)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趋势变化情况,并综合4个指标探究秦岭中部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变化情况与保护成效,研究结果表明,1)在空间上,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中南部与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南部的植被类型与其他区域存在差异;2)在趋势上,各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生长状况呈现显著增加趋势或维持稳定状态;3)综合各指标发现,秦岭中部自然保护区的整体保护成效良好,但极个别地区仍需要重点关注。
- 王晓雅凌子燕陈研翟俊邓雅文荔琢彭凯锋
- 关键词:植被指数遥感
- 市政污泥好氧堆肥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文章剖析了污泥堆肥的原理,对市政污泥堆肥的可行性以及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就污泥堆肥工艺的主要影响因子,如调理剂、微生物等对污泥堆肥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污泥堆肥施用可能产生的重金属危害。总体来说,出于安全性考虑,污泥堆肥用于园林绿化是比较合理的。
- 谢细竹宋书巧陈冠海
- 关键词:城市污泥温度微生物重金属
- 放牧对中国亚热带喀斯特山地灌草丛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中国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易因干扰而退化,然而处于植被恢复早期的喀斯特灌草丛对放牧干扰的响应过程及其机制仍知之甚少。该研究以广西马山县的亚热带喀斯特山地灌草丛为对象,选取重牧、中牧、轻牧和无牧4个放牧强度的群落设置样方并进行调查,从而分析喀斯特山地灌草丛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主要结果:(1)样地中有维管植物272种,隶属77科200属,禾本科、菊科、豆科和马鞭草科是优势类群。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灌木层的科、属、种数量单调递减,草本层物种数单峰变化,峰值出现于轻牧区;(2)放牧强度增加并未使优势种发生明显更迭,但重要值会发生变化,如灌木黄荆(Vitex negundo)以及草本入侵种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鬼针草(Bidens pilosa)的重要值会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3)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NMDS)分析表明,放牧致使灌木层物种趋于同质化,多数样方间的物种组成趋于相似,但同一放牧强度中的物种组成也存在较大差异;灌木层物种受放牧强度和岩石裸露率的影响最为明显,而草本层植物除受放牧强度影响外,还受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pH等因子影响;(4)群落高度、灌木层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明显降低趋势,且灌木层在群落结构方面的响应较草本层明显,这可能与山羊喜食灌木有关。总的来看,放牧强度的增加会驱使灌草丛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简单化、稀疏化和矮小化,从而显著降低地上生物量并增加喀斯特山地植被退化的潜在风险,阻碍喀斯特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
- 黄侩侩胡刚庞庆玲张贝何业涌胡聪徐超昊张忠华
- 关键词:放牧喀斯特山地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地上生物量植被退化
- 国际湿地城市可持续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趋势
- 2024年
- 城市湿地在城市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社会功能。国际湿地城市是《湿地公约》推行的表彰城市保护湿地取得成就的荣誉举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目前解决全球问题的关键,引领和指导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本文对接国际湿地城市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试图探索城市发展和湿地保护协同的新路径。(1)全面梳理了国际湿地城市的发展历程和申报认证流程,总结了中国13个湿地城市的创建经验。(2)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阶段并总结可持续发展目标支持下的湿地、城市可持续发展举措。(3)未来趋势应面向“国际公约组织—创建成效监测—发展指标评估”促进湿地城市可持续发展范式探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城市建设”促进湿地城市高质量发展实践探索,围绕城市湿地的“遥感监测—模拟预测—综合评估服务”开展城市湿地智慧决策服务技术支撑。
- 蒋卫国王晓雅荔琢凌子燕邓雅文
- 关键词:城市湿地可持续发展
- 基于3种取值模式的南宁市森林生态系统质量评估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在评估工作中为了更好的运用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技术规范确定的评估方法,对该评估方法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区选取南宁市森林生态系统区域,并根据生态系统的生态参数参照值选取、生态系统参数相对密度归一化处理方法的不同,设置了3种计算模式,对多年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出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值、生态系统质量分级结果面积比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对比3种计算模式的数据分析,采用模式S1处理,区域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值会偏高,比模式S2、S3平均高4.215、2.366,较适用于单一时间点或时间段的评估;采用模式S2处理,其结果值在3种模式中最小,导致区域生态系统质量评估值偏小;采用模式S3处理,评估结果适中,数值差异相对较小,数据比较稳定,可统一多时间点数据的评估尺度,多时间点数据评估结果更具可比性。
- 彭波范博伦梁玉莲苏旭芳廖鹏任
- 关键词:参照值归一化
- 北部湾南流江洪灾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风险评估被引量:2
- 2023年
-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河流洪灾风险评估对流域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0-2021年南流江流域洪灾的时空变化特征,构建洪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洪灾风险。结果表明,南流江洪水灾害的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1993年为洪水灾害变化的大突变年;总体上上游盆地、中游河谷及下游入海口平原为洪灾的高发区,洪灾风险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与历史洪灾数据特征一致。该结果可为南流江流域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朱文轩梁志勇黎树式赵军黄舒婷严茹菲
- 关键词:洪水时空变化特征风险评估南流江
- 中亚热带喀斯特森林树木功能型的生态位特征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中亚热带喀斯特森林树木功能型的生态位特征,推断不同功能型树木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和种间竞争差异,为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中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基础上根据冠层高度、种群大小、耐荫性和种子传播方式将被选的40种树木划分为不同功能型,通过计测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不同功能型树木的生态位特征。【结果】喀斯特森林树木的生态位宽度普遍较低,表现为常见种>偶见种>稀有种,且三者的生态位宽度间差异显著;重力传播种的生态位宽度显著低于动物和风力传播种,不同耐荫性和冠层高度功能型间的生态位宽度无显著差异;40种树木种对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同样较低,常见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显著高于偶见种和稀有种,上层种显著高于下层种,喜光种显著高于耐荫种,而重力传播种则显著低于动物和风力传播种;常见种与偶见种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显著高于常见种与稀有种以及偶见种与稀有种间,动物与风力传播种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显著高于动物与重力种间以及风力与重力种间,而中生与耐荫种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则显著低于喜光与中生种以及喜光与耐荫种间。【结论】中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多数树种占据较小的生态位空间并可能存在较低的种间竞争作用,不同树木功能型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的差异可能与生境异质性和物种性状差异等存在密切联系。在进行退化生境植被重建时,可根据不同功能型树木的生态位特征合理构建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促进森林植被快速恢复。
- 胡刚庞庆玲胡聪徐超昊张忠华
- 关键词:喀斯特森林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物种共存
- 广西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 2024年
- 对广西喀斯特地区5种植被恢复模式,即澳洲坚果模式(Macadamia integrifolia)、核桃(Juglans regia)模式、桑葚(Morus alba)模式、苏木(Caesalpinia sappan)模式和封育林模式下的土壤细菌、真菌的α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比撂荒地,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封育林对土壤有机碳和氮磷养分含量的提升效果最大。5种植被恢复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其中桑葚对细菌丰富度、谱系多样性影响最大,而核桃对真菌丰富度、香浓指数影响最为显著。土壤pH值、硝态氮和交换性钙含量与细菌α多样性(丰富度、香浓指数、谱系多样性指数)显著正相关。植被恢复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表现在相比撂荒地,核桃显著增加了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细菌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真菌的相对丰度,澳洲坚果显著增加了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相对丰度。冗余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钙和总氮含量是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相对重要的驱动因子。总而言之,桑葚、核桃提升微生物多样性效果显著,可能有助于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澳洲坚果显著增加子囊菌门真菌丰度,在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封育林增加土壤有机碳、氮磷养分效果明显,对改善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 裴广廷李夏贺同鑫黎俊庞榆胡宝清张伟东孙建飞
-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
- 广西乡村传统工艺空间分布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 2022年
- 广西作为西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拥有数量众多的乡村传统工艺旅游资源,作为历史积淀和人类文明结晶,其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意义非凡。研究表明:广西乡村传统工艺空间分布呈多点集聚的特点,在中部、西部、东北部空间分布多,东部、南部、西南部空间分布较少;这一空间分布的形成,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底蕴、常住人口数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及旅游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基于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相协作、“三核多线”的广西乡村传统工艺旅游开发模式。
- 刘佳林黄旭
- 关键词:广西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