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人文学院
- 作品数:132 被引量:103H指数:5
-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 893—925年间的福州文坛被引量:1
- 2020年
- 王审知治闽期间(893—925)是福州乃至福建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闽国政治中心,当时福州聚集了大批北方士人和返乡的闽籍士人。他们对福州文坛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白居易、韩愈、贾岛、韩偓等中晚唐文人成为福州文人广泛学习效法的对象。在五代北方文风衰颓的大背景下,中晚唐文风在南方福建地区得到传承,其影响一直延续到北宋初。
- 陈毓文
- 关键词:王审知文坛
- 区域中医古籍整理的佳作——《福建医籍考》评述被引量:1
- 2019年
- 近年来,中医文献整理蔚然成风。浙江、广东、上海等地先后出版了本区域中医古籍的考证性著作。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发扬在中医发展过程中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由于早期中医多为家族性传承,日久经年,文献逐渐散落遗失。地方医籍考的编撰是对区域中医文献的集中抢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弘扬祖国中医药文化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闽地中医起源于唐宋时期,随着大量的北方移民南下福建,中医文化在闽生根。经过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中医文化与闽文化相生相融,渐成体系,出现了熊宗立、力钧、陈修园、郑奋扬等医学大家。
- 李颖
- 关键词:中医文献学中医古籍
- “本质”与“历史”——雅克·德里达文学观辨正被引量:1
- 2020年
- 正是德里达所要克服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及本质--历史的结构,反过来制造了对其文学本质观的误解。只有回到现象学视域、后形而上学维度,方能发掘德里达所谓文学奇异的本质:内在先验超越性、准先验超越性、本体欠缺超越性。本体欠缺超越性是对其它两大维度的收摄,也超越了逻各斯主义框架下文学本质、本质--历史的结构。这一超越并非对现代性文学观的独断拔除,而是在后本体视域中实现对它的统摄与重构。
- 陈开晟
- 关键词:署名
- 历史文化是古镇保护与开发的根脉——以元坑古镇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历史文化是古镇保护、开发与永续发展的富源和动力。目前对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这类研究多是在绿色生态、文化旅游的视角下进行的,故有必要在历史文化的框架下,从公共史学的视角进一步探讨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强调对古镇历史文化的保护本身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开发。
- 宋馥香
- 关键词:历史文化
- 曾巩散文的历史地位形成探究
- 邹自振
- “体育+思政”育人模式探究
- 2023年
- 思政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的重要育人构成,高校辅导员应敢于创新思政育人模式,结合多学科提升思政育人效果。通过实践发现体育课程思政化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体育育人内涵,“体育+思政”育人模式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体育+思政”育人模式能助力提升思政育人在大中小学的全过程性和连续性,推动构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为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提供理论体系支持。
- 杨家豪
- 关键词:体育思政育人模式
- 冯梦龙编剧学理论初探——以《墨憨斋定本传奇》为例诠释
- 2020年
- 冯梦龙是明末著名的文学家,也是颇有成就的戏曲家。他自创传奇两种,整理改编《墨憨斋定本传奇》十二种,其曲论散见于他为改定本写的序和总评中,涉及编剧、表演、导演等诸多方面。他主张"曲以悦性达情"的创作意识,提出"推陈致新""化腐为新"的理论主张,坚持"情节可观"的改编标准,并以"穷极离合之情"作为人物塑造的要求之一。
- 邹自振
- 关键词:编剧理论
- 福州万寿桥商业文化探析
- 2020年
- 福州是东南沿海地区的繁华商港,是闽商的发源地,商业文化开发较早、底蕴深厚。万寿桥横跨闽江两岸,水陆要津的特殊地理位置彰显着浓烈的商业文化气息。明清以来福州繁荣的商品市场,推动了以万寿桥为核心的商业中心的形成,万寿桥两岸沿江地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商市风情。对万寿桥商业文化的考察研究,可以为当代城市商业文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 黄清敏
- 关键词:商业文化
- 论唐宋诗歌传播中的“好事者”被引量:1
- 2019年
- 在唐宋诗歌传播过程中,“好事者”的形象屡见不鲜。他们由多种社会角色共同扮演,既有痴迷于诗歌的“粉丝”群体,也有兼好事者与作者于一身的文人;既有地位高影响大的公卿贵人,也有处于生活底层的伶工乐人。他们从各自角度出发,实施“好事”行为进行诗歌传播。爱好诗歌是他们实现理想自我的原动力,闲谈风气与文人的留名意识则助长了这一群体的成长。他们是唐宋诗歌传播中的重要成员,在促进诗歌繁荣上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 陈毓文
- 关键词:唐宋诗歌传播
- 沈葆桢巡台与晚清治台政策的转变
- 2020年
- 沈葆桢是台湾近代化的首倡者和奠基者。1874年,沈葆桢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台处理牡丹社事件。巡台期间(1874年6月中旬至1875年4月),他的改革与实践推动了清政府治台政策的根本转变——由防内为主转向“外防内治”。具体表现为:御外为要,加强台湾的防务;开山抚番,推进台湾的开发与近代化;分驻巡抚,增设郡县等。这一切都成为清政府治台政策的起点,亦为台湾近代化之滥觞。
- 薛菁
- 关键词:沈葆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