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作品数:2,402 被引量:12,011H指数:38
相关作者:侯恩科夏玉成程爱华王念秦马东民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40篇期刊文章
  • 23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65篇天文地球
  • 643篇矿业工程
  • 40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8篇建筑科学
  • 136篇石油与天然气...
  • 91篇文化科学
  • 74篇交通运输工程
  • 73篇农业科学
  • 72篇化学工程
  • 62篇经济管理
  • 49篇自动化与计算...
  • 25篇水利工程
  • 25篇理学
  • 18篇生物学
  • 1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动力工程及工...
  • 7篇电子电信
  • 6篇历史地理
  • 4篇冶金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6篇地质
  • 183篇煤矿
  • 177篇煤层
  • 112篇盆地
  • 104篇矿井
  • 103篇黄土
  • 100篇数值模拟
  • 100篇采煤
  • 100篇值模拟
  • 92篇滑坡
  • 91篇煤层气
  • 80篇土壤
  • 76篇污染
  • 74篇
  • 73篇地质灾害
  • 69篇煤炭
  • 68篇沉陷
  • 67篇边坡
  • 65篇储层
  • 59篇导水

机构

  • 2,375篇西安科技大学
  • 154篇中煤科工集团...
  • 152篇长安大学
  • 84篇西北大学
  • 72篇国土资源部
  • 71篇中国矿业大学...
  • 48篇陕西煤业化工...
  • 46篇西安石油大学
  • 41篇中国石油天然...
  • 40篇西安建筑科技...
  • 40篇中国矿业大学
  • 35篇中国石油
  • 33篇中国科学院
  • 26篇中国地质调查...
  • 25篇煤炭科学研究...
  • 2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1篇陕西省煤层气...
  • 20篇中国煤炭地质...
  • 19篇中国煤炭地质...
  • 16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51篇侯恩科
  • 81篇王念秦
  • 73篇程爱华
  • 72篇马东民
  • 69篇孙学阳
  • 68篇夏玉成
  • 59篇王双明
  • 56篇宋世杰
  • 52篇赵晓光
  • 51篇邓念东
  • 51篇张卫国
  • 48篇方刚
  • 44篇段钊
  • 44篇刘转年
  • 43篇唐胜利
  • 42篇王生全
  • 41篇张蕾
  • 39篇王英
  • 37篇李焕同
  • 30篇杜荣军

传媒

  • 176篇西安科技大学...
  • 13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02篇煤炭学报
  • 83篇煤炭科学技术
  • 69篇煤矿安全
  • 63篇煤炭技术
  • 46篇科学技术与工...
  • 37篇中国煤炭地质
  • 26篇内蒙古煤炭经...
  • 25篇煤炭工程
  • 24篇西北大学学报...
  • 22篇能源与环保
  • 21篇工程地质学报
  • 21篇陕西煤炭
  • 19篇矿业安全与环...
  • 19篇环境工程学报
  • 17篇灾害学
  • 17篇采矿与安全工...
  • 14篇公路
  • 13篇西部探矿工程

年份

  • 105篇2024
  • 170篇2023
  • 161篇2022
  • 191篇2021
  • 206篇2020
  • 219篇2019
  • 134篇2018
  • 151篇2017
  • 152篇2016
  • 93篇2015
  • 96篇2014
  • 75篇2013
  • 78篇2012
  • 87篇2011
  • 87篇2010
  • 112篇2009
  • 94篇2008
  • 62篇2007
  • 38篇2006
  • 30篇2005
2,4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PS技术在高速公路测量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由于GPS技术所具有的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等特点,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和新的生产力,在高速公路测量中应用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从GPS卫星定位技术的精度和特点等方面,探讨了GPS技术特别是RTK技术在高速公路测量工程中各阶...
郭亚真张海龙陈通
关键词:GPSRTK高速公路测量
文献传递
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加强地质专业本科教学实践环节
本文以地质专业本科教学中实验室利用情况的现状为例,提出了存在的实验室利用率不高、实验室的整体规划和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现象。通过剖析问题的原因所在,提出可通过拓宽实验室建设和维护经费来源、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激励师生利用...
钟红利马东民
关键词:地质专业本科教学实验室资源利用率
文献传递
节理倾角对采煤沉陷影响的数值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根据陕西某矿区主采煤层覆岩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资料,采用FLAC3D软件中的遍布节理模型研究了覆岩中节理倾角对地表最大下沉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平覆岩中有节理发育时,地表最大下沉点偏移沉陷盆地的几何对称点,偏移方向因倾角不同而发生变化;节理改变了最大主应力的分布状况,拉、压应力随着节理倾角的变化出现沿节理面或垂直节理面分布的特征;低角度节理和高角度节理对地表下沉有较大的影响。
夏玉成杜荣军
关键词:采煤沉陷遍布节理模型
中国煤炭与煤层气协同勘查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5
2023年
【研究目的】煤炭是中国的主体能源,煤层气(煤矿瓦斯)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危险源,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煤层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温室效应是等体积二氧化碳的80~120倍,大量排入空气中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煤与煤层气勘查开发模式和技术现状,论证了煤与煤层气协同勘查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中国新的煤与煤层气协同勘查的技术途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梳理大量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的能源供需、煤炭与煤层气协同勘查开发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讨论煤与煤层气协同勘查开发技术方向和对策。【研究结果】科学论证了实施煤与煤层气协同勘查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揭示其技术瓶颈,提出了煤与煤层气协同勘查技术体系,构建了煤与煤层气协同开发新模式,提出了未来煤与煤层气协同勘查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及发展建议。【结论】实施煤与煤层气协同勘查开发非常必要和十分迫切;中国煤层低渗透率、低储层压力、低含气饱和度和复杂的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决定了以煤与煤层气协同勘查开发为主、地面抽采为辅的煤层气开发利用方式;应深化煤与煤层气耦合成矿成藏规律研究,建立煤与煤层气协同勘查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CCUS技术相结合的技术体系。
孙杰程爱国刘亢严晓云张莉赵欣
关键词:煤炭煤层气
水环境中新烟碱类农药去除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0年
新烟碱类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其在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对新烟碱类农药几乎没有去除效果,高效的去除技术成为目前水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分析了水环境中新烟碱类农药的来源、危害及污染现状,综述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高级氧化技术,详细阐述了不同技术对新烟碱类农药的去除效果、机理及影响因素等,并指出了各技术的应用优势和限制,最后对新烟碱类农药去除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贺艳邓月华
关键词:水环境污染现状去除技术
粉煤灰微波改性及其对含铬废水的吸附性能被引量:6
2008年
将取自于西安市西郊热电厂的原粉煤灰(FA)球磨5h得到超细粉煤灰(UFA),再经过微波辐照处理得到微波辐照改性超细粉煤灰(MFA),并研究其对含铬废水的吸附性能。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对Cr(VI)的吸附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出的FA,UFA和MFA的二级吸附速率常数(k2)分别为2.45×10-2,3.88×10-2和5.14×10-2g.mg-1.m in-1;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方程描述。
罗峥何婵
关键词:粉煤灰微波含铬废水
基于低温液氮吸附法的陕南中低煤级煤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10
2019年
为研究陕南中低煤级煤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低温液氮实验测定6个煤样(R o,max为0.66%~1.58%)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孔径分布等参数,对吸附回线进行分类,并讨论煤变质程度与煤中微孔孔隙发育特征的关系,计算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孔隙类型主要为微孔和小孔;BET比表面积与微孔孔容正相关,且随煤变质程度增大而减小;L1型和L2型孔隙系统主要为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但L2型孔隙系统存在部分墨水瓶孔和少量开放性孔;L3型孔隙系统由2部分组成,在较小孔径范围(<4 nm)以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为主,在较大孔径范围(>4 nm)以两端开口的开放性孔和墨水瓶孔为主;吸附回线存在滞后环的分形维数较不存在滞后环的分形维数要高,微孔孔隙表面粗糙度较高、结构复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李焕同陈飞邹晓艳王楠左晓峰张卫国韩雪陈茜
关键词:孔隙结构特征分形维数
泾河下游黄土台塬区侵蚀诱发滑坡机理被引量:6
2019年
泾河下游黄土台塬区侵蚀诱发的黄土滑坡不仅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及文物损毁等问题。以该类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取唐家村L2滑坡坡脚原状黄土进行减围压三轴剪切(RTC)试验,研究了饱和黄土的应力、孔压、围压特征以及剪切速率对土体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RTC应力路径下围压率达到0.55时,土体会因偏应力增大而引起塑性剪切破坏;同时,该应力路径下的饱和黄土内摩擦角很小,仅为10.7°;RTC应力路径下的破坏面,十分接近K 0状态面,说明天然斜坡坡脚饱和黄土在小幅水平应力降低条件下易于发生破坏,从而诱发滑坡失稳。
段钊张弘唐皓唐皓吴韶艳
关键词:黄土滑坡
不同堆砌层数煤系石墨的拉曼光谱表征及其表面石墨化均匀程度被引量:4
2022年
采用多激发波长(325,405,514,633和785 nm)以及显微拉曼面扫描技术对不同芳香层片平均堆砌层数的煤系石墨及其表面石墨化均匀程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对无序石墨,石墨微晶的尺寸较小并任意取向,随着平均堆砌度及堆砌层数增加,石墨微晶边缘的拉曼光谱特征显现。在无序结构向有序转化的同时,石墨微晶缺陷逐渐消亡,拉曼光谱一级模中D3、D4峰逐渐不显著或消失,但是其倍频峰均微弱出现,尤其2D1峰强度逐渐增大。将I/I参数的含义进一步引申为缺陷类型及平均定向性,且无烟煤的I/I极大,随着石墨微晶尺寸增大(d<0.3440 nm),至三维有序结构的石墨时I/I最小。在不同激发波长下G峰半高宽总是随着无序度的减小而减小,D1峰和2D1峰等均显示较强的色散效应,各峰强度随激发光能量的增大而增大,在紫外激发下,D1和G峰峰位差显著小于可见光激发。随激发波长的增加,D1峰向着低波数方向移动,2D1峰色散约为D1峰的两倍。高煤级煤石墨化过程中,非定向的芳香碳经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结构演变产生各种中间相态,如残留煤岩显微组分(变镜质组和变惰质组)和新生的石墨组分(热解炭等)共存,因此采用(I-I)/(P)≥0.3,I/I<0.4,A/A<0.45等作为石墨和半石墨的界线,利用平面扫描区域成像来表征样品石墨化的表面均匀程度,取频数分布置信区间≤0.9来综合判定样品表面石墨化度为84.16%~86.40%,平均为85.49%,与利用X射线衍射(XRD)参数估计的石墨化度相当。
李焕同曹代勇曹代勇朱志蓉张卫国张卫国
关键词:拉曼光谱
山区切坡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及其防控措施
2024年
以秦岭北麓西安市临潼区仁宗街道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遥感解译的基础上,确定、分析了4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育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DEM数据,构建了研究区663个斜坡单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易损性分析,得到了考虑斜坡稳定性和承灾体危害性的仁宗街道斜坡单元地质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野外实地验证,证实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据此划分了地质灾害防治区,从防灾减灾和工程建设两维度提出了仁宗街道的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措施建议,为研究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胡鹏王念秦宋贵昌赵世龙乔丁丁郝业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防控措施
共2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