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学院健康与环境生态研究所
- 作品数:29 被引量:252H指数:9
- 相关作者:陈海滨吴仲南李江辉林德青刘凤英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昆虫资源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昆虫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重大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果实蝇诱捕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果实蝇诱捕器,其包括有上瓶盖、瓶体、内瓶体、整体瓶盖,其特征在于整体瓶盖表面设置有多个进虫孔洞,并与表面布满释放孔的诱芯桶柱连接,诱芯设置在与整体瓶盖相连接的诱芯桶柱内,水果图片放置在透光性好的瓶体内...
- 杜永均黄德贵王霞
- 文献传递
- 植物气味化合物与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协同作用被引量:29
- 2009年
- 为提高现有性信息素对雄蛾的引诱活性,本研究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探索植物气味化合物与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性信息素(顺9,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顺9,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10∶1)的协同作用机制。从斜纹夜蛾寄主植物和花的气味化合物中,选择9种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并以一定剂量分别加入到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芯中,在田间测试对雄蛾的引诱活性。结果表明:在测试的9种植源性化合物中,发现一定剂量(每个诱芯加入0.4mg)的苯乙醛(PAA),具有显著提高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引诱作用,而高剂量的苯乙醛则强烈抑制性信息素的引诱活性;此外,其他各种浓度的测试化合物或混合物对性信息素则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增效作用。不同剂量的苯乙醛单个化合物及各种植物气味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对斜纹夜蛾也有微弱的引诱作用。苯乙醛必须要与性信息素的完整组分(以10∶1比例混合的顺9,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和顺9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混合才能起作用,缺少顺9,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则没有引诱活性。本研究证明,苯乙醛作为理想的性信息素诱芯增效剂,可应用于建立更理想的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对性诱害虫防治和测报具有应用价值。
- 沈幼莲高扬杜永均
- 关键词:斜纹夜蛾性信息素
- 田间高效诱集二化螟雄蛾的性信息素诱芯的筛选被引量:5
- 2013年
- 在杭州、桐庐和嘉兴三地田间,对不同剂型性信息素诱芯对二化螟雄蛾的诱捕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对二化螟雄虫诱捕效果最佳的剂型。诱捕试验采用水盆和筒形两种诱捕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每天诱集到的雄蛾进行计数,比较不同性信息素配比和不同剂量信息素使用对诱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地点的试验结果均以编号为CS2007247A和CS2007247B的效果最佳;诱集效果随着在田间的暴露期延长而成幂函数下降。
- 林贤文周瀛赵敏朱金良杜永均程家安祝增荣
- 关键词:二化螟性信息素
- 豆野螟成虫触角对植物挥发性和性信息素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被引量:14
- 2009年
- 以顺3-己烯乙酸酯为标准化合物,研究了豆野螟雌、雄成虫触角对不同浓度的植物挥发性和性信息素化合物组分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豆野螟雌、雄成虫触角对植物挥发性气味具有强烈的EAG反应,但在大部分浓度下,雌、雄虫的反应没有显著差异.在测试的9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中,雌、雄虫对高浓度反-2-己烯醛刺激的相对EAG反应的最大值分别达到250%和260%,且雌、雄虫触角对这种化合物的EAG反应的形状也有很大差异;但对豇豆花气味中的柏木烯和柏木脑没有明显的EAG反应.雌、雄蛾对性信息素都有明显反应,且雌、雄虫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雄虫触角对性信息素化合物主要组分(反10,反12)-十六碳二烯醛的EAG反应的最大值达到250%,远超过雌虫反应的最大值(53%).雌、雄成虫这种神经感觉反应的差异反映了它们在感器结构、功能和行为上的差异.
- 王霞徐静沈幼莲刘凤英杜永均
- 关键词:豆野螟性信息素
- 化学信息素在蔬菜害虫综合防治中的应用被引量:44
- 2007年
- 介绍了化学信息素,特别是性信息素,在蔬菜害虫综合防治中的应用及其意义,并分析了影响性信息素技术防治效果的各种环境因素,以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要点。
- 杜永均
- 关键词:化学信息素性信息素蔬菜害虫安全农产品
- 豆野螟成虫日龄对交尾的影响及雄蛾对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反应被引量:13
- 2007年
- 豆野螟Marucavitrata(Fabricius)是一种严重的泛热带豆类蔬菜害虫。在不同温度,光周期14L∶10D,相对湿度75%~80%条件下,研究豆野螟成虫日龄对交尾的影响及雄蛾对性信息素的EAG反应。不同日龄雌蛾与3日龄雄蛾的交尾,交尾率随蛾龄增加呈下降趋势;不同日龄雄蛾与3日龄雌蛾交尾,交尾率随蛾龄增加呈升高趋势;相同日龄成蛾,交尾率先升后降。不同日龄雌蛾交尾百分率的下降在较高温环境比在较低温环境更加显著;但环境温度对不同日龄雄蛾的交尾却没有太大的影响;相同日龄成蛾3日龄以后的交尾在较高温环境下下降的更快。不同日龄雌蛾的交尾研究中,随着雌蛾日龄的增加,交尾持续时间明显延长;不同日龄雄蛾的交尾研究中,较低日龄和较高日龄雄蛾交尾时的持续时间较长。在较低温环境下所有试验各日龄的持续时间均有所延长。不同日龄雌蛾(雄蛾)与3日龄雄蛾(雌蛾)的交尾和相对应的雄蛾对雌蛾性信息素的EAG反应基本一致,说明雄蛾的反应在交尾行为的完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陆鹏飞乔海莉王小平周兴苗朱芬雷朝亮
- 关键词:豆野螟日龄交尾性信息素EAG
- 果蝇嗅觉分子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9年
-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也是探索研究生物体嗅觉奥秘的理想材料。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黑腹果蝇嗅觉机理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对气味分子受体及其识别机理、嗅觉神经电信号的产生和传递、嗅觉信息的加工、编码以及记忆等方面都有了深入的了解。研究表明,果蝇约1300个嗅神经元(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s,ORNs)共表达62种不同的气味受体蛋白(olfactory receptor proteins,ORs),用以检测和识别其所感受的所有化学气味分子。许多OR所识别的气味分子配体已鉴定出来,普通的气味(如水果的气味)由数种不同的OR组合来识别,而信息素(pheromone)分子则由单种特定的OR来检测。气味信息在嗅神经元内转换成神经电信号,嗅觉电信号沿嗅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触角叶,再经投射神经元(projection neurons,PNs)将信息送至高级中枢如蘑菇体(mushroom body,MB)和侧角(lateral horn,LH),最终引发行为反应。在黑腹果蝇嗅觉信息传递通路中,某些蛋白如Dock,N-cadherin,Fruitless等起着重要作用,缺失这些蛋白会导致嗅觉异常。本文对这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吴仲南邹志华杜永均
- 关键词:果蝇嗅觉受体
- 一种果实蝇诱捕器
- 一种果实蝇诱捕器,其包括有瓶体(1),其特征在于另有表面布满多个进虫孔洞(4)的管体(2)和通道体(3),管体(2)内置引诱物放置支架,管体(2)与透光性好的瓶体(1)连接在一起,在管体(2)与瓶体(1)之间布置有漏斗形...
- 杜永均
- 文献传递
- 合成性信息素对柑桔潜叶蛾的田间引诱作用被引量:8
- 2011年
- 目前柑桔潜叶蛾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而且生产中缺少有效测报技术。为此,我们于2009年6月30日至10月6日在浙江宁波通过有机合成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鳞翅目,细蛾科)的3种性信息素化合物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醛和顺7-十六碳烯醛,配制成不同浓度比例的混合物,进行田间试验比较其引诱活性。结果表明,单一的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对柑桔潜叶蛾雄蛾就可以显示较强的引诱作用,而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醛单一成分没有引诱活性,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与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醛的二元混合物30∶1~3∶1之间活性较强,而在30∶1的质量比例时诱虫量最高。含顺7-十六碳烯醛的三元混合物,当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醛∶顺7-十六碳烯醛三者比例为100∶10∶3时有显著增效作用。剂量与诱捕活性试验显示每枚诱芯1mg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的剂量引诱作用最强,随浓度降低,引诱作用下降。诱捕器在0.8~1.5m之间的不同悬挂高度对诱捕数量无显著影响。结果说明,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醛和顺7-十六碳烯醛组成的三元混合物诱芯可以作为柑桔潜叶蛾的诱杀技术并应用于其生物防治和预测测报。
- 钱皆兵陈海滨郑和斌潘烈明蓝海勇杜永均
- 关键词:柑桔潜叶蛾性信息素
- 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在其种群监测上的应用被引量:34
- 2011年
- 为探索性信息素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鳞翅目:螟蛾科)预测预报上的应用技术,2009年8月15日-9月20日在浙江省海宁市,对不同性信息素化合物配制诱芯的田间诱捕效果,以及性信息素群集诱捕、灯光诱捕和赶蛾3种不同方法监测成虫消长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浙江地区以顺11-十八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醇和顺13-十八碳烯醇以60μg∶500μg∶60μg∶120μg配制的PVC毛细管诱芯对稻纵卷叶螟的诱集效果最佳。通过性信息素诱捕、灯光诱捕和赶蛾3种方法的比较试验,初步结果显示性诱测报可取代传统的系统赶蛾法用于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
- 姚士桐吴降星郑永利金周浩陆志杰胡加君杜永均
-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种群监测灯光诱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