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作品数:5,712 被引量:39,429H指数:74
相关作者:雷朝亮曹凑贵周广生杨长举张宏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长江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12篇期刊文章
  • 998篇会议论文
  • 18篇科技成果
  • 3篇标准

领域

  • 4,566篇农业科学
  • 769篇生物学
  • 110篇文化科学
  • 105篇医药卫生
  • 80篇经济管理
  • 73篇环境科学与工...
  • 72篇化学工程
  • 72篇轻工技术与工...
  • 5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5篇理学
  • 13篇天文地球
  • 7篇建筑科学
  • 6篇政治法律
  • 5篇水利工程
  • 4篇哲学宗教
  • 4篇艺术
  • 3篇机械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35篇基因
  • 587篇水稻
  • 565篇油菜
  • 269篇棉花
  • 256篇甘蓝
  • 251篇甘蓝型
  • 247篇性状
  • 237篇玉米
  • 234篇抗性
  • 232篇甘蓝型油菜
  • 214篇栽培
  • 207篇小麦
  • 200篇杂交
  • 187篇植物
  • 179篇不育
  • 169篇害虫
  • 168篇病菌
  • 148篇柑橘
  • 146篇育种
  • 140篇生物学

机构

  • 5,63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48篇湖北省农业科...
  • 93篇中国热带农业...
  • 84篇中国农业科学...
  • 64篇长江大学
  • 64篇广东省农业科...
  • 59篇中国农业科学...
  • 58篇中国科学院
  • 51篇中国农业科学...
  • 36篇南京农业大学
  • 35篇中国农业大学
  • 3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2篇十堰市农业科...
  • 31篇海南大学
  • 30篇湖北民族大学
  • 29篇华南农业大学
  • 28篇江西省农业科...
  • 28篇武汉大学
  • 27篇湖南农业大学
  • 26篇广西大学

作者

  • 314篇雷朝亮
  • 211篇边银丙
  • 167篇傅廷栋
  • 161篇杨长举
  • 141篇王国平
  • 129篇张献龙
  • 123篇李国庆
  • 122篇洪霓
  • 119篇周广生
  • 116篇曹凑贵
  • 109篇邓秀新
  • 90篇张宏宇
  • 89篇黄俊斌
  • 88篇王小平
  • 82篇李建洪
  • 75篇薛东
  • 72篇朱芬
  • 71篇杨光圣
  • 69篇华红霞
  • 68篇郑用琏

传媒

  • 658篇华中农业大学...
  • 328篇湖北农业科学
  • 213篇作物学报
  • 126篇中国油料作物...
  • 115篇湖北植保
  • 93篇中国农业科学
  • 86篇昆虫知识
  • 76篇分子植物育种
  • 75篇植物病理学报
  • 70篇中国农学通报
  • 68篇植物保护学报
  • 64篇昆虫学报
  • 57篇华中昆虫研究
  • 56篇长江蔬菜
  • 53篇Journa...
  • 52篇棉花学报
  • 52篇应用昆虫学报
  • 49篇植物保护
  • 49篇安徽农业科学
  • 49篇园艺学报

年份

  • 105篇2024
  • 168篇2023
  • 130篇2022
  • 194篇2021
  • 124篇2020
  • 173篇2019
  • 179篇2018
  • 175篇2017
  • 185篇2016
  • 180篇2015
  • 199篇2014
  • 165篇2013
  • 175篇2012
  • 265篇2011
  • 245篇2010
  • 242篇2009
  • 228篇2008
  • 269篇2007
  • 260篇2006
  • 278篇2005
5,7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曲霉Y-1发酵液对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及机制研究
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BFB)是西甜瓜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是典型的种传细菌性病害,由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i,Ac)引起。对我国而言,BFB是一种检疫性...
高天一杨丹杨龙张静吴明德李国庆
关键词:西瓜生物防治
文献传递
杂草对芳氧苯氧丙酸类(APPs)除草剂的抗性分子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3年
芳氧苯氧丙酸类(aryloxyphenoxypropionates,APPs)除草剂是一类广泛使用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可高效专一抑制禾本科杂草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enzyme A carboxylase,ACCase)。目前已出现大量抗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的禾本科杂草,其抗性大多由叶绿体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羧基转移酶(carboxyltransferase,CT)功能域中的氨基酸突变引起。在所有已发现的氨基酸突变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第1 781位(对应大穗看麦娘Alopecurus myosuroides质体ACCase的氨基酸残基位置)异亮氨酸到亮氨酸的单点突变,该特定位置形成亮氨酸会导致某些杂草对APPs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综述了乙酰辅酶A羧化酶CT功能域的研究进展及杂草对APPs类除草剂的抗性分子机理,探讨了杂草对APPs类除草剂抗性分子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APPs类除草剂的抗性机制提供参考。
夏向东马洪菊许孟涵臧振娟李建洪
关键词:乙酰辅酶A羧化酶
茯苓转录组SSR序列特征及其基因功能分析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分析茯苓转录组中简单重复序列(SSR)信息,以及含SSR的基因功能,为开发茯苓新型分子标记奠定基础。方法利用MISA软件搜索转录组Unigene及基因组scaffold中SSR,对含SSR的Unigene使用Blast X比对nr及KEGG数据库,注释其功能,并聚类分析。结果在转录组序列中发现4.57%的Unigene序列含有2 075个SSR,平均17 010条Unigene出现1个SSR,SSR的平均长度19.59 bp;而基因组中SSR的平均密度54.00个/Mb,平均长度20.74 bp。在转录组中发现的241种碱基重复模式中,以(CG/CG)n比例最高(10.97%);以六核苷酸类重复数量最多(35.64%),以(ACCACG/CGTGGT)14最长(84 bp)。在1 887条含SSR的Unigene中,115条能被基因本体(GO)分类注释到细胞代谢进程、核酸结合等;1 223条Unigene能被注释到219个KEGG通路图中,其中314条注释到新陈代谢,297条注释到遗传信息处理。结论茯苓转录组SSR的类型丰富、多态性潜能较高,关联功能相关基因的SSR开发对茯苓目的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具有巨大潜力。
何海郭继云马毅平周梦春王沫舒少华
关键词:茯苓SSR转录组生物信息
用RT-PCR技术研究水稻中抗病基因同源序列DFR-1、Os Mlo-1所在基因的功能被引量:1
2005年
DFR-1、OsMlo-1分别是最近从水稻中克隆的玉米Hm1和大麦中Mlo抗病基因同源序列,这两个序列与两个已报道的水稻抗稻瘟病数量性状位点(QTLs)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表明它们所在的基因可能参与抗病反应.为了进一步研究水稻DFR-1、OsMlo-1所在基因的功能,在DFR-1、OsMlo-1假定的外显子上设计引物,通过RT-PCR技术,研究在接种白叶枯病(Xan-thomanasoryzapvoryzae)菌株PX099以及接种稻瘟病(Magnoparthegrisea)菌株V86013前后,水稻品种IRBB13和水稻品种明恢63中DFR-1、OsMlo-1所在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在接种白叶枯病菌株PX099的水稻品种IRBB13中与DFR-1对应的基因是诱导增强的;在接种稻瘟病菌株V86013的水稻品种明恢63中与DFR-1、OsMlo-1对应的基因是诱导增强的.进一步表明DFR-1、OsMlo-1所在的基因可能参与水稻抗病反应.
刘卫东
关键词:水稻RT-PCR抗病反应
苎麻属植物RAPD-PCR反应体系的双重正交法优化
2010年
以苎麻属植物为材料,研究苎麻属植物RAPD分析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差异性材料DNA为模板和双重正交优化设计的方法。建立苎麻属植物RAPD-PCR反应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含Taq DNA聚合酶1.5U,Mg2+2.1 m mol/L,dNTP 0.2μmol/L,Primer 0.75μmol/L,模板DNA 150 ng。最佳扩增程序:先94℃变性4 min,再94℃变性45 s,37℃复性45 s,72℃延伸90 s共36个循环,最后72℃延伸5 min,4℃保存。经检验,该体系能适应苎麻属多个种植物的RAPD-PCR的正常扩增。
蒙祖庆刘立军汪波彭定祥
六斑月瓢虫对黄胸蓟马若虫的室内捕食作用研究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为明确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的捕食作用及生物防治潜能。【方法】室内系统研究六斑月瓢虫不同虫态对黄胸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自身密度和种内干扰反应。【结果】六斑月瓢虫对黄胸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六斑月瓢虫4龄幼虫与成虫分别对黄胸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能力(a′/Th)较强,分别为578.04头和1852.80头,捕食上限(1/Th)最大,分别为400.00头/d和2000.00头/d。六斑月瓢虫对黄胸蓟马的捕食量与黄胸蓟马猎物密度呈正相关,但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六斑月瓢虫高龄若虫与成虫对黄胸蓟马表现出较高的寻找效应。六斑月瓢虫对黄胸蓟马的捕食作用存在种内干扰反应,具体表现为天敌昆虫密度与其对黄胸蓟马的捕食率呈现负相关,该干扰反应符合Hassell模型方程。【结论】六斑月瓢虫对黄胸蓟马若虫具有较强的的生物防治潜能,所获结果为蓟马类害虫的可持续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善光付步礼邱海燕杨石有马晓彤周世豪唐良德张方平刘奎
关键词:六斑月瓢虫捕食作用生物防治
水稻生产碳中和现状及低碳稻作技术策略被引量:45
2021年
稻田固碳减排,是国家实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推动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绿色生产,本文在界定水稻生产碳源、碳汇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中下游省(市)区域碳排放及碳中和现状,解析了不同稻作模式的碳排放特征,评估了不同农艺措施对稻田固碳减排的影响及潜力,提出并构建了“增汇、减排、降耗、循环”的低碳稻作体系。基于文献统计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省(市)区域的碳中和水平为-1.52~1.75 Mt C-eq;区域内稻作模式的碳中和水平为-401~2673 kg C-eq/(hm^(2)·a);总体而言,免耕、秸秆还田、氮肥减施、间歇灌溉及稻田种养等农艺措施均可实现碳盈余,表明通过合理农艺措施、优化布局稻作模式,能够提高水稻生产碳中和水平。
陈松文刘天奇曹凑贵凌霖王斌
关键词:农艺措施
植物细胞壁沟槽结构与生物质利用研究展望被引量:12
2014年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质的主要成分,不仅对植物形态学起中心调控作用,还对植物机械强度、纤维品质和生物质综合利用起决定性作用.本文将简要介绍植物细胞壁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重点分析细胞壁关键结构因子,原创性提出植物细胞壁纳米级沟槽结构模型与生物质酶解分子机理,并探讨遗传改良植物细胞壁结构的新方法与新途径,旨在从本质上极大提高生物质综合利用效率,改良棉花纤维品质和增强作物抗逆能力.
王艳婷徐正丹彭良才
关键词:植物细胞壁生物质能能源作物棉花纤维品质
不同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大斑芫菁生长发育的联合作用被引量:13
2002年
在室内人工饲养大斑芫菁 ,研究了不同温度、土壤含水量对大斑芫菁生长发育及其卵的孵化率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 :大斑芫菁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温度、土壤含水量的要求有所不同 ,1~ 6龄幼虫发育速率最快时的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依次为 :3 2 .6℃、6% ;3 5 .6℃、6% ;3 6.3℃、6% ;3 8.0℃、6% ;3 5 .6℃、6% ;3 8.0℃、7.1 % ,蛹发育速率最快时的温度、土壤含水量为 3 7.1℃、6%。卵孵化率最高时的温度、土壤含水量为 3 4.0℃、1 2 % ,卵发育速率最快时的温度、土壤含水量为3 3 .2℃、7%。
周游雷朝亮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大斑芫菁生长发育人工饲养药用昆虫
不同核盘菌菌株及其近缘种的RAPD分析被引量:37
2000年
本文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 DNA( RAPD)技术分析了 7个生物学性状差异较大核盘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遗传多样性 ,并同三叶草核盘菌 ( S.trifoliorum)、小核盘菌 ( S.minor)的代表性菌株和莴苣上的一种产菌核病原菌的代表菌株 L et- 19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4 0个引物中 8个引物能稳定地从供试菌株中扩增出多态性 DNA片段。通过分析这些多态性片段可以看出 7个供试核盘菌菌株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幅度为 0 .50 52~ 0 .7931,而核盘菌、三叶草核盘菌 ,小核盘菌和 L et- 19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幅则为 0 .194 2~ 0 .3853。莴苣上的菌株 Let- 19的 RAPD图谱同供试其它种的菌株既存在明显差异的 DNA片段电泳带 ,又显示出一些位置一致的 DNA片段电泳带。因而 Let- 19同核盘菌属真菌的亲缘关系较近。供试的引物中 OPL14既能介导从供试的 7个核盘菌菌株和 3个近缘种的 3个菌株的 DNA样品中扩增出相同的 DNA片段 ,又能扩增出种或菌株特异性 DNA片段。因而 RAPD技术适于研究核盘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分析核盘菌属真菌的亲缘关系。
李国庆王道本姜道宏黄鸿章R.S.Erickson易先宏周启
关键词:核盘菌近缘种RAPD
共56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