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07007)

作品数:17 被引量:228H指数:10
相关作者:赵丽梅孙寰王曙明王跃强李建平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大豆
  • 7篇不育
  • 6篇不育系
  • 5篇雄性不育
  • 3篇性状
  • 3篇雄性不育系
  • 3篇杂种
  • 3篇杂种优势
  • 3篇种质
  • 3篇细胞学
  • 3篇细胞学观察
  • 3篇花粉
  • 3篇传粉
  • 3篇大豆不育系
  • 2篇豆种
  • 2篇杂交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种质资源

机构

  • 6篇吉林省农业科...
  • 3篇安徽省农业科...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大同医学专科...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5篇孙寰
  • 5篇赵丽梅
  • 4篇李建平
  • 4篇王跃强
  • 4篇王曙明
  • 3篇李茂海
  • 3篇周蓉
  • 3篇周新安
  • 3篇沙爱华
  • 3篇王贤智
  • 3篇李贵全
  • 3篇张磊
  • 3篇张小娟
  • 2篇李艳花
  • 2篇黄志平
  • 2篇张宝石
  • 2篇李杰坤
  • 2篇黄梅
  • 2篇胡晨
  • 2篇王芳

传媒

  • 5篇大豆科学
  • 3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大同医学专科...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2003年全...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然条件下大豆花粉的田间漂移被引量:12
2006年
将带有固定液的凹形载玻片放置于开花期间大豆田间的不同位置,通过统计载玻片上截获花粉的数量,推测风为大豆传粉的可能性。结果表明,2002年在大豆生产田,每小时每平方毫米截获花粉的数量为0.004个;不同高度截获花粉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在相同时间内,40cm高处截获花粉的数量是26cm高处的2倍;2003年在不育系和恢复系1∶1相间种植的杂交大豆制种田,累计120分钟没有截获到大豆花粉。
赵丽梅孙寰王曙明王跃强彭宝程延喜黄梅
关键词:大豆传粉
高油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被引量:10
2007年
开展高油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有利于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油脂企业效益;利用筛选和鉴定出的高油大豆种质资源和优异的外引品种资源材料进行杂交、复合交时基因的重组、累加、互补与突变等遗传效应,对后代(F6)进行品质化验分析,从中鉴定出油份含量在22.5%以上的高油大豆创新种质资源,并利用创新种质资源进行审定推广成为高油大豆新品种,改良了遗传组成,拓宽了高油大豆血缘,为今后高油大豆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袁明
关键词:高油大豆种质资源
湖北省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7
2006年
利用SSR标记和UPGMA聚类分析,对64份湖北省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7对SSR引物扩增出166条多态性带,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Simpson指数为0.2406-0.9037,平均值0.6960;Shannon—weaver指数为0.4800-2.4684,平均值1.4538。聚类分析将湖北省地方大豆品种分为3个类群,包括鄂中南江汉平原大豆类群,鄂西北大豆类群以及鄂东、鄂南和鄂西混合类群。江汉平原大豆地方品种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周蓉张小娟王贤智沙爱华周新安涂赣英
关键词:大豆种质资源SSR
M型杂交大豆应用技术研究
自1989年发现大豆细胞质不育材料后,经过连续多年的研究,已于1997年育成不育系W931A等,并实现了三系配套;自1998-2003年通过回交和测交已先后育成29份不育材料、45个恢复系及27个强优组合。其中已有2个组...
张磊戴瓯和黄志平李杰坤张丽亚胡晨
关键词: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杂种优势
文献传递
田间开放条件下大豆不育系制种技术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82A和其保持系JLCMS82B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田间开放条件下对不同苜蓿切叶蜂释放量和父母本种植方式下的制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蜂量处理之间不育系结实率和不育系与保持系总产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育系间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保持系与不育系不同行比处理间的结实率以及不育系与保持系总产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不育系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放蜂量与行比间的互作差异不显著。不同放蜂量下,每公顷放3万头蜂时不育系的结实率、产量及总产量达最高;不同行比下,不育系间的产量差异并不显著,而父母本1:1时不育系的结实率和总产量最高。综合评价,在每公顷释放3万头苜蓿切叶蜂并以父母本1:1行比种植时,不育系的结实率、产量以及不育系加保持系总产量均达最高,制种效果最佳。
王曙明王跃强李建平李茂海孙寰赵丽梅张宝石
关键词: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结实率
M型杂交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初步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用M型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测配的37个杂交组合的F1籽粒及其相应父本进行品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油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628 );杂交大豆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与父本及中亲值相比,具有一定的正向优势,其杂种优势与父本含量的高低呈显著负相关;杂交大豆在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蛋白质和油分含量趋于中亲值,且比父本略有提高。
张磊黄志平李杰坤胡晨戴瓯和
关键词:杂交大豆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杂种优势杂交组合
熊蜂和苜蓿切叶蜂在网室内对大豆不育系授粉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报道了熊蜂和苜蓿切叶蜂在网室内对大豆不育系授粉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昆虫都是大豆不育系的有效传粉昆虫,用它们授粉后可使网室内大豆不育系的单株结荚数和单株粒数明显提高。释放熊蜂的不育系大豆平均单株结荚数和粒数分别为21.3个和43.1粒,释放苜蓿切叶蜂的不育系大豆平均单株结荚数和粒数分别为56.8个和128.2粒,苜蓿切叶蜂的授粉效果显著高于熊蜂。
杨桂华李建平李茂海曲文利毕良臣
关键词:大豆不育系传粉昆虫授粉效果
大豆抗疫霉病菌的生理生化机制被引量:7
2005年
从大豆膜质过氧化水平和保护酶体系的变化,分析了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在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条件下生理生化反应,以探索抗病品种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结果证实,苯丙氨酸酶是诱导大豆产生全株抗性的重要酶,在接种疫霉病菌后,抗病品种苯丙氨酸酶活性迅速增强,诱导植株产生抗性。
刘丽君吴俊江高明杰
关键词:大豆抗性机制
以PCR为目的的大豆叶片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4
2004年
模板DNA的质量直接影响PCR扩增的结果,而不同提取方法及其缓冲液的成份与浓度对提取DNA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以5个栽培大豆品种的叶片为材料,比较分析了SDS与CTAB两种提取方法以及不同浓度CTAB提取缓冲液对所提取的DNA质量的影响,并通过PCR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用1%(W/V)、2%(W/V)浓度的CTAB提取缓冲液和1.25%(W/V)SDS提取缓冲液所提取的大豆叶片DNA的质量较好,均能满足PCR扩增模板的需求,其中以1.25%(W/V)SDS提取得到的大豆叶片DNA质量最好,以其为模板扩增的效果最佳,而4%浓度的CTAB不适宜提取大豆叶片DNA。
王晓丹王晓丹吕慧颖张敬
关键词:PCR大豆叶片DNA缓冲液
大豆光敏雄性不育株88-428BY-827小孢子母细胞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19
2004年
以长光照条件下的大豆光敏雄性不育88-428BY的雄性可育株为对照,对其短光照条件下的雄性不育株进行了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结果表明,88-428BY-827雄性不育株花粉败育在发育各个时期都发生。88-428BY-827雄性不育株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的行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异常现象:联会异常、单价体、三价体、染色体落后、染色体粘连、染色体桥、染色体不均等分离等;单核小孢子阶段小孢子饱满、细胞核内染色体明显且超出正常的染色体数目;少数小孢子的萌发孔为4个;成熟的花粉粒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甚至形成二合体、三合体、四合体的复合花粉粒;前期Ⅰ、小孢子时期的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异常现象发生频率最高,其它时期的不正常也均存在,但不如上述两个时期频繁。
王芳卫保国李贵全李艳花
关键词:大豆细胞学观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