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739)
- 作品数:13 被引量:99H指数:6
- 相关作者:孙国平范璐璐徐玥吴圣马泰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自噬抑制剂在内质网应激状态下对肝癌HepG2细胞和正常肝细胞L-02作用的差异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自噬在内质网应激(ERS)状态下对肝癌Hep G2细胞和正常肝细胞L-02作用的差异。方法体外常规培养的人肝癌Hep G2细胞和正常肝细胞L-02,分别给予衣霉素(TM)单药和TM联合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TM+3-MA)或氯喹(TM+CQ)作用12、24、48 h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蛋白LC3的变化。结果 TM可引起Hep G2细胞和L-02细胞死亡并呈时间依赖关系,3-MA或CQ均可增加TM对Hep 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24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TM+3-MA组(60%)、TM+CQ组(72%)、TM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于L-02细胞,其存活率分别为83%、84%、83%,活力没有明显差异;流式细胞术显示TM+3-MA、TM+CQ和TM组对Hep G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5%、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L-0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17%、16%,未见明显差异;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TM作用引起两种细胞自噬增加,自噬抑制剂3-MA与CQ可引起两种细胞自噬作用减弱。结论自噬抑制剂(3-MA或CQ)均可显著增加TM对肝癌Hep 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但对正常肝细胞L-02的生长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噬在ERS状态下可对肝癌细胞的生存提供保护,但对正常肝细胞无保护作用。
- 李文成刘加涛高爽于瀚卿吴圣范璐璐孙国平
- 关键词:肝癌
-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 rAd-p53联合顺铂与单药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用RevMan5.2软件对数据进行 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篇 RCT,总计53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Ad-p53联合顺铂组与单药顺铂组相比,胸腔积液总缓解率前者高于后者(RR =1.67,95% CI 为0.90~2.01;Z =5.51,P =0.00001);Kamofsky 评分改善率前者高于后者( RR =1.76,95% CI 为1.45~2.14;Z =5.69,P 〈0.00001);发热发生率前者高于后者(RR =3.10,95% CI 为2.25~4.27;Z =6.94,P 〈0.00001);两组胸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99,95% CI =0.5~1.96,Z =0.04,P =0.97);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1.16,95% CI =0.90~1.50;Z =1.13,P =0.26),骨髓抑制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1.09,95% CI =0.81~1.47;Z =0.59,P =0.55)。结论现有研究表明,rAd-p53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优于单药顺铂,发热均为自限性,安全性好,值得晚期恶性肿瘤伴胸腔积液患者治疗的临床推广。
- 朱艳哲孙国平
- 关键词:顺铂META分析重组人P53腺病毒
- 长链非编码RNA与肿瘤
- 2014年
- 长链非编码RNA (IncRNA)是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它广泛参与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证实IncRNA与肿瘤密切相关,并显露出作为肿瘤诊断和治疗新靶点的潜能.
- 徐玥仲飞孙国平
- 关键词:肿瘤基因表达调控长链非编码RNA
- miR-107对HepG2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miR-107对HepG2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对CDK6蛋白表达的调控。方法将50 nmol/L的miR-107 mimics或阴性对照序列由Lipofectamine 2000转染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qRT-PCR法检测转染后HepG2细胞内miR-107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转染后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CDK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转染后24 h,miR-107 mimics转染组细胞内miR-107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iR-107mimics转染组HepG2细胞增殖受抑制(P<0.05),处于G0/G1期的细胞增多(P<0.05),CDK6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miR-107能够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HepG2细胞G0/G1期阻滞,这可能与其抑制CDK6蛋白的表达有关。
- 贾振亚曹静范文洁徐玥范璐璐孙国平
- 关键词:肝癌增殖细胞周期
- mir-130a-3p及smad 4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考察mir-130a-3p及靶基因smad 4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表达及相关性,并分析两者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石蜡组织包埋的51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提取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mir-130a-3p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 Vision(IHC)法测定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mad 4表达,分析两者相关性、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总生存时间(OS)之间的关系。结果 mir-130a-3p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1.38±0.1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2.48±0.16)(P<0.001)。在肝癌组织中,smad 4阳性表达率为72.5%(37/5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1.0%(26/51)(P<0.05)。mir-130a-3p和smad 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s=-0.431,P<0.05)。mir-130a-3p和smad 4的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TNM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癌栓及病理分级无关。肝癌组织中mir-130a-3p高表达患者中位OS(25.6个月)较低表达组(23.1个月)延长,但差异无统计意义;smad 4阴性表达组中位OS(26.7个月)较阳性表达组(20.0个月)显著延长(P<0.05)。结论 mir-130a-3p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通过调控smad 4的表达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mir-130a-3p有望成为肝癌潜在的治疗靶点及预后判断因子。
- 周争光汪蕊李玉梅杨燕苏方赵福友吴穷孙国平
- 关键词:SMAD肝细胞肝癌
- miR-19b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miR-19b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前期miRNA芯片结果提示丹皮酚处理后人肝癌HepG2细胞的miR-19b表达增加,采用qRT-PCR验证丹皮酚处理HepG2细胞的miR-19b表达改变;将hsa-miR-19b mimics瞬时转染HepG2细胞,采用qRT-PCR验证转染效率,MTT比色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率,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qRT-PCR验证62.5 mg/L丹皮酚处理人肝癌HepG2细胞24 h后miR-19b差异表达明显。过表达miR-19b可以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结论丹皮酚作用可以引起肝癌细胞miR-19b表达出现差异性表现。过表达miR-19b可能是丹皮酚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的部分机制。
- 曹静贾振亚范文洁徐玥范璐璐孙国平
- 关键词:肝癌HEPG2丹皮酚细胞凋亡
- 血小板增多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增多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比较119例血小板增多肺癌患者与123例血小板正常肺癌患者血小板指标的变化,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压积(t=14.03,P<0.001)、血小板平均体积(t=10.29,P<0.001)和血小板分布宽度(t=7.58,P<0.00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增多与患者的TNM(tumor node metastasis)分期(Z=-5.14,P<0.001)、淋巴结转移(X2=4.25,P=0.039)、远处转移(X2=6.08,P=0.014)以及是否吸烟(X2=5.42,P=0.020)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两组患者的生存期分布有差异(X2=4.51,P=0.034);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小板增多的肺癌患者其死亡风险是对照组的1.002倍(RR=1.002,P=0.005)。结论血小板计数的增多通常伴随着血小板形态的异常,且血小板增多与肺癌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吸烟等因素相关,血小板计数是肺癌患者独立的不良预后指标。
- 于瀚卿李笑秋黄亚玮孙国平
- 关键词:血小板增多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PD-L1和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4
- 2015年
-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51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74例转移淋巴结标本,以及20例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PD-L1和PD-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关系。结果 PD-L1和PD-1在胃癌细胞及癌间质淋巴细胞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阳性率分别为60.93%和38.41%;癌旁组织不表达PDL1和PD-1;在转移淋巴结的表达与对应肿瘤组织一致,一致率分别为82.43%和87.84%。胃癌组织PD-L1和PD-1表达不相关。PD-L1表达与p TNM分期、浸润层面、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脉管癌栓相关(P<0.05),PD-1与各临床指标不相关。结论 PD-L1和PD-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PD-L1可能成为预测胃癌进展和预后的新分子标志物,阻断PD-L1/PD-1信号通路有望成为胃癌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 吴圣邵婧怡王芳范璐璐孙国平
- 关键词:胃肿瘤PD-L1PD-1免疫逃逸
- 依托泊苷软胶囊单药二线治疗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依托泊苷软胶囊(VP-16)单药口服二线治疗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65岁)复发SCLC患者39例,均为一线治疗结束至少3个月后复发患者。给予患者VP-16 70 mg/m2,1次/d口服,每个周期用药7 d,每21 d重复,重复治疗直至病情恶化或出现无法耐受毒副作用或患者拒绝为止。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观察临床获益率(DCR)、总反应率(ORR)及安全性。结果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2例(30.77%),稳定(SD)12例(30.77%),进展(PD)15例(38.46%),ORR为30.77%,DCR为61.54%,PFS为2.8个月,OS为7.3个月;一线方案含VP-16组CR 0例,PR 4例(16.67%),SD 7例(29.17%),PD 13例(54.16%),ORR为16.67%,DCR为45.84%,PFS为2.0个月,OS为7.0月;一线方案不含VP-16组CR 0例,PR 8例(53.33%),SD 5例(33.33%),PD 2例(13.33%),ORR为53.33%,DCR为86.66%,PFS为3.0个月,OS为8.0个月。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最常见的毒副反应较,Ⅲ~Ⅳ级占7.7%,1例出现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无Ⅲ~Ⅳ级血小板减少。无Ⅲ~Ⅳ级非血液学毒性。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依托泊苷胶囊单药口服可考虑作为老年复发SCLC患者的二线治疗安全有效的选择之一。
- 丁宁孙国平
- 血清胸苷激酶1在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检测作为肿瘤细胞增殖标志物对肿瘤早期预测的意义,探讨血清TK1的含量与肿瘤病种、复发转移、临床分期及临床治疗效果评估的关系。方法应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测定144例肿瘤患者(肿瘤患者组)和67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TK1的水平,分析血清TK1与肿瘤患者各生物学行为参数的关系。结果肿瘤患者组和对照组在血清TK1水平及阳性表达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K1浓度与年龄呈正相关性(P<0.01)。肿瘤患者TK1的表达在不同病种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复发或转移的患者血清TK1阳性表达率与无复发或转移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及肺癌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各组血清TK1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患者治疗后不同临床疗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进展)的患者血清TK1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K1可用于对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血清TK1检测可作为临床上对肿瘤增殖程度及复发监测的手段之一。
- 朱艳哲马泰张从军孙国平
- 关键词:血清胸苷激酶1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