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2011KJCX002)
- 作品数:19 被引量:129H指数:8
- 相关作者:陈晓阳陈丽君廖柏勇刘明骞邓小梅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嘉应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种源刨花润楠苗期生长及叶片性状变异的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以刨花润楠主要分布区的14个种源为研究对象,在广州增城开展种源试验,通过对14个种源的刨花润楠苗高、地径、叶面积、叶周长等性状进行观测,分析不同种源苗期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3个生长性状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系数相当,其种源间和种源内生长性状变异均较丰富;8个叶片性状种源间的变异系数为17.52%~44.71%,不同种源间叶片性状亦变异明显;生长性状的种源遗传力均大于0.750,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刨花润楠的苗高、地径等苗期生长性状受自身遗传控制,且不同种源间变异明显,种源选择潜力较大。刨花润楠苗期生长性状的地理及气候变异趋势不明显,表现出随机现象;苗木生长性状与叶片大小呈负相关,即叶片越大、叶柄越长,苗木生长有变慢的趋势;对种源苗期性状进行聚类,可将刨花润楠14个种源划分为5个类群;刨花润楠苗期生长及叶片性状有一定的地理趋势,但也有一定的随机性。以地径为标准对刨花润楠优良种源进行筛选,初步选出永春、兴安、昭平3个种源作为适宜广东地区造林的优势种源。
- 陈丽君刘明骞谢正生陈晓阳
- 关键词:刨花润楠种源生长性状叶片性状
- 苦楝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借鉴以往楝属文献报道的SSR引物,筛选高度多态性、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苦楝SSR引物,为苦楝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研究领域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设计进行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并利用该体系以8个不同种源的苦楝基因组DNA为模板,从135对候选SSR引物中进行引物筛选。[结果]苦楝SSR-PCR最优反应体系为:1.0μL 50 ng·μL^(-1)模板DNA,1.2μL 100μmol·L^(-1)引物,1.0μL 10 mmol·L^(-1)d NTPs,0.8μL 25 mmol·L^(-1)Mg^(2+),0.15μL 5 U·μL^(-1)Taq酶,1.5μL 10×Buffer,补dd H2O至15μL;最终筛选出15对具有高度多态性、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SSR引物。[结论]本研究成功优化了苦楝SSR-PCR反应体系,并成功筛选出15对适用于苦楝的SSR引物。
- 王芳廖柏勇李培刘明骞李俊成吴琳瑛林玮陈晓阳
- 关键词:苦楝SSR-PCR引物筛选
- 不同种源苦楝苗期生长性状变异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对10个种源苦楝苗期6个苗木生长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不同种源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种源间在6个苗木生长性状上的变异系数为12.31%~68.11%,除通直度外,不同种源5个性状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种源间的苗木生长性状的变异明显,苦楝种源选择具有较大的潜力,总体来看苦楝种源地理趋势不明显,表现出随机变异现象;不同种源苦楝种子及苗木生长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除通直度外的其他5个生长性状的种源遗传力超过45%,说明苦楝种源苗木生长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控制;种源株高和地径与采种点地理因子无显著相关性,地径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随采种点降水的增多,地径有增大趋势;以株高为标准对苦楝种源进行筛选,初步选出梧州、南昌、兴宁、歙县4个优良种源。
- 陈丽君刘明骞廖柏勇陈晓阳
- 关键词:苦楝苗期生长性状种源
- 苦楝种源果核及种子性状地理变异的研究被引量:26
- 2014年
-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苦楝的地理变异及其规律,对17个省份的70个苦楝种源的果核和种子的18个性状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苦楝不同种源间在果核和种子表型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多数性状的重复力大于85%,其中种子百粒重、果核宽的种源重复力较高,达到98%以上;其次是果核百粒重、种子大小性状;而棱粒比、果核果形系数b的重复力较小,分别为74.56%、49.14%。部分性状的种源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趋势:由东向西,果核的宽度和质量、种子宽度、果核皮厚度、果核单果棱数均有增大的趋势;由南向北,果核长度、种子宽度、种子质量、果核单果棱数和果核皮系数均有增大的趋势,种子趋于粗短的椭圆形;海拔由低到高,果核和种子宽度、果核质量、果核皮厚度、果核单果棱数呈增大趋势,果核趋于圆形,种子趋于粗短的椭圆形。根据苦楝果实的18个性状指标的聚类分析,可将70个种源划分为8类,种源类群间性状差异也显著。
- 陈丽君邓小梅丁美美刘明骞李俊成惠文凯廖柏勇陈晓阳
- 关键词:苦楝果核种子种源地理变异
-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刨花润楠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方法,对7个省份23个种源的刨花润楠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2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57条带,其中115条为多态性条带,占总条带数的73.24%;2)12对引物的多态性指数介于0.406~0.502,平均值为0.476;3)通过分子方差分析发现,刨花润楠种源内差异占总差异的72.19%,种源间差异占总差异的27.81%,种源内差异为刨花润楠差异的主要来源;4)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显示,23个种源的刨花润楠可分为4类:第1类为湖南、广东、广西的所有参试种源和江西多数种源,第2类为浙江参试的3个种源,第3类为江西婺源和安徽黄山2个种源,第4类为福建参试的4个种源,分类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地理趋势。本研究结果为刨花润楠种质资源的保存及良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 周鹏林玮朱芹周祥斌吴林瑛陈晓阳
- 关键词:刨花润楠
- 刨花润楠组织培养技术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以刨花润楠种子为外植体,采用丛芽发生途径,初步建立其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GA_3浸泡种子可显著提高发芽率,缩短发芽时间。子叶节最易诱导不定芽,诱导芽数最多。刨花润楠丛芽再生能力较弱,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多,整体情况较差。较为适宜的增殖方式为外植体在MS+6-BA 3.0 mg·^(L-1)+IBA 0.01 mg·^(L-1)+AgNO_3 1.0 mg·^(L-1)上预培养10 d,再转入MS+6-BA 3.0 mg·^(L-1)+IBA 0.01 mg·^(L-1)中培养,增殖系数可达3.52。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2 mg·^(L-1),生根率可达91%。
- 陈怡佳鲁好君赵帅湛欣邓小梅
- 关键词:刨花润楠基本培养基
- 刨花润楠SSR-PCR体系优化及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建立刨花润楠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从樟科树种SSR引物中筛选多态性高的引物,并对刨花润楠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对影响PCR反应体系的5个因素设置7个水平,利用正交设计L 16 (4 5)进行优化,确定最佳体系,并用该体系从187对候选引物中进行引物筛选。利用软件POPGENE1.32、PowerMarkerv3.25、FSTAT、GenAlex6.5、Structure2.3和POPTREE分别计算观测等位基因数目(Na)、观察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性信息量( PIC )、基因流(Nm),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刨花润楠最佳体系(20 μL)为: Taq 酶1.0 U、dNTPs 0.25 mmol·L -1 、Mg^ 2+ 1.25 mmol·L ^-1 、引物0.5 μmol·L^-1 、模板50 ng。最终筛选出12对具有多态性高的SSR引物。 Na、Ho、He和PIC 的平均值分别为15.083、0.576、0.751和0.722,表明种群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m 平均值为1.500,种群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UPGMA将24个种源聚为3类,与Structure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优化了刨花润楠SSR-PCR反应体系,并获得12对适用于刨花润楠的SSR引物,刨花润楠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种群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24个种源可聚为3类。
- 朱芹李培周鹏张俊杰阙青敏惠文凯陈晓阳
- 关键词:刨花润楠SSRPCR种群
- 黄樟种源、家系早期生长性状变异与初步选择被引量:12
- 2018年
- 比较广东省乳源县天井山林场、鹤山市宅梧镇、梅州市径南镇3个黄樟种源/家系试验林早期生长,为黄樟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个试验点中黄樟的树高、地径在种源间和家系间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种源、家系选择有效;地点、种源/家系、种源×地点、家系×地点互作的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宅梧试验林生长最好,径南次之,天井山最差。在3个试验点上,树高、地径种源遗传力存在差异,但均表现出树高遗传力高于地径遗传力。不同试验点的树高、地径与经纬度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性,地理变异趋势不明显。根据幼林长势及种源加性效应值和家系育种值,分别从3个试验点上初步选择出表现优良的种源和家系,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均大于优良种源。
- 王婧王婧陈晓阳李培邓小梅陈晓阳彭昌操
- 关键词:地理变异种源选择
- 苦楝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应用SRAP技术对苦楝Melia azedarach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鉴定等开展研究,对苦楝SRAP-PCR体系中的模板DNA、dNTPs、Mg^2+、引物和TaqDNA聚合酶5个组分浓度进行优化,建立适合苦楝的SRAP-PCR反应体系.【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反应体系中的5个因素分别设置8个浓度梯度水平,确定浓度范围后进行L16(4^5)正交试验设计,并对结果进行打分,确定优化体系.【结果和结论】SRAP对苦楝DNA浓度的要求不高,有一个较宽的浓度适宜范围;dNTPs在0.1~0.2mmol·L^-1范围内,能扩增出条带基本相同的清晰谱带;Mg^2+为2.0mmol·L^-1左右时扩增条带较清晰且数量多;引物介于0.48~0.64μmol·L^-1均能扩增出带型基本保持一致且清晰的谱带;TaqDNA聚合酶在0.50~2.00U范围内可以得到清晰的带型.根据正交试验设计16个处理的得分,确定优化的反应体系为:模板DNA 30ng、dNTPs0.125mmol·L^-1、Mg^2+ 2.25mmol·L^-1、引物0.48μmol·L^-1、TaqDNA聚合酶0.75U,反应总体积25μL.
- 陈丽君刘明骞廖柏勇邓小梅陈晓阳
- 关键词:苦楝SRAP-PCR正交试验设计
- 苦楝优良家系的初选被引量:2
- 2019年
- 为了在华南地区选择优良的种源和家系,了解苦楝(Melia azedarach)的地理变异及其趋势,研究对6个省(区) 24个种源的225个苦楝家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部分苦楝家系在雷州试验点生长表现良好,各性状在家系间及各效应项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与冠幅和树高相比,胸径、干形和枝下高受较强的遗传控制。根据多性状综合指数结果,初步筛选出23个优良家系,适宜在广东地区推广种植,在此基础上,以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遗传增益均大于前10%家系均值作为选择标准,进一步选出5个整体生长表现优于其他入选的优良家系。此外,214、227号等10个家系的整体生长水平较好,个别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有潜力的候选种源。
- 张娇娇何霞王成王鑫廖嘉明闫东方陈晓阳
- 关键词:苦楝家系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