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8051209)

作品数:17 被引量:145H指数:9
相关作者:万大方顾健人覃文新李锦军何祥火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基因
  • 9篇细胞
  • 7篇肝癌
  • 5篇肿瘤
  • 3篇新基因
  • 3篇基因表达
  • 3篇基因组
  • 3篇肝细胞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新生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染色体定位
  • 2篇肿瘤组织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相关基因
  • 2篇瘤组织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机构

  • 15篇上海市肿瘤研...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湖北省医学科...

作者

  • 15篇万大方
  • 13篇顾健人
  • 13篇覃文新
  • 8篇李锦军
  • 5篇何祥火
  • 5篇王俊茹
  • 4篇朱洪新
  • 4篇潘勇
  • 3篇葛超
  • 3篇胡建
  • 3篇杨艳华
  • 2篇张萍萍
  • 2篇姚明
  • 2篇周筱梅
  • 1篇李宏年
  • 1篇任功一
  • 1篇潘辉
  • 1篇王兴宇
  • 1篇许杨
  • 1篇霍克克

传媒

  • 8篇肿瘤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癌症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遗传

年份

  • 1篇2004
  • 4篇2003
  • 8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C3898基因的初步功能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初步研究HC3898基因的功能。方法 通过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裸鼠成瘤实验和计算机分析对HC3898基因的功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HC3898在蛋白质水平与酵母、果蝇、线虫中一些与细胞生长分化相关的蛋白质有很高的同源性。HC3898全长cDNA克隆转染SMMC-7721细胞能显著抑制集落的形成。转染HC3898基因的SMMC-7721细胞在裸鼠中的抑瘤率为50%,统计学差异显著。常规病理切片显示实验组瘤块中坏死灶内可见较多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在未坏死区可见散在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TUNEL染色证明有较多凋亡细胞。抽提实验组瘤块的组织DNA,经1.5%琼脂糖电泳分析,可发现典型的凋亡“阶梯状DNA条带”。结论 HC3898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提示它是与细胞生长分化相关的基因。
韩力薇覃文新李锦军黄弋姚明赵瑞皎万大方顾健人
关键词:转染细胞凋亡
新基因CT120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6
2003年
背景与目的:基因CT120是我们实验室从染色体17p13.3位点获得的一个细胞膜相关新基因,mRNA水平检测结果表明该基因在人正常肺组织中不表达,但在人肺癌细胞系SPC-A-1中高表达。本研究进一步从蛋白水平研究CT120在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CT120异位表达(ectopicexpression)与过表达(overexpression)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15肽,合成并偶联到大分子载体KLH上制成人工免疫原,制备鸡抗CT120多肽抗体;通过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CT120在不同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比较CT120在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通过集落形成试验研究CT120异位表达对NIH/3T3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生长曲线及裸鼠成瘤试验研究CT120过表达对A549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获得有效的鸡抗CT120抗体(IgY);CT120蛋白在不同肿瘤细胞系中表达程度不同,并在不同类型的肺癌组织中高表达;CT120基因异位表达显著促进NIH/3T3细胞的生长;同时CT120过表达对A549细胞在体内体外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基因CT120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一个人肺癌相关新基因。
何祥火李锦军解翼虎张锋锐曲淑敏唐耘天覃文新万大方顾健人
关键词:肺癌组织细胞生长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
肝癌相关基因HCAP1的定位克隆和初步功能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克隆和筛选位于染色体 17p13.3缺失区内的肝癌相关基因。方法 采用定位克隆的策略 ,通过PAC筛库和RACE(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s)方法克隆新基因 ;通过多组织膜片Northern杂交分析其组织表达谱 ,Southern杂交分析其在肝癌组织DNA水平上的变化 ,然后通过克隆集落形成实验与MTS法测定细胞生长速度 ,初步筛选其作为肿瘤相关基因的可能性。结果 克隆到一个基因HCAP1(HCC associatedprotein 1,先前又称HC5 6 ) ,GenBank登录号为AF177341。多组织膜片杂交显示该基因在多种组织中表达 ,其中胎盘、肝脏和肌肉中表达较高。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HCAP1基因在肝癌组织中存在缺失 ,比例为 2 5 .3% ;克隆集落形成实验与生长抑制率测定实验初步表明该基因能抑制肝癌细胞株Hep3B细胞的生长 ,抑制率为 31.8%。结论 HCAP1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是一个新的肝癌相关基因的侯选者。
王俊茹覃文新任功一潘勇何祥火胡建万大方顾健人
关键词:肝癌基因克隆基因缺失
高通量肿瘤组织-细胞系芯片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2
2002年
李锦军葛超万大方顾健人肿瘤组织-细胞系芯片技术研究组
干扰RNA对HepG2肝癌细胞内源性c-myc表达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2
2004年
目的 研究干扰RNA(RNAi)对HepG2细胞的c myc基因表达的干扰效应。方法 建立装载靶向c myc基因小干扰性RNA(siRNA)的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将此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株 ,以转染空载细胞作为对照。采用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c myc基因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检测AnexinV标记的凋亡细胞。结果 转染siRNA的表达载体可以抑制内源c myc基因在转录和转译上的表达 ,抑制率达 6 7%。c myc基因的表达抑制与HepG2细胞的凋亡相关联。结论 转染siRNA的表达载体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c myc基因的表达 。
许杨王益华高纪东叶珏朱红霞徐宁志王兴宇孙宗棠
关键词:干扰RNAHEPG2肝癌细胞肝细胞
新基因ANGPTL4的克隆及其在血管新生中的功能研究被引量:26
2002年
目的 克隆新基因ANGPTL4 ,并探讨其功能。方法 采用以细胞生长为基础的功能筛选方法筛选人胎盘cDNA文库 ,结合RACE PCR方法克隆到一个人全长新基因ANGPTL4 ,用RH PCR方法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 ;用原核表达系统对重组ANGPTL4进行蛋白表达 ;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试验、原代猪主动脉内皮细胞 (PAEC)体外迁移试验、PAEC体外浸润试验、PAEC体外管状试验及小鼠体内栓子形成试验探讨了新基因ANGPTL4对体内外血管新生过程的影响。结果 获取的人全长基因ANGPTL4定位于染色体 19p13 3,其原核表达产物对PAEC的体外增殖没有明显作用 (P =0 0 5 04 ) ,但ANGPTL4的 2 μg/ml剂量组对PAEC的体外迁移和浸润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P <0 0 5 ) ,对其管状结构形成也有程度不同的促进作用 ;对小鼠体内血管新生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朱洪新李锦军覃文新杨艳华何祥火万大方顾健人
关键词:血管新生体外新基因克隆人胎盘RACE
酵母LAG1同源的人类长寿保障新基因LASS2的克隆和功能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分离和克隆肝癌相关基因。方法 我们用高通量功能筛选和RACE(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s)方法从人肝cDNA文库中克隆到一个与酵母长寿保障基因LAG1高度同源的人类新基因LASS2 (homosapienslongevityassurancehomologue 2ofyeastLAG1)。结果 LASS2在正常人肝组织和肾组织中高表达 ,其表达谱不同于早先在人中克隆到的另一个与酵母LAG1高度同源的人类长寿保障基因LAG1Hs- 1。放射杂交基因定位显示LASS2位于人类染色体 1q11,酵母双杂交和GST结合实验发现LASS2蛋白能与细胞中的几个膜相关受体或转运体相互作用 ;另外 ,LASS2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的克隆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细胞的生长调控。结论 LASS2是一个新的肝癌相关基因。
潘辉覃文新霍克克万大方周筱梅张萍萍李育阳顾健人
关键词:染色体定位酵母双杂交肝细胞肝癌肝癌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减毒株S_(79)在几株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增殖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比较HeLa、SPC A1、ACHN、HT10 80 4株肿瘤细胞和wish、HELHES、HEK 4株正常人二倍体细胞对MuVS79病毒的敏感性和病毒对细胞的不同影响。方法 细胞感染病毒后用CPE实验和血球吸附实验研究病毒的复制情况 ,用空斑实验测定细胞裂解液的PFU ;用MTT实验 ,活细胞计数 ,流式细胞仪实验 ,TUNEL染色等研究MuVS79对细胞的影响。结果 MuVS79在 4株肿瘤细胞中的增殖能力明显 >4株正常人二倍体细胞 ,敏感顺序为ACHN >HeLa >HT10 80 >SPC A1>HEK>wish >HEL ,HES。染毒后 ,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用MTT实验测得HeLa、SPC A1、ACHN、HT10 80、HEK、wishHEL和HES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38.2 % 33.0 % 4 1.2 % 35 .6 % 7.2 % 5 .6 % 1.2 %和 1.4 %。感染MuVS79后可引起肿瘤细胞G1期细胞阻滞 ,与未染毒对照细胞比较凋亡发生率明显增高 ;而 4株正常人二倍体细胞凋亡发生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MuVS79具有选择地在肿瘤细胞中增殖和引起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
严银芳陈晓杨小清闫远芳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肿瘤细胞增殖
基因组半定量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的基因缺失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用 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抑癌基因的缺失状况。方法  PCR半定量技术。结果  10对标本有 5对发现缺失 ,80 %与 Southern杂交结果相符合。结论 半定量 PCR技术可以替代 Southern杂交 ,成为检测基因缺失的一种便利手段。
孙奋勇万大方覃文新顾健人
关键词:基因缺失聚合酶链反应肿瘤组织
高通量肿瘤血管新生研究技术平台的建立被引量:17
2001年
目的 建立高通量肿瘤血管新生研究的体内外技术平台。方法以VEGF,bFGF为血管新生因子,以Thalidomide血管新生抑制因子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系(RF/6A,SVEC)应用MTT试验,迁移试验,浸润试验和管状形成试验检测内皮细胞的各种特性;体内实验以鸡胚和C57BL/6小鼠为实验动物检测血管新生因子和抑制因子在体内对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VEGF和bFGF在体内和体外均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体外试验表明VEGF和bFGF对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浸润和管状结构形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小鼠体内栓子试验和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结果均表明,VEGF和bFGF对体内血管新生同样具有促进或刺激作用,和阴性对照相比主要表现在新生血管密度高、管腔大、管壁完整等;而Thalidomide在体内外均有明显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结论 本技术平台是一个高通量、经济、简便易行、实用的血管新生研究技术平台。
李锦军葛超朱洪新万大方顾健人
关键词:肿瘤血管新生VEGF动物实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