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3091)

作品数:8 被引量:59H指数:4
相关作者:洪晨邢奕司艳晓张莹莹李洋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脲酶
  • 2篇脲酶活性
  • 2篇微生物
  • 2篇酶活性
  • 2篇
  • 1篇电催化
  • 1篇电催化氧化
  • 1篇动力学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预处理
  • 1篇生化性
  • 1篇生物毒性
  • 1篇水力停留时间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土壤脲酶
  • 1篇脱氮
  • 1篇脱氮除磷

机构

  • 8篇北京科技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博汇特环...

作者

  • 6篇邢奕
  • 6篇洪晨
  • 5篇司艳晓
  • 3篇张莹莹
  • 2篇李洋
  • 2篇王志强
  • 2篇赵晓明
  • 2篇王康
  • 2篇李益飞
  • 2篇沈茜
  • 1篇刘敏
  • 1篇陈月芳
  • 1篇汪莉
  • 1篇樊荣
  • 1篇杨强

传媒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铁矿区内重金属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以密云水库上游某铁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了矿区内不同采样点的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土样中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的数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01×107~1.08×109copies/g干土和8.65×107~2.69×109copies/g 干土.重金属含量与氨氧化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分析以及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冗余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区内重金属污染改变了土壤中的氨氧化微生物的数量和结构.Cu污染对AOA的数量起到了显著抑制作用(r=-0.653*, P〈0.05),但是对AOB则没有明显作用;Zn污染对尾矿库区域土壤的AOA/AOB比值影响显著(r=-0.606*, P〈0.05);Cd污染改变了AOB的种群分布,降低了AOB 的多样性水平.土壤中 Cr 长期干扰并没有改变氨氧化微生物的数量和结构,但是明显得抑制了氨氧化速率,表明重金属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土壤生态系统的氮循环.
洪晨邢奕司艳晓李洋
关键词:ARCHAEA
电催化氧化预处理苯酚丙酮废水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电极的选择,催化活性炭粒子电极的制备,应用电催化氧化技术对某炼油厂含苯酚丙酮的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通过对5种金属催化剂进行比较,最终选择锰离子作为活性炭粒子的催化剂,提高了粒子电极的催化活性.通过研究4种影响因素:槽电压、pH值、曝气量、水力停留时间,对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槽电压取值为15V,进水pH值为5.5-6.5,水力停留时间为90min,曝气量为6m^3/(m^2·h).在最优条件下,废水COD_(Cr)去除率可达到80%,可生化性BOD/COD值从0.07上升到0.43,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生产废水中的酚类、芳香烃和醛类、酮类物质浓度都能降解到10mg/L以下,作为苯酚丙酮废水预处理效果显著,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陈月芳樊荣滕科均陈凯华潘建通迟金宝
关键词:电催化氧化预处理可生化性
土壤芽孢杆菌产胞外聚合物对Pb^(2+)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根据与细菌菌体结合的紧密程度,胞外聚合物(EPS)可以分为粘液层EPS(S-EPS)、松散附着EPS(LB-EPS)、紧密附着EPS(TB-EPS),以土壤芽孢杆菌作为实验菌株,研究了各层EPS在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对Pb^(2+)的吸附特性,建立了EPS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各层EPS吸附Pb^(2+)前后的表观形态的变化.当吸附温度为35℃、pH值为5.5时,S-EPS、LB-EPS、TB-EPS对Pb^(2+)的吸附量分别为91.35、100.61和90.28mg/g,表明LB-EPS对Pb^(2+)的吸附能力更强.各层EPS吸附Pb^(2+)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表明吸附过程分别受化学吸附机理控制和单分子层吸附控制,并通过Langmuir模型计算得到,S-EPS、LB-EPS、TB-EPS对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4.224、127.389和119.760mg/g.同时,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吸附前后各层EPS表观形态均差异明显,其中LB-EPS呈肺泡状,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因此更多的Pb^(2+)吸附在其表面.
洪晨李益飞司艳晓邢奕王志强张莹莹
关键词:EPSPB2+动力学SEM
铁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以密云水库上游某铁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了矿区内不同采样点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基因数量的变化,并结合土壤的理化性质与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微生物的基因数量与该地区的w(AP)(AP为有效磷)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细菌、放线菌的基因数量与该地区的内梅罗污染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二者R分别为-0.756(P<0.01)和-0.614(P<0.05)〕,而真菌的基因数量与内梅罗污染指数无显著相关性.采用PCR-DGGE研究了细菌、真菌、放线菌的群落结构变化,冗余度分析结果表明,内梅罗污染指数对细菌、放线菌的种群分布影响较大(P<0.05),对真菌的影响则较小.细菌、放线菌的种群多样性水平随着污染程度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微生物数量和结构的变化都表明,不同类群的微生物对重金属敏感程度为真菌抗性最强,放线菌和细菌次之.Cd和Cu污染抑制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多样性,而轻度Cr、Pb和Zn污染则促进了群落数量的增加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丰富.
邢奕司艳晓洪晨李洋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DGGE荧光定量PCR
不同粒度CuO及与乙基黄原酸钾复合污染对土壤脲酶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纳米氧化铜不同于常规的氧化铜,纳米氧化铜的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对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危害.本次通过向土壤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纳米氧化铜(N CuO)和微米氧化铜(M Cu0)(0,50,200,800,1600mg/kg干土)观察它们对土壤脲酶活性和細菌群落的影响.同吋,进一步研究了N CuO和M CuO分別与乙基黄原酸钾(PEX)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N CuO较M CuO对脲酶活性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只有M CuO浓度为1600mg/kg对脲酶的影响较明显.N CuO对脲酶活性的抑制可能与破坏细菌的細胞膜或刺激细菌产生活性氧,造成細菌細胞的衰退有关,N CuO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也较大.N CuO与PEX复合污染加剧了N CuO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使脲酶的活性大幅度降低,细菌的群落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N CuO及其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机制需进一歩研究.通过比较研究N CuO和M CuO的生态毒性,纳米颗粒的生态毒性更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邢奕王志强李益飞洪晨沈茜杨强
关键词:脲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
HRT对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基于改良Bardenph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而设计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以达到高效低耗的目的。实验研究了HRT(水力停留时间)对该装置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研究装置内微生物种群结构对脱氮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RT为11.3 h时为最优条件,COD、TN、TP去除率分别达到91.5%、46.7%、72.3%。通过对装置中的生物多样性的分析,表明好氧池内形成硝化反应系统并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好氧反硝化过程。
刘哲邵小青侯荣荣陈月芳
关键词:水力停留时间脱氮除磷
改良剂对土壤中Cu形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恒温连续培养的方法,以褐煤、腐殖酸、鸡粪为改良剂,探讨其对土壤中Cu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的加入均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土壤pH值及有机质的含量。添加改良剂后土壤中Cu-WAE的含量降低,Cu-RES的含量升高,且Cu各种形态的分配比例发生了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种Cu形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土壤中Cu-RED、CuRES受pH值影响较大,Cu-WAE、Cu-OXI受有机质影响较大。由再分配系数U可知,经褐煤、鸡粪处理后土壤中各种形态的Cu之间相互稳定,而经腐殖酸处理后各种形态的Cu之间不稳定,将会有较多的Cu-WAE进入到更稳定的形态中。添加改良剂的土壤中Cu的IR值大于CK中Cu的IR值,表明经过改良剂处理后的土壤中有较大比例的Cu结合在较稳定的形态中。3种改良剂对土壤都有较好的改良效果,有利于Cu的固定,降低了Cu的生物毒性。
王康汪莉邢奕洪晨司艳晓张莹莹沈茜赵晓明
关键词:改良剂土壤生物毒性
铁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某铁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比色法、微量热法对铁矿区内各采样点土壤酶活性及其微量热代谢活性指标进行分析,以探究不同区位重金属污染下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采样点土壤中w(Cu)、w(Cd)、w(Zn)、w(Cr)均超过北京市土壤相应背景值.在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的S6、S7、S8采样点,土壤脲酶、FDA酶(荧光素二乙酸脂酶)活性均较高,分别为0.64、1.22、0.64 mg/g和1.25、2.84、1.45μg/g.微量热代谢活性指标中,k(生长速率常数)在污染程度较低处的值均较高,而重度污染区域的S1、S4采样点的k为0.相关性分析显示,k是反映微量热中代谢热活性的最具代表性指标.RDA(冗余度分析)结果显示,w(Cd)、w(TN)、w(AP)、w(TOC)、内梅罗污染指数及w(Cu)是影响k、Pm(最大热输出功率)的主要因素.Cd、Cu污染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不同代谢活性指标对重金属的敏感程度表现为k最强,Pm、脲酶活性、FDA酶活性次之.
邢奕张莹莹司艳晓洪晨王康刘敏赵晓明
关键词:重金属脲酶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