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25B03)

作品数:17 被引量:233H指数:9
相关作者:李立会杨欣明李秀全李洪杰颜伟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小麦
  • 4篇种质
  • 4篇冰草
  • 3篇蛋白亚基
  • 3篇亚基
  • 3篇纹枯病
  • 3篇枯病
  • 3篇基因
  • 3篇谷蛋白
  • 3篇谷蛋白亚基
  • 3篇SSR
  • 2篇新种质
  • 2篇中国小麦
  • 2篇普通小麦
  • 2篇小麦纹枯病
  • 2篇麦谷蛋白
  • 2篇麦谷蛋白亚基
  • 2篇接种
  • 2篇接种方法
  • 2篇分子标记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东省种子管...
  • 1篇泰安市农业科...

作者

  • 7篇李立会
  • 5篇杨欣明
  • 4篇吴纪中
  • 4篇蔡士宾
  • 4篇吴小有
  • 4篇颜伟
  • 4篇李洪杰
  • 4篇李秀全
  • 3篇王辉
  • 2篇张仙义
  • 2篇孙宪印
  • 2篇王献平
  • 2篇张相岐
  • 2篇张先义
  • 2篇刘伟华
  • 2篇张玲丽
  • 2篇武军
  • 2篇任丽娟
  • 2篇陈怀谷
  • 2篇李斯深

传媒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青海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安徽科技学院...

年份

  • 7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麦42遗传背景中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的SSR标记检测被引量:17
2007年
硬粒小麦和节节麦是六倍体普通小麦的二级基因源,六倍体人工合成小麦遗传变异丰富、蕴藏着丰富的抗性基因,可供现代小麦改良利用。利用人工合成小麦基因资源与四川小麦杂交、回交,已育成了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42”。本文利用217对微卫星(SSR)引物检测“川麦42”遗传背景中人工合成小麦的导入位点,发现24个位点来源于人工合成小麦,占所用引物数的11.06%,远小于理论值25%。川麦42遗传背景中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在A、B和D染色体组分布频率不均衡,D组>B组>A组;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在川麦42各染色体间差异也很大,在1B、2B和5A染色体上分布较集中、片段较长,而在1A等11条染色体上则无导入位点;表明人工合成小麦的遗传位点并不按孟德尔遗传规律传至后代,人工选择压力导致遗传位点很大的偏分离行为。
廖杰魏会廷李俊杨玉敏曾云超彭正松杨武云
关键词:川麦42人工合成小麦微卫星DNA
ARz×扬麦158群体对小麦抗赤霉病性的QTL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通过单粒传法构建了含130个家系的ARzx扬麦158F。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并采用田间病圃自然发病和喷洒悬浮孢子液两种方法对该群体进行赤霉病田间抗性鉴定;利用SSR标记对群体中控制抗赤霉病性的QTL进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群体中各家系的病情指数在所有试验中都存在很大的变异,在2002年、2003年和2005年其变异幅度分别为20.0%-80.0%,10.6%-74.6%和33.2%-89.0%;不同年份间的病情指数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05);Xgwm114、Xgwm296、Xgwm111.2等15个SSR标记位点与群体抗赤霉病性显著相关,这些位点分别位于2DL、3BL和7DL等染色体上;经区间作图分析发现位于染色体7D上的Xwmc94-Xwmc273.2区间存在一个抗赤霉病QTL,它在3年试验中的LOD值分别为1.5、2.6和2.0,可解释病情指数变异率的5.8%、8.7%和6.7%,Xgwm114是与该抗赤霉病QTL紧密连锁的标记位点,位于该抗性QTL的峰佰及域.
吴纪中蔡士宾颜伟任丽娟陈怀谷吴小有张仙义
关键词:小麦抗赤霉病性QTL
小麦优良种质资源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被引量:38
2006年
目的分析近期育成的、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出农艺性状的186份优良小麦种质资源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和1B/1R异位分布情况,为广泛有效地利用这些新种质提供有用信息。方法采用SDS-PAGE方法对优良种质资源的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麦谷蛋白亚基进行品质评分;同时用黑麦1RS上特有的醇溶蛋白标记对上述材料进行1B/1R易位检测。结果供试材料在编码HMW-GS位点上具有较大的变异,共发现16个等位变异,形成30种HMW-GS组合形式。在Glu-1的3个位点具有2个及2个以上优质亚基的材料占38.7%(72份),其中烘拷品质评分为10分且具有高产、矮秆、抗病、抗逆等一个或多个突出农艺性状的新种质13份。携带有1B/1R易位的材料为68份,占供试材料的36.6%。结论这些结合有优异性状的优质材料将是中国小麦遗传育种的宝贵优质源。
张玲丽李秀全杨欣明李洪杰王辉李立会
关键词:小麦
普通小麦-黑麦抗白粉病异附加系的鉴定被引量:7
2005年
以抗病性强的奥地利黑麦(SecalecerealeL.)为父本,与陕麦611杂交、自交,在衍生后代中筛选出表型整齐一致且抗白粉病性好的株系1530W3和1493E3。研究表明,两个衍生系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已基本稳定,染色体构型为2n=44=22。采用122个SSR引物对两个衍生系及其亲本进行SSR分析,有5个引物在两个衍生系中可扩增出黑麦的特异性产物,结果表明,黑麦的遗传物质已经导入到普通小麦中。
吴金华吉万全王长有李凤珍
关键词:抗白粉病性黑麦异附加系SSR引物染色体构型衍生系
普通小麦-冰草衍生后代中抑制成穗新种质的外源物质检测与遗传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检测普通小麦Fukuhokomugi(Triticum aestivum L.)-冰草Z559(Agropyron cristatum L.Gaertn.)衍生后代中6个分蘖正常而成穗显著受抑制株系的外源物质,对成穗受抑制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方法】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微卫星(SSR)技术进行外源物质检测;以成穗受抑制小麦(♀)×京4841(♂)后代的F1与F2单株表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通过GISH和SSR分析,在成穗受抑制株系中检测出2个插入易位和6个SSR易位标记;成穗受抑制材料与京4841的杂交后代F1单株均表现为正常成穗,F2正常成穗植株与成穗显著受抑制植株比值为3﹕1。【结论】有一些冰草的染色体片段被导入普通小麦Fukuhokomugi中,抑制成穗性状的基因是1对隐性基因。
武军李立会王辉杨欣明李秀全刘伟华李洪杰
关键词:普通小麦冰草易位系隐性基因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24的SSR标记被引量:31
2005年
抗性鉴定表明,含有抗小麦条锈病基因Yr24的近等基因系Yr24/3*Avocet S对我国流行的条锈菌小种CY30、CY31和CY32均具有良好的抗性。遗传学分析证明,Yr24/3*Avocet S的抗条锈病性状为显性遗传。利用Yr24/3*Avocet S×感病品种铭贤169的F2群体进行SSR分析,筛选到2个位于目的基因两侧的标记Xgwm273和Xgwm11,遗传距离分别为6.1和7.1 cM。双侧分子标记的建立可为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更有力的分子选择工具。
刘亚萍曹双河王献平徐智斌张相岐井金学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SSR分子标记
小麦纹枯病不同接种方法的比较被引量:5
2007年
为了使鉴定方法简单、科学、可靠,选用了3种接种纹枯病的方法。即沟带接种法、土表接种法、牙签嵌入接种法,比较了不同抗性水平品种、不同接种方法之间发病率、病情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接种方法之间、不同品种之间发病率、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沟带接种法简单、粗放,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可以用于大量材料的初选。牙签嵌入接种法的发病率最高,平均发病率在90%以上,重复之间差异不显著,接种容易成功,重复性好,但试验鉴定要求细致、繁琐,工作量大。土表接菌法最为简单、方便,通过适当控制试验条件,可以获得满意的接种效果。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条件和试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接种方式。SW038、WHO6-7、Niavt14和CI12633等材料在三种接种方法下都表现抗病,可作抗病亲本在小麦育种中利用。
颜伟蔡士宾吴纪中张先义吴小有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接种方法发病率病情指数
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供试小麦品种(系)主要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被引量:22
2006年
根据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15个小麦品种(系)的品质化验结果,分析了小麦蛋白质含量、容重、稳定时间等9个指标间的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9个主要品质指标可以压缩成营养因子、加工因子、容重因子、吸水率因子,分别能够决定总变异的51.68%、21.77%、12.95%和7.42%,累计可以表达总变异的93.82%;并就各因子对品质指标的贡献作了详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个小麦品种(系)可以聚成5大类,4个主成分值在5类品种中的表现差异很大。因此,在品质育种选配亲本时,应注意协调品质因子的关系,又使组合亲本间保持一定的遗传距离。
孙宪印吴科钱兆国丛新军王超米勇李斯深
关键词:小麦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小麦抗纹枯病种质创新及QTL定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8
2006年
目的纹枯病已成为影响中国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创造抗纹枯病小麦种质,并探讨其抗性遗传特点,是启动小麦抗纹枯病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方法以中国育种中很少利用的ARz和Niavt14为纹枯病抗源,以大面积推广品种扬麦158等为受体亲本,通过复交组合,聚合抗病基因;用单粒传法构建含137个重组自交系ARz/扬麦158遗传群体为材料,以致病力较强的R-46菌株为纹枯病病原,分别用沟带接菌法和牙签接菌法进行抗纹枯病的接菌鉴定。结果创造出02P12、02P315等兼抗纹枯病、赤霉病或白粉病的新种质;ARz/扬麦158群体在牙签接菌法中,病情指数介于29.8%~64.4%之间,在沟带接菌法中,病情指数介于25%~75%之间,病情指数均呈正态分布,具数量遗传的特点;单标记分析法对97个在抗感池或亲本间呈多态性的位点进行回归分析,获得Xgdm67等11个与纹枯病抗性极显著相关的SSR标记,能解释群体纹枯病病情指数变异的5.0%~13.0%,其中Xgwm247、Xgdm67、Xwmc94和Xgwm437在牙签接菌法和沟带接菌法的抗性资料中都能检测到;用MapManagerQTXb17建立了14条连锁区段,并用区间作图法检测到与小麦纹枯病抗病相关的2个QTL位点,其中,Xgdm67~Xbarc172之间的QTL在两种接种条件下都能检测到,LOD值分别为4.0和3.63,能够解释表型变异14.36%和12.3%;Xwmc94~Xwmc273.2之间的QTL只能在牙签法中检测到,其LOD值和贡献率分别为2.3和14.68%。结论初步认为在7D上存在抗小麦纹枯病的主效QTL。
蔡士宾任丽娟颜伟吴纪中陈怀谷吴小有张仙义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种质创新QTL分析病情指数
利用SSR标记检测渗入普通小麦的冰草遗传物质被引量:2
2007年
以日本普通小麦品种Fukuhokomugi为母本,以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为父本远缘杂交的后代再与其他普通小麦品种(系)杂交选育出8个遗传背景较复杂的小麦-冰草衍生种质材料。选取332对可扩增出冰草Z559特征带型的SSR引物,以8个小麦-冰草衍生材料及其所有亲本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13对SSR引物可分别在参试的所有8个小麦-冰草衍生材料中扩增出冰草Z559的特异PCR产物,说明在这些材料中都含有冰草的外源染色体片段,即四倍体冰草Z559的遗传物质已经转移到了普通小麦的遗传背景中。
吴昆仑
关键词:普通小麦冰草SSR标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