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勇
作品数: 43被引量:133H指数:6
  • 所属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相关作者

张涛
作品数:171被引量:629H指数:11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肝癌 肿瘤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化疗 恶性胸腔积液
程朋
作品数:95被引量:324H指数:10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肝癌 微波消融 肝细胞癌 化疗 超声引导
彭晶晶
作品数:34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肝癌 高强度超声聚焦刀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结肠肿瘤 肝转移
魏东
作品数:102被引量:33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晚期肿瘤 阿胶 恶性胸腔积液 疗效
苏晓妹
作品数:68被引量:41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消痰散结方 胃癌 肝癌 微波消融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索拉非尼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疗效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57例大肝癌(直径≥5 c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9例给予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28例给予单纯TACE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1.4%vs.14.3%,75.9%vs.50.0%)(P〈0.05)。观察组中位PFS为10.0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个月(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在Ⅰ~Ⅱ级,患者耐受良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疗效好,患者耐受性良好,安全可靠,能有效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谭勇张涛彭晶晶赵煜
关键词:索拉非尼化疗栓塞肝癌疗效
miR-1抑制SDF-1表达和分泌调控HMSC-bm向肝癌细胞迁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明确肿瘤抑制性micro RNA-1(miR-1)能否通过抑制SDF-1的表达和分泌,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bm)向肿瘤组织的转移。方法 (1)分别利用miR-1表达质粒pSuper-miR-1和miR-1反义寡核苷酸,在肝癌细胞系HepG2中过表达或下调miR-1,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检测肝癌细胞蛋白裂解物和培养上清液中SDF-1的表达和分泌水平;(2)构建融合SDF-1 3'UTR的pGL3重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将其与pSuper-miR-1共转染HEK293细胞,利用双萤光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重组萤光素酶的表达情况。(3)利用pSuper-miR-1或miR-1反义寡核苷酸转染接种于Transwell下层小室的HepG2细胞过表达miR-1或下调miR-1水平,检测Transwell上层小室HMSC-bm向下层小室HepG2肝癌细胞的迁移情况。结果 (1)在肝癌细胞,HepG2过表达miR-1能够显著抑制SDF-1蛋白表达和分泌,而下调miR-1水平则能够诱导SDF-1的表达和分泌。(2)miR-1能够抑制携带SDF-1 3'UTR的pGL3重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3)在Transwell下层小室的HepG2细胞中过表达miR-1后,上层小室中HMSC-bm向下层小室迁移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而下调下层小室HepG2细胞中miR-1表达水平,则明显增加HMSC-bm向HepG2肝癌细胞的迁移。结论 miR-1能够直接抑制肝癌细胞SDF-1的表达和分泌,并藉此降低肝癌细胞对HMSC-bm的趋化作用。
张涛李东彭晶晶宋晓峰李华杜敏吴敬波谭勇周进军许涛陈滔付曾强冯建琼刘煜
关键词:SDF-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
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诊断与治疗:附病例分析
2011年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报道我院2例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无特征性临床表现。组织学表现为瘤细胞呈椭圆形,瘤组织弥漫分布,瘤组织间常夹杂小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检查示CD21(+)、CD35(+)、clusteri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ki-67表达程度不一。手术加化疗后随访18个月,局部无复发,无全身其他系统转移。结论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形态学变化较大,诊断需要依靠详细的病理形态观察及多种免疫组化标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预后良好。
程朋罗克枢李焱苏晓妹谭勇高辉朱亚杰
关键词:免疫组化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76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影像学及AFP检查证实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行TACE治疗)和实验组(TACE+RFA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肿瘤完全坏死率、肿瘤缩小率分别为52.6%、7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1%、57.9%)(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31个月,高于对照组(25个月)(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显著,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谭勇张涛彭晶晶赵煜
关键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
高能超声聚焦刀联合灌注化疗治疗复发性膀胱癌12例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索高能超声聚焦刀 (HIFU)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复发性膀胱癌的价值。方法 使用HIFU治疗仪FEP BY0 1对复发性膀胱肿瘤进行治疗 ,治疗结束后一周用表阿霉素 4 0~ 5 0mg进行腔内灌注化疗。结果 经HIFU治疗后 ,12例血尿均逐渐减少 ,其中 9例完全停止 ,无皮肤烧伤、穿孔、大出血、疼痛等并发症出现。联合灌注化疗后完全缓解 3例 ,部分缓解 8例 ,有效率达 91 6 7%。
张涛叶鑫魏东程朋谭勇
关键词:高能超声聚焦刀灌注化疗复发性膀胱癌
唑来膦酸联合不同剂量姑息放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和低剂量放疗组,从放疗开始,所有患者均接受唑来膦酸(4 mg),28 d一周期共6周期。VAS评分和全身骨扫描用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放疗后疼痛评分、累积不良骨事件发生率,及骨扫描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联合唑来膦酸,高剂量放疗和低剂量放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二者疗效相当,但低剂量组治疗时间短,并发症较少。
彭晶晶魏东赵振国谭勇张涛
关键词:骨转移乳腺肿瘤唑来膦酸
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早期前列腺癌26例
2008年
目的: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HIFU)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活检证实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用FEB-BY02型超声聚焦刀实施了共计42次治疗。结果:活检证明26例患者治疗完全有效,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前列腺体积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HIFU能对早期前列腺癌进行无创的治疗,不易诱发严重的并发症,而且与其他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不同,HIFU可重复治疗。HIFU可能成为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一个有效的选择,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彭晶晶张涛魏东张汝程朋谭勇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强度超声聚焦刀
经皮穿刺微波凝固联合替吉奥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PMCT)术后联合替吉奥胶囊(S-1)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选择本中心2009年5月—2011年1月收治的56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PMCT术后联合替吉奥组(实验组,n=28)和单用PMCT组(对照组,n=28)。实验组PMCT术后口服替吉奥胶囊每日50 mg/m2,连续给药14天,停药7天,共化疗6个疗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7.85%(19/28)和35.71%(10/28),部分缓解率分别为25%(7/28)和21.42%(6/28),稳定率分别为3.5%(1/28)和28.57%(8/28),有效率分别为92.85%(26/28)和57.14%(16/28),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结论结肠癌肝转移患者PMCT术后联合替吉奥化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轻,是结肠癌根治术后伴肝转移有益的辅助治疗方案。
许涛张涛高辉周进军苏晓妹谭勇郑颖
关键词:结肠癌
男性乳腺癌5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谭勇贾叙锋
TGFβ1与Smad4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通过检测TGFβ1与Smad4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初步探讨TGFβ/Smad信号通路中TGFβ1与Co-Smad(Smad4)与HCC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及原位杂交法(ISH)检测41例HCC组织切片中癌与癌旁TGFβ1、Smad4蛋白、Smad4 mRNA的表达,5例外伤性肝破裂手术切除标本作正常对照。比较HCC组与对照组及HC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TGFβ1与Smad4蛋白、Smad4 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TGFβ1呈阴性表达,Smad4蛋白、Smad4 mRNA均呈阳性表达;TGFβ1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8.0%(32/41),在癌旁组织中为95.1%(39/41),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Smad4蛋白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8.8%(20/41),在癌旁组织中为78.0%(32/4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Smad4 mRNA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1.2%(21/41),在癌旁组织中为73.1%(30/4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肝组织比较,HCC组织中Smad4蛋白和Smad4 mRNA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Smad4 mRNA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在病理分级Ⅰ、Ⅱ级与Ⅲ、Ⅳ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Ⅲ、Ⅳ级阳性表达较Ⅰ、Ⅱ级降低;癌旁组织中Smad4蛋白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吸光度及Smad4 mRNA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HCC组织中(P<0.05)。HCC中Smad4蛋白、Smad4 mRNA与TGFβ1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TGFβ1过表达、Smad4表达缺失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程朋曾维政苏晓妹孙伟张谭艳谭勇张伶
关键词:肝细胞癌TGFΒ1SMA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