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050篇“ 高校科研评价“的相关文章
- 高校科研评价与新质生产力人才需求耦合机制探究
- 2025年
- 新质生产力人才,不仅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更是未来产业人才,成为新一轮产业竞速中的制胜关键,其理念之新、背景之新、价值之新,对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提出了更为与时俱进的要求。高校科研评价与新质生产力人才需求之间的耦合机制问题,是一个涉及教育、科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维度议题,包含新质生产力人才对高校科研评价的需求机制与高校科研评价对新质生产力人才的供给机制。这一机制的研究对于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这一关系来推动高校科研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米睿
- 关键词:高校科研评价
- 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2024年
- 科研评价体系作为高等学校评价教师科研工作的手段,是推动高等学校科研创新的关键机制之一,也对国家科技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现有科研评价体系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了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弊端。通过广泛调研和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的措施,即构建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倡导“五个坚持”,为新时代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 张松
- 关键词:高校科研评价科研评价体系
- 意大利高校科研评价的演变历程、运行机制和改革特色
- 2024年
- 高校科研评价关系着科研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对于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新公共管理思潮渗透和政府资助削减危机的背景下,意大利高校科研评价在学科分类、专家遴选、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方面不断演变。以最新一轮完成的VQR2015-2019科研评价为例,意大利形成了独有的科研评价运行机制,呈现出由政府主导的第三方独立机构组织,注重评价方法的科学可靠,强调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的鲜明特色。这启示我国高校科研评价改革创新过程中应加大力度培育第三方评价机构,建设配套制度体系;综合使用评价方法,树立科研评价质量导向;增加科研评价的社会影响力维度,追求科研评价的卓越价值。
- 张曙光陈露
- 关键词:高校科研评价
- 以信息技术推进高校科研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2024年
- 高校科研评价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通过构建更加合理的科研评价制度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科研评价管理改革,是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以石家庄铁道大学为例,通过优化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流程,持续推动科研评价观念转变、方式方法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了功能丰富、实用适用的科研评价服务平台,总结了高效、客观的科研评价过程和先进经验,对同类院校科研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 王书海李占华赵雅坤王辉赵霞
- 关键词:科研管理信息化
- 欧美高校科研评价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科研评价改革的启示
- 2024年
-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沿用的以论文收录数、引用率等量化指标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已无法满足将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的新时代发展要求,以质量、社会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已成为高校科研评价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国家政府的宏观引导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科研评价体系导向均回归到了对科研最原始的价值追求上,评价内容、评价指标日趋精细化。比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科研评价体系,建议建立以质量、社会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打造多元评价主体参与的长周期评价机制,并结合学科特点采用量质结合的分类评价手段。
- 陈韵安夏泰凤
-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下的高校科研评价改革研究
- 2024年
- 高校科研评价是高校科研管理和学术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高校知识生产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要求科研评价做出相应转变。该文审视了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下高校科研评价改革的价值意蕴,分析了高校科研评价改革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从坚持科研育人价值取向、健全分类评价机制、拓展多元评价主体、完善综合评价办法等方面提出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时期高校科研评价的改革路径。
- 蔡道锐刘爽
- 行政逻辑越位对高校科研评价的影响及对策
- 2024年
- 我国高速增长的学术产量离不开量化指标和绩效考核的作用,高校科研激励的指导思想亟需从单一的、问责式的行政管理思维向多元的、合作式的学术治理思维转变。高校应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导,针对行政逻辑主导下高校对教师的科研评价活动中评价主体行政化、评价手段单一化、评价结果功利化等问题,从行政逻辑和学术逻辑相通相容的角度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协商评价机制、健全多维分类综合评价手段、摒弃功利导向评价结果应用等,探寻高校科研评价改革的合理进路。
- 陈韵安夏泰凤
- 关键词:高校科研评价行政逻辑
-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域下高校科研评价变革思考被引量:1
- 2024年
- 高校科研评价是高校科研管理和学术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推动高校创新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要求科研评价做出相应转变,主要表现为科研评价主体从单一向多元转变、科研评价方式从同行向跨界转变、科研评价价值取向从学术影响向非学术影响转变等。这些转变促使高校科研评价做出变革:一是要适应变革趋势,构建多元的科研评价主体;二是要重申价值理念,突出科研评价的社会价值导向;三是要优化衡量标准,采用多向度的科研评价方法。
- 王慧朱玉山
- 关键词:知识生产模式高校科研评价学术治理
- “破五唯”视域下地方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对地方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进行深入剖析发现,在地方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中存在评价主体“行政化”、评价内容“同质化”、科学研究“功利化”等问题。文章从“破五唯”视角提出由传统定量评价向定量与定性并重评价转变的理念,倡导“破”与“立”双向策略,削减行政评价在科研考核中的权重,创新分类评价模式,强化学术诚信,激发学术创新,弘扬科学家精神,从而构建公正、激励性的地方高校科研评价体系。
- 龚一峰王刚周宏
- 关键词:地方高校科研诚信学术创新
- 知识生产视角下的高校科研评价:逻辑遵循与变革路径被引量:2
- 2024年
- 高校科学研究作为重要的知识创新活动,受到知识生产模式现代转型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知识生产模式的现代转型及其复杂样态投射到高校科研评价制度中,体现为学科、情景化、社会化、市场化等多重话语与逻辑的交织。高校科研评价须充分考虑大学学术的特殊性与知识生产的复杂性,超越单一视角,形成系统思维,在时间、技术、制度、价值等多维逻辑中探索变革路径。
- 王兴宇
- 关键词:知识生产高校学科
相关作者
- 林继志

- 作品数:14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
- 研究主题:高校科研评价 教学研究型高校 高校 创伤愈合 教学研究型
- 朱军文

- 作品数:49被引量:548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 研究主题:高校 科学计量学 产权结构 高校科研评价 本科教育
- 顾海波

- 作品数:64被引量:20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 研究主题:国际私法 冲突法 知识产权保护 最密切联系原则 教学改革
- 姜昱汐

- 作品数:26被引量:163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组合赋权 死亡率 最大熵原理 信息熵 层次分析法
- 赵越

- 作品数:25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沈阳市委党校
- 研究主题:行政指导 归责 类型化 高校 高校科研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