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6篇“ 煮散“的相关文章
- 中药煮散的历史渊源、应用特点及现代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中药煮散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溶出速度快,药材利用度高,可节省药材资源、降低医疗成本。如今我国优质野生中药材资源日益匮乏,造成中药材市场供需失衡,中药煮散具有不容忽视的研究与开发价值。本文通过综述中药煮散的历史渊源,与传统剂型对比分析煮散的应用特点,阐述煮散基于质量控制、药效学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现代化研究概况,探讨了煮散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传承与发展中药煮散、缓解中药资源紧张提供路径和参考依据。
- 谢翡翡卢晓莹何广铭叶聪吴润松孙冬梅罗文汇
- 关键词:中药煮散汤剂
- 中药煮散古今应用集要
- 本书分为上篇总论和下篇各论两部分,上篇对中药煮散的概念、应用历史和现代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对中药煮散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了论述和探讨;下篇各论中对常见的400余种中药煮散的应用历史和现代研究进行了详细整理。本书旨在促进中药...
- 黄志海
- 肺热清解煮散质量标准研究
- 2024年
- 目的建立肺热清解煮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桑白皮、野菊花和地龙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阿魏酸、桑皮苷A、芦丁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 C_(18)柱(250 mm×4.6 mm,5μm),阿魏酸、桑皮苷A、芦丁测定的流动相分别为乙腈-0.3%磷酸水溶液(23∶77,V/V)、乙腈-0.1%磷酸水溶液(10∶90,V/V)、乙腈-0.1%磷酸水溶液(34∶66,V/V),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16 nm(阿魏酸)、238 nm(桑皮苷A)、280 nm(芦丁),进样量为5μL。结果样品中桑白皮、野菊花、地龙的薄层色谱分离效果良好,特征斑点显色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阿魏酸、桑皮苷A、芦丁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320~0.3200 mg/mL、0.0083~0.0500 mg/mL、0.0520~0.3100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7,n=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低于3.0%(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9%,99.52%,99.63%,RSD分别为2.72%,1.08%,0.70%(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肺热清解煮散的质量控制。
- 赖岳晓刘佩沂郑雪青黄洁莹田素英梅全喜
- 关键词:阿魏酸芦丁
- 大黄煮散粒度优选及质量控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筛选大黄煮散的最佳粉碎粒度,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干膏率以及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5种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应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评分优选大黄煮散的最佳粉碎粒度;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相关质量控制方法,建立大黄煮散质量控制方法。结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分含量及干膏率结果,经综合分析,筛选所得大黄煮散的最佳粉碎粒度为:能全部通过4目筛,且混有能通过5目筛不超过20%的粉末。结论:优选出的大黄煮散粒度经验证符合生产要求,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稳定性及重现性良好,专属性较强。
- 窦霞周洁周晶晶杨锡仓靳子明
- 关键词:煮散
- AHP-熵权法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党参精准煮散工艺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优选党参煮散的最佳粒度及煎煮工艺。方法以加水量、浸泡时间及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总多糖、干膏率为考察指标,运用AHP-熵权法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确定党参煮散饮片的最佳粒度及煎煮工艺参数。结果党参煮散饮片的最佳粒度为4.00~4.75 mm(4~5目),最优煎煮工艺为加水量13倍,浸泡时间15 min,煎煮时间10 min。结论本研究优选出的党参煮散粒度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生产;确定的煎煮工艺方便快捷,合理可行,可为煮散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 周晶晶周洁窦霞靳子明
- 关键词:党参煎煮工艺
- 基于多成分含量测定的制何首乌煮散饮片与原饮片煎煮质量比较研究
- 2024年
- 【目的】建立制何首乌提取液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制何首乌煮散饮片与传统饮片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为中药煮散饮片的制备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等主要成分的含量,以出膏率、醇溶性浸出物作为评价指标,考察标准汤剂煎煮法和非标准汤剂煎煮法对制何首乌煮散饮片和原饮片提取液的影响。【结果】非标准汤剂煎煮法:制何首乌煮散饮片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等指标性成分含量均显著性提高,提升比例分别为71.18%、141.67%、146.29%、150.00%、625.00%、296.00%,尤其是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提升了7.25倍。标准汤剂煎煮法:制何首乌煮散饮片中上述指标性成分含量均显著性提高,提升比例分别为28.09%、10.53%、66.01%、45.45%、316.67%、65.85%,尤其是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提升了4.17倍。采用标准汤剂煎煮法的煮散饮片各指标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以内。【结论】制何首乌煮散饮片指标性成分溶出和质量均一性均优于原饮片,可提高临床用药的精准性,需酌情减量使用。
- 佘甘树李娟
- 关键词:制何首乌煮散煎煮质量
- 一种天麻煮散饮片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麻煮散饮片的制备方法,涉及中药及药物分析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新鲜天麻经捡选、清洗,将清洗后的天麻破碎成统一粒径大小后取出;将制备的统一粒径大小的新鲜天麻进行蒸煮熟化;对熟化后的天麻进行热风...
- 刘玉甜韩丽娟黎冠兰李宁丁振飞闫妍李明慧
- 党参、甘草精准煮散饮片的研制及其质量控制研究
- 周晶晶
- HPLC法同时测定直肠滴注用麻杏石甘煮散中盐酸麻黄碱和苦杏仁苷的含量
- 2024年
- 建立同时测定直肠滴注用麻杏石甘煮散制剂组方中麻黄主要成分盐酸麻黄碱与苦杏仁的主要成分苦杏仁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并进行梯度洗脱,条件为柱温为25 °C,波长207 nm,流量1.0 mL/min。结果 盐酸麻黄碱在0.040 μg~0.80 μg、苦杏仁苷在0.047 μg~0.9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7与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64%和98.57%,RSD为3.97%和1.40%。结论 该实验方法准确可靠、灵敏、简便,可测定直肠滴注用麻杏石甘煮散中盐酸麻黄碱和苦杏仁苷的含量,同时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郝旺青姜燕李欣
- 关键词:盐酸麻黄碱苦杏仁苷高效液相色谱
- 中药煮散的古代应用与现代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中药煮散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比较,在节省药材、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对古代中药煮散应用进行了总结,发现中药煮散起源予先秦时期,发展于秦汉时期,兴盛予唐宋时期,衰落于明清时期。在今天中药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中药煮散的研究与应用又受到重视,积极推动中药煮散现代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中药煮散产业化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 梅全喜梅全喜罗容罗容梁奇
- 关键词:中药煮散
相关作者
- 仝小林

- 作品数:963被引量:7,779H指数:45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 2型糖尿病 中医药疗法 辨治 中医治疗
- 刘起华

- 作品数:89被引量:43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研究主题:煮散 中药 中药煮散 传统饮片 煎煮工艺
- 文谨

- 作品数:41被引量:25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研究主题:煮散 中药煮散 煎煮工艺 四黄膏 传统饮片
- 彭智平

- 作品数:73被引量:550H指数:13
- 供职机构:杭州市中医院
- 研究主题:仝小林教授 验案 煮散 验案举隅 辨治
- 李西文

- 作品数:168被引量:1,760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 研究主题:DNA条形码 生态适宜性 川贝母 半夏 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