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77篇“ 慢性阻塞型肺疾病“的相关文章
- 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测诊断哮喘-慢性阻塞型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 2018年
- 目的探讨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在诊断哮喘-慢性阻塞型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ACOS患者(研究组)、50例单纯哮喘患者(对照A组)和50例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照B组),均进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对比分析三组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三组患者血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B组(P<0.05)。结论目前尚缺乏ACOS的统一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中应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特点、病史、个性化因素以及气流受限特点等多方面进行,同时,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检测可作为诊断ACOS患者的重要指标。
- 黄树华张辉亮梁艺华赵佩勤
- 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的最佳治疗时机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通气的最佳治疗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病情轻、中、重将其分为A、B、C组,各50例,再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每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无创通气,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天分别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改善情况及无创通气的效果。结果:A组治疗后RR、HR等生命体征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RR、HR等生命体征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RR、HR等生命体征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无创通气治疗时,以患者处于50mmHg
- 彭南波
- 关键词:无创通气
- 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时机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的最佳治疗时机。方法:选取我院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治疗前均行pH值检测,按pH值分为三组。A组28例患者pH值<7.25,B组26例患者pH值在7.25-7.35间,C组26例患者pH值>7.35,三组患者均给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数据、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pH值、PaO_2、PaCO_2同A、C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在住院时间方面B组与A、C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A、B、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2.1%、3.8%、34.6%,B组与A、C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最佳时机,在7.25
- 郭丹许小扬常月乐毕爱萍夏书月
- 关键词:无创通气
- 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最佳治疗时机探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最佳治疗时机。方法:选取98例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均给予p H值检测。根据p H值,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患者34例,p H值在7.25以下;B组患者32例,p H值在7.25-7.35;C组患者32例,p H值在7.35以上。3组患者均给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数据、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p H值、Pa O2及Pa CO2与A组、C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其他两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A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4%,B组为3.1%,C组为34.4%,B组患者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时应选择最佳治疗时机,p H值在7.25-7.35时治疗效果最佳。
- 沈震宇
- 关键词: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无创通气
- 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临床观察及护理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型肺疾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SP)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该院接诊的COPD合并SP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治疗过程中给予系统化的护理,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RR)、6min步行距离(6MWT)以及呼吸困难评分(MMRC)进行统计。结果试验组干预后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明显优于对照组,且RR明显下降,6MWT明显增加,MMRC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OPD合并SP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系统化的护理措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能缩短病程,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
- 曾美霞王素梅王瑶林晶晶
- 关键词:慢性阻塞型肺疾病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
- 23例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并发口腔真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 2013年
- 目的探讨23例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3例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患者,采取碳酸氢钠漱口、雾化吸入、抗真菌药物局部涂抹等方法,观察口腔护理效果。结果 23例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患者中16例患者痊愈,3例停药1周后,口腔内再次出现了白斑、白点,重复治疗有效;4例口腔白斑、白点消失,但痰涂片仍有真菌孢子及菌丝。结论认真细致的口腔护理工作能有效控制口腔真菌感染,有效减少了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 王杨于谦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口腔护理体会真菌感染
- 整体护理对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患者的作用
- 2012年
-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吸烟、空气污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COPD以进行性发展、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主要累及肺部,并具有全身炎症特征,
- 朱彩云成英
- 关键词: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整体护理人口老龄化空气污染COPD
- 自身免疫与慢性阻塞型肺疾病被引量:2
- 2011年
- 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是一种气道性炎症性疾病,与肺对毒性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但近来的研究揭示,COPD的发生、发展还与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这一发现对COP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高洪媛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身免疫T细胞B细胞
- Smartcare智能脱机模式在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患者中的运用评价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评价Smartcare脱机模式在慢性阻塞型肺疾病(COPD)患者中临床运用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将在ICU接受机械通气,且通气时间超过3 d的74例COPD患者按单双号随机分为Smartcare模式脱机方案(SC组,n=37)和SBT脱机方案(SBT组,n=37)进行脱机研究,比较两组脱机时间及成功率。结果:SC组的脱机时间短于SBT组,两组方案脱机成功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artcare模式可作为COPD患者一种较安全有效的脱机模式。
- 梁宏开李建伟李斌廖春燕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脱机
- 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型肺疾病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刘晓辉戚良燕邓淑仙
- 关键词: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多索茶碱疗效分析气道反应性增高常见病多发病气道梗阻
相关作者
- 李淑媛

- 作品数:8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辽源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病人 心理护理 老年性支气管哮喘 老年患者
- 夏书月

- 作品数:164被引量:534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PM2.5 肺肿瘤 内皮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李泽庚

- 作品数:723被引量:3,055H指数:23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虚证 胶囊 中医药 痰瘀阻肺
- 张良琼

- 作品数:14被引量:77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牙周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疗效观察 牙周病 血清
- 孙丽华

- 作品数:113被引量:55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振动反应成像 噻托溴铵 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