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99篇“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相关文章
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黄平俞守义
关键词: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STUDYCASE随访观察套叠式
中小学生高度近视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基于病例对照研究
2025年
背景中小学生由于学习压力、电子产品普及以及不良用眼习惯,视力健康问题日益严重,成为近视的高发群体,高度近视作为近视的严重阶段,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现有诸多研究对近视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但鲜有研究针对性阐明风险因素与高度近视发生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本研究结合病例对照研究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开发一个中小学生高度近视风险预测模型,通过早期识别高风险个体,延缓或阻止高度近视的发展,实现近视的三级预防,对中小学生的学业和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目的探究中小学生高度近视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中小学生高度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于2023年选取杭州市12所学校中度近视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队列,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对纳入研究的中小学生开展近视状况监测,研究期间进展为高度近视的中小学生作为高度近视发生组,其余未进展为高度近视的中小学生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开展视力保健行为进行调查。采用Lasso回归筛选特征变量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中小学生高度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列线图对风险预测模型可视化,同时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Calibration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最后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进一步明确年龄与高度近视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12所中小学校共纳入2468名学生,未进展为高度近视的学生1293名,中度近视进展为高度近视的学生1175名,高度近视发生率为47.61%(1175/2468)。两组学生年龄、年级、BMI、每日入睡时间、地区、户外活动时间、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课后作业时间、家用台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筛
陈胜蓝郑永韬胡旺成倪作为夏冰叶春梅杜持新陈晓丹
关键词:近视高度近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常用IUD脱落或下移不良事件风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常用宫内节育器(IUD)发生脱落或下移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5-2020年参加IUD首诊排查登记且放置数量位为前10位的IUD类型的使用对象为基础建立队列,回顾或前瞻性的收集相应检查结果,其中发生IUD脱落或下移不良事件的对象994例,按照1∶3的方法匹配对照,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发生脱落或下移不良事件的可疑风险因素。结果:IUD类型、剖宫产史、副作用以及哺乳均为影响因素。脱落或下移的风险GCu200(OR=2.01,95%CI 1.36~2.96)、GCu220(OR=1.60,95%CI 1.08~2.37)、OCu200(OR=2.00,95%CI 1.25~3.22)、TCu220C(OR=1.56,95%CI 1.10~2.23)、固定(OR=2.00,95%CI 1.36~2.95)、活性165(OR=2.43,95%CI 1.62~3.64)、活性γ(OR=1.77,95%CI 1.21~2.59)和元宫200(OR=1.45,95%CI 1.02~2.06)高于活性γ(记忆合金);GCu220(OR=1.67,95%CI 1.07~2.60)和固定(OR=1.66,95%CI 1.06~2.61)高于HCu280;GCu220(OR=0.66,95%CI 0.45~0.97)、HCu280(OR=0.50,95%CI 0.31~0.79)、TCu220C(OR=0.64,95%CI 0.45~0.92)和元宫200(OR=0.60,95%CI 0.42~0.85)低于活性165;有剖宫产史(OR=1.29,95%CI 1.09~1.52)、置器后发生副作用(OR=3.55,95%CI 2.80~4.49)及哺乳使用者(OR=4.62,95%CI 1.09~19.63)发生脱落或下移的风险增高。结论:应针对风险因素选择适合的IUD种类、型号并重视后期随访,以提高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林洁周健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上海市重症出生缺陷儿童病例对照研究
2024年
【目的】基于上海市全人群出生队列,设计重症出生缺陷儿童的病例对照研究,了解重症出生缺陷儿童的健康状况,探索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全人群出生队列的基础上,以重症出生缺陷儿童为病例组,匹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病史核查和入户随访收集儿童基本信息、健康状况、母亲孕史情况和生存追踪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01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出生的婴儿18875例,其中重症出生缺陷儿童11500例(60.93%),健康对照儿童7375例(39.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20,95%CI:1.13~1.29)、非沪籍(OR=1.16,95%CI:1.06~1.25)、多胎(OR=8.41,95%CI:6.25~11.30)、人工授精(OR=2.31,95%CI:1.34~3.99),试管婴儿(OR=1.85,95%CI:1.44~2.38)、母亲放射暴露(OR=1.83,95%CI:1.07~3.14)、母亲妊娠期疾病(OR=1.61,95%CI:1.49~1.74)、妊娠期负性事件(OR=2.34,95%CI:1.88~2.92)、父亲化学暴露(OR=1.88,95%CI:1.32~2.69)、父亲放射暴露(OR=1.65,95%CI:1.18~2.33)、出生缺陷家族史(OR=8.18,95%CI:3.96~16.89)、母亲孕前超重(OR=1.16,95%CI:1.07~1.27)、肥胖(OR=1.15,95%CI:1.03~1.30)、过度肥胖(OR=1.52,95%CI:1.26~1.83)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按畸形种类分析发现早产(OR=27.87,95%CI:20.84~37.27)是心脏畸形和唇腭裂畸形的危险因素,尤其在心脏畸形中居于首位。【结论】在控制影响因素后,母亲妊娠前超重、肥胖和过度肥胖是出生缺陷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也是出生缺陷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选择健康生活方、加强妊娠期身心健康、控制体重指数(BMI),有利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
钱耐思晋珊郑文蔚陈蕾方博王春芳夏天虞慧婷
关键词:出生队列影响因素
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22年起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自愿参与糖尿病高血糖危象风险等级评估相关项目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截至2023年7月发生DKA的患者200例为病例组,按照性别、年龄进行1:1匹配,选择200例随访期间未发生DKA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糖尿病患者DKA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中男106例,年龄为(52.14±19.38)岁,对照组中男108例,年龄为(52.17±19.39)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住院时间长、有急性感染史、随机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异常、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DKA;有家族史、饮食规律的糖尿病患者更不易发生DKA。结论家族史、饮食规律性、住院时间、急性感染史、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功能、肾功能是发生DKA的影响因素,可为临床工作者早期识别DKA提供参考依据。
刘晨红赵英娜刘艳存么颖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护理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患者医院感染病例对照研究
背景: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一种生命支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其原理是通过外部机械装置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实现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并将氧合后的血液回输患者。ECMO支持治疗患者由于基础疾病严重和侵...
胡朕瑜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医院感染经济负担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病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真实环境下“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在ACI队列研究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经倾向性匹配评分(PSM)均衡混杂因素,匹配因素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及吞咽困难,设置卡钳值为0.01,按照1∶4的比例进行匹配。随后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针灸对老年SAP的发病影响,分析中医证型对SAP的发病影响及针灸对不同证型ACI患者SAP的发病影响。[结果]研究最终选取病例组48例、对照组155例患者进入研究,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后老年SAP发病风险降低7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60~69、70~79、≥80岁年龄段中,“醒脑开窍”针刺法均是影响SAP发生的显著因素;“醒脑开窍”针刺法可以显著降低阴虚风动证ACI患者SAP的发病率[OR=0.12,95%CI(0.05,0.25),P<0.0001]。此外,无论ACI患者是否发生昏迷[基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定义],“醒脑开窍”针刺法均可以减少SAP的发生。[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以降低ACI患者SAP的发生率,尤其是对阴虚风动证患者更为明显,预防效果尚需要进一步前瞻性研究加以证实。
肖璐许欣宜缪长宏吴芳颖宋艳兴李桂伟石存忠
关键词:卒中相关性肺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基于病例对照研究构建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模型
2024年
目的分析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构建DVT诊断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脊柱外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确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为起点、出院为终点,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对DVT诊断模型进行训练,采用准确率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性能。结果基于XGBoost训练DVT诊断模型,可视化前20个重要的特征,可以看出凝血酶原时间、甲状旁腺素这两个指标对于DVT的诊断较为重要。在测试集上评估模型,能够取得90.48%的诊断准确率,采用ROC曲线计算DVT诊断模型的AUC为0.9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XGBoost训练的DVT诊断模型用于筛查术前高风险DVT患者有较好的性能及较好的泛化能力,通过对可引起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前DVT的前20个危险因素的可视化,方便临床对DVT高危患者及时识别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避免延误手术。
刘录司海朋李春林任丽朱玉娇贺茜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器学习算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背景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DF发病率高达15%,预后不佳,年截肢率高达22%,年死亡率高达11%,医疗费用高,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维生素D在DF创面愈合中可能发挥积极作用,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临床研究来证实这一效应。目的探索血清25羟维生素(OH)D_(3)[25(OH)D_(3)]与DF创面愈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0—2021年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Wagner分级2~4级的DF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将DF创面仍未愈合者55例作为病例组。根据病例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Wagner分级进行1∶2匹配,获得DF创面在出院后3个月内愈合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补充维生素D治疗前,抽取静脉血2 mL,用于检测血清25(OH)D_(3)水平。收集患者详细基线资料、生化及影像学指标:基本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居住地、受教育程度)、BMI、糖尿病病程及家族史、住院时间、生活习惯(饮酒、吸烟情况)、高血压病史及Wagner分级;生化指标包括25(OH)D_(3)、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行核磁共振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合并骨髓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25(OH)D_(3)水平与DF创面愈合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较对照组长(P<0.001),有糖尿病家族史比例低于对照组(P=0.046),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吸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居住地、BMI、住院时间、受教育程度、饮酒情况、有高血压病史比例、Wagner分级、骨髓炎发生率、HbA1c、ESR、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居住地、受教育程度、BMI、饮酒情况、吸烟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
武云凤骆燕洪蒋平南吴旻杨嘉阳琰陈霞蔡玉兰
关键词:糖尿病足伤口愈合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大气污染短期暴露与胎盘早剥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索大气污染短期暴露与胎盘早剥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重庆市大型出生队列2018年7月31日—2022年7月31日新发798例胎盘早剥孕妇作为病例组,按照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和分娩日期的匹配因素以1∶4的比例匹配,匹配未发生胎盘早剥的对照组3192例。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估算研究期间6种空气污染物(PM_(10)、PM_(2.5)、NO_(2)、CO、O_(3)和SO_(2))及气象因素数据集,并与每位研究对象居住地址的经纬度匹配。构建基于条件logistic回归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探索大气污染物短期暴露与胎盘早剥的暴露-反应关系,控制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大气压力和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以及孕妇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分娩季节、是否经历疫情、家庭住址的影响。结果单污染物模型结果显示,累积暴露4~7 d内,NO_(2)与胎盘早剥发病风险升高存在显著关联,NO_(2)每四分位数间距增加对应的OR值及95%CI为1.38(95%CI:1.11~1.73,P<0.001)~1.54(95%CI:1.18~2.02,P<0.001)。总体剂量-反应关系曲线显示,随着NO_(2)浓度升高,胎盘早剥发病风险增加,暴露-反应曲线近似呈线性,其他污染物短期暴露与胎盘早剥风险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O_(2)短期暴露与胎盘早剥急性发病风险升高存在关联,可能是胎盘早剥的影响因素,未来有必要对此进一步开展研究加以验证。
刘涵王童詹宇郭瑛凌曦杨桓陈卿周文正曹佳
关键词:空气污染物胎盘早剥

相关作者

谢雁鸣
作品数:1,394被引量:10,017H指数:44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医院信息系统 联合用药 安全性 META分析 中药
白亚娜
作品数:318被引量:1,661H指数:18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队列 影响因素 队列人群 住院费用 疾病负担
谭红专
作品数:218被引量:2,124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 洪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病例对照研究
杨薇
作品数:179被引量:1,340H指数:20
供职机构: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医院信息系统 HIS 实效研究 舒血宁注射液 节气
戴国华
作品数:116被引量:741H指数:15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药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队列研究 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