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31篇“ 天气气候事件“的相关文章
2023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被引量:1
2024年
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高出约1.45℃(±0.12℃),是有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海平面继续上升,且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了有卫星记录(1993年至今)以来的最高水平,反映了持续的海洋变暖以及冰川和冰盖的融化。北极海冰面积仍远低于常年值,南极海冰面积创下历史新低。巴基斯坦、中国京津冀地区、意大利、巴西圣保罗州北部沿海地区、新西兰北岛等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非洲西北部、中国云南、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发生严重干旱,南欧、北美、南美、东亚和南亚等地遭遇创纪录高温热浪,欧洲和北美等地遭遇寒流和暴风雪侵袭,强对流天气频繁袭击世界各处,全球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代潭龙洪洁莉李莹刘远王国复翟建青
关键词:气象灾害山火高温热浪
2023年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2024年
地中海罕见飓风“丹尼尔”引发利比亚巨灾,2023年夏季,欧洲多国遭遇多轮高温天气,意大利、希腊、法国、阿尔及利亚等国都报告了新的日间和夜间最高气温记录。9月上旬,受异常暖海温影响,飓风“丹尼尔”在地中海生成,先后影响希腊、保加利亚及北非等地。10日,“丹尼尔”在利比亚登陆,多地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最高日雨量达414.1毫米,创下当地降雨纪录。
姚世博周兵李威
关键词:天气气候事件日雨量高温天气特大暴雨飓风
2023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2024年
“杜苏芮”北上引发京津冀暴雨洪涝,2023年7月28日,台风“杜苏芮”登陆福建晋江沿海(登陆中心最大风力50米/秒,最低气压945百帕,强台风级),掠过江西省西部至安徽省宿松县境内停止编报,其残余环流一路北上,先后影响华北、东北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石帅周兵李修仓
关键词:天气气候事件京津冀暴雨洪涝强台风
通辽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标判定及特征分析
2024年
文章选取1981—2020年通辽市11个国家站逐日观测资料的极值和次级值,利用百分位阈值法,制定了通辽市月极端高温、低温事件和极端降水事件的监测指标,并分析了通辽市1981—2020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81—2020年,通辽市极端高温日数呈明显增长趋势,高温事件集中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20年代;低温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极端低温事件集中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北部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中部和南部呈增多趋势。利用大气环流指数与极端事件做相关分析发现,大气环流指数中多元ENSO(MEI)、北极涛动(A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与极端气温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5区,0-360)和北半球副高面积指数(5E-360)与极端降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监测极端温度、降水事件气候监测指标。
于佳琪刘婷武文硕王雨琪
关键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气候因子
2023年中国气候异常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被引量:2
2024年
2023年,我国气候主要表现为暖干的特征,全国平均气温10.71℃,较1991—2020年气候平均偏高0.82℃,为1951年以来最暖;全国平均降水量615.0 mm,较常年偏少3.9%,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四季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夏、秋季分别为历史同期次高和最高;除秋季降水偏多外,其余三季降水均偏少。汛期(5—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3%,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我国中东部降水总体呈“中间多南北少”的分布。2023年,我国区域性气象干旱多发,西南地区遭遇冬春连旱;春季北方沙尘天气过程偏多;夏季前期,华北和黄淮遭受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7月底至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地区发生历史罕见极端强降水过程,华北地区出现“旱涝急转”;华西秋雨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多;1月中旬发生年内最强寒潮过程;秋末冬初冷空气频繁入侵,12月华北和黄淮等地降雪日数偏多、积雪偏深。
竺夏英孙林海钟海玲支蓉艾婉秀姜允迪李威陈鲜艳邹旭恺王凌赵珊珊曾红玲王有民冯爱青朱晓金代潭龙郭艳君张颖娴李想龚振淞
关键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气象灾害
建立气候风险早期预警系统 科学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2024年
根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2023年7月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2022年的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1850年)水平高出1.15℃,2015一2022年是自1850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8个年份。气候变暖仍在加速,引发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强发。
李威李潇潇李莹石英
关键词:气候风险中国气候变化工业化
建立气候风险早期预警系统 科学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2024年
根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2023年7月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2022年的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1850年)水平高出1.15℃,2015—2022年是自1850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8个年份。气候变暖仍在加速,导致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强发、影响趋重,给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稳定带来重大挑战。2023年8月,世界气象组织援引欧盟委员会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的监测结果,宣布2023年7月是人类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7月。
钟气
关键词:世界气象组织气象记录气候变化
近60 a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趋势及2023年特征分析
2024年
对不同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和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利用我国均一化的2254个气象观测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评估近60 a和2023年我国及其各区域(未包含港澳台地区)发生的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干旱、极端降水和极端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简称“极端事件”)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我国极端事件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1970—1990年代初下降趋势明显,1990年代后期以来增加趋势明显;极端高温事件呈显著增加趋势,进入21世纪后增加趋势更加明显;极端低温事件呈减少趋势;极端降水事件总体呈增加趋势;极端干旱事件呈下降趋势且阶段性特征明显;近60 a来受台风影响出现的极端风速和降水事件呈减少趋势,主要由极端台风风速事件减少造成,而极端台风降水事件呈缓慢上升趋势。2023年我国极端事件每站平均发生139次,比气候平均值偏多28.3%。其中,极端高温事件平均发生79次(偏多76.8%),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年;极端低温事件平均发生20次(偏少23.8%);极端降水事件平均发生14次,极端干旱事件平均发生26次,都接近常年平均值;极端台风事件平均发生0.41次(偏多4.2%),主要以极端台风降水事件为主。2023年极端事件主要出现在西南地区、江南西部、华南西部、西北地区中部和北部、内蒙西部、京津冀等地,其中四川东部、贵州南部、甘肃西部、内蒙西部等地超过200次。极端事件增多的主要原因是极端高温事件和极端干旱事件增多。综合等级指数分析表明,极端事件高危险区域主要位于南方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近60 a综合等级指数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西南地区到东北地区南部这个过渡带上。2023年高危险区域主要出现在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中北部。
张存杰张思齐宁惠芳
关键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了解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新形势新变化 把握防范化解气象灾害领域重大风险主动权被引量:1
2024年
极端天气引发的灾害呈现出长期性、突发性、巨灾性和复杂性等特点。防范化解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挑战,必须深入领会、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掌握气象灾害的演变特征和应对举措。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范化解综合减灾
2022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被引量:5
2023年
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15℃(±0.13℃),是第五暖年。全球海平面继续上升,且加速上升趋势明显。北极海冰面积低于常年值,南极海冰面积创下历史新低。巴基斯坦、韩国、印度、孟加拉国、澳大利亚东部、巴西和非洲中部和南部地区遭受暴雨洪涝;北非地区和东非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欧洲、中国、美国、日本、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遭遇创纪录的高温热浪;北美和欧洲遭受寒流和暴风雪侵袭;强对流天气频繁袭击世界各地;全球共生成40个热带气旋,数量和强度均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成因分析表明,7月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异常强大以及欧洲上空持续的极强暖高压,西欧地区整个对流层盛行下沉气流,造成欧洲多地出现破纪录的高温热浪;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且偏西,孟加拉湾地区东部的水汽输送路径折向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在南亚和东亚夏季风的共同作用下低层水汽辐合极为强盛,导致了极端降水事件的长时段维持和严重洪灾的发生。
刘远李莹郭增元张颖娴陈逸骁丁婷王国复
关键词:气象灾害暴雨洪涝高温热浪

相关作者

王国复
作品数:80被引量:92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气象灾害 天气气候事件 共享平台 气候特征 元数据
孙劭
作品数:41被引量:25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气象灾害 天气气候事件 重现期 降水
王遵娅
作品数:59被引量:2,634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气候特征 降水 气候异常 中国气候 气温
郭艳君
作品数:50被引量:556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厄尔尼诺 降水 天气气候事件 气象灾害 中国气候
钟海玲
作品数:50被引量:979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气候特征 降水 气象灾害 沙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