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海玲
作品数: 51被引量:991H指数:21
  • 所属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李栋梁
作品数:392被引量:6,912H指数:47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降水 气候特征 大气环流
朱晓金
作品数:22被引量:20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气象灾害 降水 气温 天气气候事件 中国气候
王有民
作品数:38被引量:1,000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气象灾害 降水 气温 天气气候事件 气候特征
高荣
作品数:59被引量:76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降水 气温 积雪 气候特征
李莹
作品数:48被引量:712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气象灾害 降水 气温 天气气候事件 气候特征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fter Water Storage and Its Impact on the Production Potential
2010年
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33 stations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from 1960 to 2008,climate yield of rice,corn and winter wheat and the changes of 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fter water storage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were calculated by the dynamic statistic model of crop growt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was fluctuant decreased before late 1980s,and warmed rapidly after the late 1980s.The precipitation had little change before the late 1990s and had a slight decrease after the late 1990s.Sunshine hours were more in 1960s and 1970s,and then it changed little after 1980s.After water storage,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s a whole.The precipitation decreased in the south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while it increased in the northwest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The sunshine hours were reduced except that in the vicinity of Dianjiang.After water storage,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rice decreased in the northwest and the northeast,while it increased in the south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The 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corn decreased in the northeast and the southwest,but increased in the rest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The 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winter wheat increased almost in total.
钟海玲高荣杨霞
关键词:CHANGE
2024年中国气候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2025年
2024年中国暖湿气候特征明显。全国年平均气温创1951年以来历史新高,四季气温均偏高,其中春、夏、秋三季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第四多,四季降水量均偏多;全国有70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南方地区出现1961年以来最强暴雨过程;高温过程出现早、极端性强,中东部出现1961年以来历史第二强的大范围高温过程;秋台风活跃且极端性强,台风摩羯严重影响海南、广东和广西等地;旱情总体偏轻但阶段性明显,西南地区发生冬春连旱;冷空气过程偏多,强对流天气频发,沙尘影响偏轻。
赵琳姜允迪钟海玲李想陈鲜艳李修仓邹旭恺王依然曾红玲崔童尹宜舟王有民周星妍朱晓金代潭龙乔琦陈逸骁吕卓卓章大全
关键词:气候特征气象灾害
东北干旱严重 南方高温持续(2009年8月)被引量:2
2009年
肖风劲赵东尹红李建东钟海玲
关键词:平均降水量干旱高温平均气温气候特点
青藏高原积雪、冻土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研究被引量:34
2011年
利用RegCM3模式,通过计算青藏高原不同积雪、冻土年的气候状况,分析了高原地区不同积雪状况下土壤冻结差异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RegCM3模式能够较好的模拟不同积雪状态下高原土壤冻结差异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多雪年当高原土壤冻结较厚时,在长江流域和西北地区中部降水偏多,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大部降水偏少;而少雪年冻结较厚时,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南部、内蒙古西部和新疆西部降水偏多,长江流域、华南地区北部降水偏少.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积雪融化和冻土解冻不同配置型对夏季高原土壤湿度的不同影响,加上相变过程吸收能量的差异.冻结较厚时,地表感热偏大,高原地区上升运动偏强,南亚高压和西太副高均偏强,850hPa水平风场差值在长江流域形成一条气流辐合带,导致长江流域降水偏多,而华北、华南地区降水偏少;而少雪年冻结较厚时土壤含水量偏高,加上吸收相变潜热,青藏高原地表感热偏低,南亚高压和西太副高均偏弱,长江以北有明显的北风距平,使得北方降水偏多,南方降水偏少.
高荣钟海玲董文杰韦志刚
关键词:积雪冻土夏季降水
2022年10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2022年10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且较常年同期强度偏强,欧亚地区中高纬环流呈“两槽一脊”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位置偏西、偏北,强度偏强。10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0.8℃,较常年同期(10.6℃)偏高0.2℃;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4.4 mm,比常年同期(35.6 mm)偏少3.4%。月内我国有2次暴雨天气过程,一次受高空槽、低空急流和副热带高压影响,另一次受台风尼格和高空槽影响。10月共有5个热带气旋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活动,生成个数较常年偏多1.2个,无登陆台风(较常年偏少),其中台风桑卡、纳沙和尼格影响南海、海南岛和华南地区。长江以北气象干旱缓和,长江以南气象干旱持续。
渠鸿宇黄彬高拴柱钟海玲郭艳君刘达
关键词:大气环流暴雨台风干旱
近40a来鄂尔多斯市的气温特征及变化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选用鄂尔多斯市及相临的临河、银川共10个气象站建站至2003年历年各月气温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市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鄂尔多斯最冷的地方不在本市纬度最北的地区,而在其境内海拔最高的东胜和杭锦旗;最热的地方也不在纬度最南的地方,而在其东侧及西侧。20世纪80年代变暖从低海拔区先开始,近40a气温在波动中升高,升温率在0.5~0.8℃·(10a)^-1。从地理上讲,升温率随纬度的升高而加大,随高度的增加而略有减小。
钟海玲李栋梁陈晓光张占清
关键词:气温
近40年来河套及其邻近地区降水变化趋势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6
2006年
选用河套及其邻近地区58个气象站建站至2003年历年各月降水资料,分析了河套及其邻近地区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量总体上是东南多、西北少,等雨量线呈东北—西南走向。降水量最小的地方在河套地区西北部,最大的地方在河套地区东南部。由于受下垫面地理特征、蒙古高压和青藏高原东北侧反气旋(小高压)的影响,降水梯度西南大于东北。降水变化的整体性较好,但也存在南北差异。近40年来河套地区降水西北部和东南部分别以2%/10a和3%/10a的速度在减少,但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降水又有回升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河套及其邻近地区降水异常与欧亚雪盖面积变化有关,当秋季欧亚雪盖面积增大,则次年河套及其邻近地区降水增多,反之亦然。
钟海玲李栋梁陈晓光
关键词:降水降水变率
2007年全球气候变化回顾被引量:16
2008年
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07年全球气候变化报告为基础,结合全球其他气候资料,总结了2007年全球的气候变化特征:2007年北极海冰面积为有记录以来最低,导致加拿大西北航道有记录以来首次贯通;南极臭氧空洞相对较小;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拉尼娜发展;世界许多地方发生破坏性洪水、干旱和风暴。
钟海玲沈永平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及其异常的诊断分析被引量:48
2003年
利用青藏高原主体 6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 1 961~ 2 0 0 0年历年各月本站气压、地面气温、风速、地表温度等资料 ,计算了高原地面拖曳系数CD 和地面感热通量。通过主成分分析、主值函数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 ,对各季代表月CD 系数和地面感热通量的基本气候特征 ,以及地面感热通量异常变化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趋势作了较系统的诊断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 40年资料计算的拖曳系数与地面感热通量可以较好的反应青藏高原下垫面感热的基本气候特征 ,即高原CD 系数东南部大 ,西北部小 ;冬季大 ,夏季小。多年平均高原地面感热通量仅在冬季小范围出现弱的负值 ,其余季节感热均为正值。感热通量大的地方其年际变化也大 ,其年际异常的主要空间型 ,第一是南北差异 ,第二东西差异 ,第三为高原主体及东部地区与外围的差异。其在年际变化中存在明显的 1 0年际以上变化趋势 ,具体表现在 1 961~ 2 0 0 0年期间 ,冬季高原北部和西部地区地面感热有减弱趋势 ,而高原中部和东南部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夏季高原主体及东部地区感热通量不断加强 ,而高原西部地区则相反。春、夏、秋三季均以 1 3年以上的长周期振荡为主 ,冬季第一主分量表现为准 3年的短周期变化。
李栋梁李维京魏丽钟海玲吕兰芝季国良
关键词:青藏高原感热通量气候特征地面气温风速
北方旱区干旱持续 南方出现高温天气被引量:8
2009年
钟海玲
关键词:北方旱区高温天气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干旱月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