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900 篇“ 压缩骨折 “的相关文章
椎体压缩 骨折 不愈合治疗进展 2024年 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角度阐述椎体压缩 骨折 不愈合的治疗进展。分析椎体压缩 骨折 不愈合的临床表现、分期分型,阐述现代医学手术不同术式的应用以及保守治疗方案,探究中药方剂、中医外治法治疗此病的临床效果,进一步发掘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优势。对椎体压缩 骨折 不愈合的治疗方式选择做出综合评价,为治疗此病开拓思路。 刘铭 周娜 高山 李鹏 马广斌 于龙潭关键词:痿证 椎体压缩骨折 中医药 椎体压缩 骨折 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椎体压缩 骨折 (VCFs)是指在受到外力作用后,椎体骨骼损伤到一定程度后所引起的破坏,该破坏多呈现出连续性、完整性。在VCFs的诊断工作中,影像学技术是诊断VCFs的重要方法,其在指导VCFs的诊断中发挥出了较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VCFs的分类及特征,并分析了导致VCFs的原因,并就影像学技术在VCFs的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综述。 冯清雨关键词:椎体压缩骨折 影像学诊断 椎体压缩 骨折 患者CT与MRI诊断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椎体压缩 骨折 患者应用CT、MRI诊断的价值,以探讨患者高效的诊断方法。方法纳入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椎体压缩 骨折 患者97例进行本次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及MRI检查。比较患者采用不同检查方法后的诊断情况,包括两组的骨折 线检出率以及椎管狭窄检出率、鉴别良恶性情况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准确度,患者对两种诊断方法的满意程度情况。结果MRI诊断组的骨折 线检出率比CT诊断组的骨折 线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25,P<0.05)。CT诊断组、MRI诊断组对椎管狭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97例椎体压缩 骨折 患者,其中良性50例,恶性47例,与CT诊断组鉴别良恶性情况的灵敏度比较,MRI诊断组的灵敏度与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T诊断组的鉴别良恶性情况的特异度、准确度相比,MRI诊断组的特异度、准确度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组的检查满意率明显高于CT诊断组检查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压缩 骨折 患者应用CT、MRI诊断均有一定价值,MRI诊断可更好检出骨折 线情况,以及可更好鉴别疾病良恶性情况,患者对MRI诊断认可度更高。 张敬关键词:椎体压缩骨折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满意率 椎体压缩 骨折 患者CT与MRI诊断价值探讨 2024年 综合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高强度磁共振成像(MRI)在椎体压缩 骨折 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医院收治的75例椎体压缩 骨折 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对本组患者做MRI与CT诊断,记录患者的影像学图像特征。结果 MRI技术在椎体压缩 骨折 诊断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高于CT技术,且该技术具有更高的椎管狭窄、骨折 线检出率,数据差异显著(P<0.05)。且两种技术在椎体压缩 骨折 检查结果一致性评估显示,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CT与MRI技术均满足椎体压缩 骨折 临床诊断要求,但数据对比显示,MRI检出率整体高于CT技术,提示该技术具有更满意的临床诊断效果,值得推广。 李赛关键词:椎体压缩骨折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骨折 诊疗难点及思考 2024年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折缩骨(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最常见的脆性骨折 ,多发生于胸腰椎椎体,严重者表现为剧烈腰背痛、脊柱后凸畸形以及神经功能损害等[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OVCFs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50岁以上女性OVCFs患病率为15%,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疾病[2]。 王光超 苏佳灿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疼痛 手术治疗 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骨折 PKP手术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 探讨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骨折 行PKP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88例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骨折 患者,43例行PKP手术治疗(观察组),45例采取非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影像学资料以及安全性等。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不少于6个月的随访,VAS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术后3、6个月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6个月影像学指标比较,观察组椎体高度丢失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Cobb角矫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评价,观察组有2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压迫神经根及脊髓;有2例发生相邻节段椎体骨折 ,未再行手术治疗;3例术中出现血压下降,经及时处理未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褥疮,7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5例因肺栓塞、严重肺部感染去世。结论 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骨折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及早行PKP手术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卧床带来的并发症,提高超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宁 鞠晓聪 高越关键词:超高龄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疼痛 建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骨折 术后再骨折 预测模型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术后再骨折 风险,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确定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19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再骨折 与否分为再发组和非再发组,其中再发组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55~86岁,平均(72.02±5.58)岁。非再发组97例,男50例,女47例;年龄55~86岁,平均(70.79±6.81)岁。统计两组一般资料,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OVCF术后再发骨折 自变量,采用赤池信息准则(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比较全变量Logistic回归、逐步Logistic、Lasso-Logistic回归预测效能,构建诺莫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校准曲线分析OVCF术后再发骨折 诺莫图模型效能。结果术后随访8~20个月,平均(12.00±2.4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再发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T值、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PACP-5b)、核因子k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rin,OPG)、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脊柱畸形指数(spinal deformity index,SDI)值、手术段Cobb角、后凸角度与非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ambda.lse值0.049为最优模型,此时进入模型的变量涉及骨密度、SDI值、IL-17、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经BIC、AIC验证表明所构建模型拟合和预测效果相对较好;诺莫图模型的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65,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45%、68.04%,且校准曲线显示,其预测效能与实际吻合较好。结论OVCF术后再骨折 的发生受围手术期多方面影响,涉及骨密度T值、SDI值、IL-17、 施崭 范明星 王祺龙 何达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术后再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后邻近椎体压缩 骨折 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2024年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骨折 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多数研究认为经皮椎体成形术会增加继发性邻近椎体压缩 骨折 的概率。然而,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引起的邻椎再骨折 相关危险因素仍然存在争议。目的:归纳并总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骨折 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 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其发生风险以及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骨质疏松症,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邻近椎体压缩 骨折 ,危险因素”为中文检索词,以“osteoporosis,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risk factors”为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PubMed、Springer、ScienceDirect及Elsevier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重点为2018年1月至2023年9月,同时纳入少数经典远期文献。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最终纳入8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骨折 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使老年患者致残和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骨折 切实有效的方法。(2)随着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普及,继发椎体压缩 性骨折 也逐渐增多,以邻近椎体压缩 骨折 最为常见。(3)以往的研究仅讨论了骨密度、多发椎体骨折 、身体质量指数、年龄、性别、骨水泥的用量、骨水泥渗漏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因素对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 骨折 的影响,而对于椎体骨折 数量、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骨水泥材料、骨水泥弥散分布、伤椎恢复高度和术后佩戴支具等方面总结的尚不全面,并且对危险因素引起邻椎骨折 的具体机制分析也较为少见。(4)文章结果表明,骨密度过低、高龄、围绝经期女性、多发椎体骨折 、伤椎高度的过度� 柳栋元 关海山 史浩冉 刘晓亮 周浩盛关键词: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抗骨质疏松治疗 中西医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骨折 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骨折 (OVCFs)是骨质疏松症(OP)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腰背疼痛、影响脊柱日常功能活动,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其发病率的逐年增高,人们更加重视对OVCFs的防治。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结合中西医治疗其各自特点,本文就治疗OVCFs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唐霁明 刘静 覃祥城 何彩祖 李冬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中医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骨折 网袋成形是否手法复位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网袋成形术(vesselplasty,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性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否手法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4月本院采用VP治疗OVCF 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1例VP术前进行手法复位(复位组),34例术前未进行手法复位(未复位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复位组手术时间[(31.4±6.7)min vs(38.9±13.0)min,P=0.006]、骨水泥渗漏率(22.6%vs 58.8%,P=0.003)显著优于未复位组,两组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局部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局部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联合手法复位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性骨折 的治疗中能更好地降低骨水泥渗漏率,缩短手术时间。 罗世科 钟睿 何本祥 熊小明 王传恩 但晶 李井泉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手法复位 骨水泥渗漏
相关作者
杨惠林 作品数:1,521 被引量:8,613 H指数:4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腰椎 骨水泥 生物力学 梁德 作品数:473 被引量:1,821 H指数:23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症 椎体强化 骨水泥 张顺聪 作品数:288 被引量:1,086 H指数:18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强化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椎体 郝定均 作品数:990 被引量:3,635 H指数:2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手术治疗 腰椎 胸椎 江晓兵 作品数:386 被引量:1,458 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强化 大鼠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