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德
-

-

- 所属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江晓兵

- 作品数:386被引量:1,458H指数:21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强化 大鼠骨量
- 杨志东

- 作品数:272被引量:1,116H指数:19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强化 大鼠骨量
- 张顺聪

- 作品数:288被引量:1,086H指数:18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强化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椎体
- 姚珍松

- 作品数:216被引量:893H指数:17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 大鼠骨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强化
- 任辉

- 作品数:226被引量:576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症 龟板 大鼠骨量 骨质疏松 骨转换指标
- 一种带导引可测深的镜下融合手术铰刀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导引可测深的镜下融合手术铰刀,包括手柄,与手柄固定连接的刀杆,设置在刀杆前端的刀头;沿刀杆的轴向中心位置开有第一通孔,沿刀头的长度方向中心位置开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连...
- 江晓兵何嘉辉梁德葛志林林少豪崔健超任辉唐晶晶
- 一种刮匙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刮匙,其包括刮匙本体和快换手柄,刮匙本体包括刮匙杆以及设于刮匙杆前端的刮匙头,刮匙头呈勺状并与刮匙杆成一定角度,快换手柄设于刮匙杆的后端并与其可拆卸连接。基于上述结构,由于刮匙头...
- 江晓兵梁德何嘉辉张嘉锐唐晶晶崔健超任辉
- 文献传递
- 单枚和两枚融合器经单侧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表现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单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中椎间隙植入单枚和2枚融合器对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表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0月行TLIF手术的患者,将10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成植入单枚融合器组(传统组,64例76个节段)和植入2枚融合器组(改良组,56例70个节段)。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7 d、3个月、12个月分别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患者主观感受。术后行腰椎CT检查测量责任椎间隙横断面的植骨面积(以评价椎间植骨量)、术侧及对侧椎间隙高度及其差值,并观察融合节段个数及椎间融合器下沉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2.85个月。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ODI、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术后12个月传统组VAS及ODI评分略优于改良组(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CT横断面植骨面积分别为(4.81±0.97)cm2和(5.94±1.17)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5,P=0.000)。术后3、12个月传统组融合率分别为84.2%、92.1%,改良组分别为88.6%、94.3%,两组较为接近。两组术后双侧椎间隙高度均有明显改善,但术后3、12个月发现传统组出现较多的融合器下沉现象,发生率高达44.74%和47.37%,远高于改良组的11.43%和14.29%(P〈0.05);并且在排除融合器下沉节段的影响下传统组中双侧椎间隙高度差较改良组显著(P〈0.05)。结论 单侧TLIF椎间植入单枚和2枚融合器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但植入2枚融合器能更好地维持椎间隙高度,减少融合器下沉及椎间隙倾斜等不良并发症发生。
- 张顺聪崔健超杨志东梁德莫凌张志达唐永超林顺鑫沈耿杨
- 关键词:椎间融合器椎间隙高度
- 一种带半环锯功能的镜外鞘管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半环锯功能的镜外鞘管,其包括手柄和位于所属手柄中部的连接装置,还包括有与连装置相连的工作鞘管,工作鞘管上设有斜形开口,斜形开口顶部设有半环锯,工作鞘管内表面刻有垂直于半环锯横截面的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
- 江晓兵何嘉辉林少豪方志超梁德唐晶晶任辉崔健超
- 文献传递
- 囊袋成形术治疗皮质破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评价
- 张顺聪李永贤梁德郭丹青莫国业李大星郭惠智李永巍杨志东莫凌
- 化瘀生脉法防治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研究
- 2006年
- 目的:观察化瘀生脉法防治小血管吻合术后血管危象形成的作用。方法:将41例小血管吻合术者根据进入观察先后顺序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2组。中药化瘀生脉组(中药组)22例,采用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口服袁氏生脉成骨片治疗;西药阿斯匹林组(西药组)19例,口服肠溶阿斯匹林治疗。主要观察皮肤温度、皮肤颜色、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回流测定等4项指标, 记录血管危象发生率及组织坏死率。结果:中药组发生血管危象4例(发生率18.2%),坏死2例(坏死率9.1%);西药组发生血管危象6例(发生率31.6%),坏死4例(坏死率21.1%)。2组血管危象发生率及组织坏死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化瘀生脉法对防治小血管吻合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且来发现化瘀生脉方案的毒副作用。
- 晋大祥樊粤光梁德袁浩
- 关键词:血管危象血管吻合术活血祛瘀剂
- 交锁髓内钉与外支架治疗ⅢB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 目的:比较研究外支架与交锁髓内钉治疗ⅢB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9月-2004年8月共收治39例ⅢB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组,20例患者运用交锁内钉固定,19例患者运用单侧外支架固定.两组最...
- 晋大祥梁德杨达文
-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外支架胫骨开放性骨折
- 文献传递
- 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的中长期疗效被引量:26
- 2018年
-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6月采用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且随访时间>2年的32例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28例,年龄69.95±7.72岁(56~87岁),骨密度T值-3.43±0.22SD(-2.5^-5.1SD)。记录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伤椎椎体中线高度、伤椎局部矢状位Cobb角、骨水泥强化椎体形态学改变等。结果:7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随访时间为2.81±0.97年(2~6年)。椎体强化术后3d伤椎椎体高度和局部后凸角度与术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复位的椎体出现再塌陷,局部后凸角度加重(P<0.05)。术后3d VAS评分和ODI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d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骨水泥椎体均与相邻椎体自发性融合,6例出现骨水泥碎裂和移位,8例骨水泥周围出现透亮线。结论:椎体强化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Kümmell病术后即刻疗效显著,但中长期随访时,骨水泥强化椎体出现塌陷及后凸角度增大,不能提供足够的稳定。
- 唐永超莫国业张顺聪梁德郭丹青李永贤杨志东江晓兵李大星郭惠智
- 关键词:骨质疏松
- 梁德治疗颈性眩晕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被引量:3
- 2022年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梁德教授门诊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病例的处方资料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共得到127首治疗颈性眩晕的处方,涉及90味中药。使用频次≥30次的常用中药有21味,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为柴胡、白芍、姜黄、炙甘草、川芎、生地黄、厚朴、甘草、桃仁、苍术;所用药物的四气以温性药为主,五味偏于苦、辛、甘,归经主要归于肝、脾经,证候以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为主;药物间的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柴胡在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组合中出现频率最高,白芍、厚朴、姜黄、生地黄等为常见组合药物。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结果衍化得到2首新方。新方1组成为蔓荆子、桃仁、刺蒺藜、白芷、藁本,新方2组成为生地黄、党参、黄芪、蚕砂、三棱。结果显示梁德教授治疗颈性眩晕主要采用清热祛湿化浊、活血化瘀的药物,辅以补气健脾之药,所用药物多性温而味苦、甘、辛,治疗从肝、脾两经入手。
- 方志超余翔任辉沈耿杨招文华吴智华林少豪张嘉锐唐晶晶江晓兵梁德
- 关键词:颈性眩晕活血化瘀数据挖掘
- 补气通络胶囊对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补气通络胶囊对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均接受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术后加服补气通络胶囊(主要由人参、当归、丹参、川芎等中药组成)治疗。两组均定期随访(术后1、3、6个月和1年),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病脊髓功能评定计分法(17分制)评定脊髓功能及复查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侧位片,评估两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椎间植骨融合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脊髓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术后6个月的脊髓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根据JOA分值改善率进行评比,对照组术后优36例,良15例,一般9例,差2例,优良率为82.3%;治疗组术后优31例,良13例,一般6例,差0例,优良率为88.0%;两组比较,术后6个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植骨融合率均达到100%。【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取得良好疗效;补气通络胶囊对其临床疗效能够起到强化作用,有利于患者的功能康复。
- 杨志东江晓兵梁德张顺聪姚珍松孙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