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网络
  • 2篇舆情
  • 2篇诉求
  • 2篇网络舆情
  • 1篇信息扩散
  • 1篇信息渠道
  • 1篇幸福感
  • 1篇舆情研究
  • 1篇政府
  • 1篇政府信任
  • 1篇制度化
  • 1篇中国综合社会...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诉求表达
  • 1篇渠道
  • 1篇网络结构
  • 1篇网民
  • 1篇协和
  • 1篇联网

机构

  • 7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7篇张伟
  • 1篇张海东
  • 1篇金蕊

传媒

  • 2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现代情报
  • 1篇情报杂志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信息资源管理...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制度化还是非制度化?——我国居民诉求表达形式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以及大量的利益诉求表达。个体在利益受损时在多大程度上选择制度化的诉求表达形式,体现了政府的公信力水平以及社会治理能力。因而,对于诉求表达形式的研究最终应以如何实现向制度化表达形式的转向为归宿。本文基于“2017年城市化与新移民调查”数据,在考量社会结构因素对于个体不公正经历影响的基础上,试图厘清个体在经历不公正对待时选择诉求表达形式的逻辑。研究发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基于事实上存在的多维二元结构,社会中个体在经历不公正方面存在着结构性的差异。其二,收入、户籍、是否为流动人口、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社会结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对于诉求表达形式的选择。其三,对于群体间冲突以及社会问题的感知增加了个体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非制度化渠道进行诉求表达的可能性。其四,对政府效能的积极评价对于制度化表达形式的选择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上述发现,文章认为我国诉求表达机制的健全和完善需要在充分考量社会转型特殊背景的情况下进行,而消除现实存在的多维二元结构、谋求主动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不同群体的诉求表达能力、提升政府的诉求回应能力等是促进诉求表达形式从非制度化向制度化转向的有效途径。
张海东张伟瞿小敏
关键词:诉求表达
中外互联网治理模式的演化路径被引量:5
2016年
由于互联网发展水平及国家治理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当今世界各国的互联网治理模式也各有不同。尽管如此,在时间维度上,不同国家互联网治理模式的演化路径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复合和统分协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从非政府化的治理转向政府管控,再向多主体协同的治理模式转变;同时,不同时期各国采用的政策工具又有所不同,特别是在政府主导的互联网治理阶段,形成了以中国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导向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导向两种主要的实践路径。
张伟金蕊
关键词:互联网治理
信息存量对个体生活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基于CGSS混合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基于CGSS混合横截面数据,探讨了信息存量对个体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信息存量作为一个复合性概念,在实践中可操作化为个体的受教育年限和媒介信息获取频率。以此为基础,通过建立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和广义结构方程模型得出结果:首先,教育和媒介信息获取频率对个体的生活幸福感均具有正向影响;其次,2010-2013年这三年间,受教育年限和新媒介信息获取频率对个体生活幸福感的影响保持稳定,而传统媒介信息获取频率对个体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则呈逐渐削弱的态势;最后,信息存量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在以对内的"经济状况评价"和对外的"社会公平认知"为中介时,受教育年限和媒介信息获取频率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路径表现出较大差异。
张伟
关键词:教育媒介
基于近邻响应的SEIR网络舆情信息扩散模型研究被引量:14
2018年
网络舆情信息扩散过程本质上是舆情信息在互联网空间中借助特定的关系网络而实现的信息流动过程,研究网络舆情信息扩散对我们理解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制定适宜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微观层面分析了网络舆情信息扩散中的个体交互模式,然后借鉴传染病研究中的SEIR模型,构建了基于近邻响应的SEIR网络舆情信息扩散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呈现了网络舆情信息扩散中不同类型个体的变化趋势,分析了网络结构及初始传播者对扩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络结构和初始传播者对网络舆情信息扩散具有显著影响,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网络连通性越强,初始传播者数量越多、位置越重要,舆情信息的扩散效果越显著。
张伟
关键词:SEIR模型网络舆情信息扩散网络结构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6年
由于网络舆情信息具有明显的大数据特征,使用传统的数据收集、分析与表现方法不仅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且难以发现其中的关键信息以及信息背后的潜在特征。就此而言,发端于科学计算领域的可视化分析技术能够化繁为简,用易于理解的图形图像揭示网络舆情的分布、发展和演化规律,因而在网络舆情研究中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本文根据网络舆情信息呈现形式上的差异,分别探讨了层次信息、文本信息和关系网络信息可视化方法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范式和实现途径,以期推进网络舆情研究的纵深化。
张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网络舆情大数据
信息渠道、政府信任与网民的诉求表达倾向
2021年
聚焦于信息渠道对网民诉求表达倾向的影响,使用“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首先构造了网民诉求表达倾向的三个潜在类型,然后通过多分类Logit模型和广义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渠道对网民诉求表达倾向的影响因其经由政府信任这一中间环节体现出不同效应模式。
张伟
关键词:政府信任
复杂开放网络中的多主体意见演化模型及其仿真被引量:7
2015年
意见领袖演化模型的构建是揭示群体共识形成规律的一项有效途径。本研究按照ABM模型(Agentbased M odeling)的建模范式,分析了具有成员流动性的复杂开放网络中的多主体意见演化状况。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信任阈值虽然与最终呈现的意见簇数量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关系强度明显低于传统Weisbuch-Deffuant模型;在没有特殊干预的情况下,个体意见初始分布的偏向性会伴随意见演化过程始终;初始活动群体的连通性越强,其中各主体意见越容易在意见交互中实现快速收敛。
张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