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 作品数:15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没有爱的艺术,是人心的地狱——芥川龙之介《地狱变》主题探讨被引量:8
- 2010年
-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地狱变》,评论界对其主题的探讨主要存在这样两种倾向:其一,这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以画师良秀一生的不幸遭遇来揭露"地狱"的惨状以影射现实;其二,这是一部唯美主义作品,作者高度礼赞画师为追求艺术的至上境界不惜牺牲人伦,甚至人的生命,这是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使然。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显然偏离了作者的本意,第二种观点比较接近作者创作的实际情况。芥川龙之介在作品中追求的是观念中的"唯美",而无视这种追求过程中所暴露的人性缺陷;"地狱"是不健康的人性造成的。
- 王静
-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地狱艺术
- 索福克勒斯关于“命运”的思考——两部“俄狄浦斯”的悲剧观比较被引量:5
- 2010年
- 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和《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两部悲剧中对命运的体认有一个内在的发展过程:在《俄狄浦斯王》中,命运更多显现为一种外在的必然性力量,个体和命运之间是一种紧张关系;在《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中的俄狄浦斯开始转向对自身和城邦命运的内在沉思,最后与悲剧命运达成和解。
- 王静
- 关键词: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悲剧命运自然本性
- 论“词曲同源”与“正变异流”的内涵及其悖论
- 2016年
- 本文以"词曲同源"与词曲风格"正变异流"此二命题何以互为悖论为切入点,分别探讨此二命题的实际内涵,及二者互为悖论的原因:一方面,词曲"同源"在于这两种文体同为音乐文学,但同时它们在音乐文学领域中又各自"别是一家";另一方面,词的正变内涵是从内在内容到外在语言风格全方位的"以诗为词",而曲的正变内涵只是外在语言风格上的"以词绳曲",二者涉及的层面并不一致,其本质实为二者在文体功能上"诗本位"与"乐本位"的分流。
- 王静
- 周瘦鹃的《绿蘼芜馆诗话(附词话)》
- 近代作家周瘦鹃(1895—1968,字国贤,苏州吴县人)才华富丽,著作甚丰,在小说、散文、翻译文学、编辑出版等领域卓有建树。其早期翻译《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被鲁迅誉为"近来译事之光",对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展开颇有影...
- 王静王贺
- 文献传递
- 托尔斯泰小说中关于人性与道德的思考被引量:2
- 2011年
- 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大量的人性思考主要由俄罗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激发的:一方面,传统的俄罗斯是宗法社会,东正教决定了人们思想感情的方式,托尔斯泰也深受东正教的影响,不管他的态度是接受抑或是有所保留;另一方面,欧洲的启蒙精神亦深深地影响着俄罗斯,这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俄罗斯传统信仰的根基,启蒙精神对托尔斯泰的影响亦是显著的;这种状态决定了托尔斯泰人性思考的维度。
- 王静
- 关键词:托尔斯泰东正教
- 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创作阶段及其主题分析
- 2010年
- 陀斯妥耶夫斯基1850-1858年在西伯利亚的生活经历是他小说创作的一个分水岭,此前的小说可概括为自然派小说和心理小说,主要模仿对象为果戈里,小说风格还没有完全成熟;从西伯利亚回到彼得堡后,他的小说可以看作为哲理小说,开启了存在主义式的小说写作,他在小说中主要思考俄罗斯精神的未来走向。
- 王静
- 关键词:陀斯妥耶夫斯基自然派斯拉夫派虚无主义
- 歌德和欧里庇得斯笔下的伊菲革涅亚形象比较被引量:1
- 2009年
- 歌德的《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岛》的题材和人物形象刻画,主要参照了欧里庇得斯的《伊菲格涅亚在陶洛人里》和《在奥里斯的伊菲革涅亚》;欧里庇得斯刻画的伊菲革涅亚受制于强大的外在命运的力量,其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机械降神";歌德的伊菲格涅亚体现了德国古典人文主义精神,她以高度的人性克服命运的悲剧力量,体现了歌德对人性的信心。
- 王静
- 关键词:欧里庇得斯
-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的启蒙精神之限度
- 2010年
- 启蒙精神和宗教信仰决定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的写作。在《白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方面肯定理性精神,否定违反自然律的肉身复活的基督教信仰;另一方面,陀思妥耶夫斯基基本的情感形式来自基督教信仰。梅什金公爵是一位苦弱的、品德高尚的人,原型明显来自耶稣基督。梅什金公爵持有的是一种弱小者的哲学,他对人性的恶充满理解和怜悯。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他提出了社会公义的问题。
- 王静
-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启蒙理性
- 歌德关于艺术理想与现实生活关系的思考
- 2012年
- 在歌德的文学创作中,艺术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歌德认为艺术教育和人生教育是个体教育的两个方面,个人通过艺术培养他的全部天性,现实生活是理想教育的前提。歌德对二者的关系有一个不断加深的体验过程,从维特时代对艺术无保留的青春颂歌,到塔索时期在艺术的迷途中四顾茫然,到威廉.迈斯特从艺术之路走向人生之路的艰难历程,我们不难看出贯穿歌德一生的对于理想教育的不懈追求。
- 王静
- 关键词:教育艺术古典主义
- 突围与回归——陈若曦小说的创作阶段及其主题分析
- 2011年
- 陈若曦的小说创作与她的人生经历几近同一,大致分四个阶段:上世纪60年代初,陈若曦参加台湾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写出了她早期的现代派小说;70年代中期离开大陆之后,陈若曦笔录"伤痕",书写乌托邦理想的幻灭,这些作品奠定了她作为小说家的地位;80年代旅居加拿大与美国期间,陈若曦关注身处异国他乡的女性所面临的婚姻困境;90年代重返台湾之后,陈若曦仍致力于描写女性的生存状况以及她们如何寻找精神归宿的历程。"女性"与"政治"是陈若曦小说最关注的主题,而她的每一次选择既是对既定生活方式的突围,又是对传统文化理想的认同和回归。
- 王静
- 关键词:女性政治